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46

第46章 试试“映射”式批评,旁敲侧击

我们都知道,开门见山,有啥说啥是直爽的表现。一般来说,这是一种优点。可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太直接,就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达不到好的批评效果。相反,想要让批评教育事半功倍,家长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尽量让批评更含蓄一点,通过旁敲侧击地提醒,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珍惜父母给他的机会,积极改正错误。

——一位善于间接批评孩子的母亲

直截了当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尤其是那些孩子自己也感觉羞愧的错误,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批评效果,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作为家长,如果孩子犯了错,最好能含蓄的批评他,通过旁敲侧击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让他自觉地改正错误。

儿子上幼儿园了,由于他生性调皮好动,因此犯错是难免的。有一次,儿子把家里的玻璃茶几打碎了,我非常生气,于是狠狠批评了儿子一顿。儿子伤心地哭了,虽然他接受了我的批评,但是看着他泣不成声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后来看到一位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笑着接受批评,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深有感触,于是开始翻阅家庭教育类的书籍,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教子方法:儿子犯错了,我不会直接批评他哪儿做得不对,而是耐心地给他讲一个故事。故事里会出现一个孩子或是动物什么的,他(它)所犯的错与我孩子犯的错类似。

每次讲完故事后,我就问儿子:“故事里那个孩子(那个动物)错在哪里?”儿子在我的引导下会去批评故事里的那个孩子(那个动物)。过了一会儿,儿子恍然大悟道:“妈妈,刚才我做了同样的错事。”当我听到儿子有这番领悟,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是在我没有批评他的前提下意识到的,他一定会自觉地去改正。

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家长及时批评指正,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这是必须的。可是孩子毕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仅靠一两次批评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批评必然要讲究点“艺术”。

在批评、指责孩子的错误时,当头一棒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且孩子也未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意见。相反,旁敲侧击地进行提醒、暗示,不但容易让孩子接受批评,父母还能给孩子留下宽容的印象,使孩子更加尊敬父母。

旁敲侧击、层层映射的批评能够提醒孩子的错误,就是要尽量避开争端,说得巧妙一点、含蓄一点,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孩子感到尴尬。这样孩子就在没有情绪对抗的前提下,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

有些父母批评孩子时善用含蓄,但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比如说,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学习挺认真的,我们很高兴,但是,如果你的代数更努力一点的话,就更好了。” 说这样的话其实是在含蓄批评孩子学习代数不努力,虽然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批评方法,但是孩子听了却不高兴。因为突然的转折会使孩子对父母之前的赞赏产生怀疑。

同样是委婉的批评,如果把“但是”改成“而且”,效果会好很多。比如,你对孩子说:“孩子,你学习挺认真的,我们很高兴,而且,只要你接下来继续努力,你的代数成绩一定会比别人好。” 这样,孩子就很可能满心欢喜地接受批评教育。

映射式的批评通常是由此及彼、旁敲侧击,不过有时候也可以避实就虚,循序渐进。家长可以通过寓言、故事以及那些不点名指责某些不良行为间接地批评孩子,或者通过与之有牵连的人或事来提示孩子的错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还能帮助孩子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运用旁敲侧击的间接批评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孩子改正错误的表现。对于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孩子是有必要运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还是需要严厉地、直接地批评孩子。

教子链接:

含蓄的批评让孩子的自尊得到了维护,让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得到了保护,还使父母在孩子内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那种直接的、劈头盖脸的暴风骤雨的印象。这种批评方式让孩子自我惭愧,自我约束,自我奋进。不失为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