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45

第45章 加一点幽默,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说到批评,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它与“严厉、凶神恶煞、横眉冷对”等词语联系起来。因此批评可以说是一剂苦药,虽然它利于病,但孩子却不太愿意领受。如果父母能换一种方式,把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换成幽默风趣的规劝,相信孩子会开开心心地接受,这样就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

—— 一位发现幽默式批评的好处的父亲

众所周知,咖啡是苦的,但如果咖啡里加了糖,就能变得分外香甜。想一想,“添加”了幽默的批评,不正是和加了糖的咖啡一样吗?入口香甜,提神醒脑。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家长批评孩子也是必须的,当苦口婆心的说教和电闪雷鸣的训斥显得苍白无力时,不妨尝试一下幽默式的批评。我呼唤对孩子实施幽默的批评,因为我发现这种批评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孩子会享受批评,享受教育。

儿子写完语文作文,便把作文给我看,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心想:这孩子写的字这么难看,太让人失望了。换做以往,我很可能会批评孩子字写得难看,但那天我心情不错,便随口说了一句:“儿子,我想你的字应该减肥了,字太胖了,格子都装不下了。”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晚上妻子对我说:“今天儿子告诉我,说你的批评很幽默。”我听了有些莫名奇妙,妻子见我记得不太清,就告诉我:“今天你批评儿子的字太胖了,儿子笑着告诉我,说你批评的很幽默,他很愿意接受。”这一提醒,我才记起来,心里特别高兴。妻子的话让我意识到孩子喜欢幽默的批评,那样轻松愉快,孩子也能认识到错误,乐意去改正。

果不其然,第二天后儿子主动把写完的作文给我看,我有些吃惊地问:“儿子,今天你怎么这么主动啊?而且字写得不胖不瘦,好看多了。”

儿子说:“爸爸,我明天还会写得更漂亮。”

我忙问:“你这几天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好呢?”

儿子说:“爸爸,昨天你虽然批评了我,但是很幽默,我喜欢你那样的批评方式,所以我愿意好好写字,如果以后我再犯错误,爸爸能像昨天那样说话,我会更加听爸爸的话,把事情做得更好。”

诚然,严厉的批评自然有它独特的作用。孩子在严厉的批评声中会低头认错,但是又有几个孩子是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呢?对孩子而言,有时候让批评幽默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我想说的是:“良药甜口更利于病!家长为什么不多送孩子几服甜甜的良药呢?”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曾经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我的实际教育经历可以证明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幽默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神奇而高明的教育手段。如果我们懂得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孩子,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孩子就很容易接受批评,这就非常有利于错误的改正和问题的解决。

我的实践可以证明,幽默的批评体现了含蓄和宽容的教育原则,能使孩子在享受乐趣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顺其自然地向德育方面转化。具体来说,幽默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会使批评产生积极的思辨效果,帮助孩子消除因紧张和畏惧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和阻抗意识,增大心理受量,从而促进父母的批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幽默的批评是以智启人,耐人寻味的。孩子犯错之后,家长带着幽默的语气去批评孩子,能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孩子能从中获得快乐,品尝笑声,更主要的是能从乐中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不断进步。

当然,学会幽默地批评孩子并非易事,它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文化修养,指的是家长要有教育机智,生活情调以及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指的是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要善于克制冲动的情绪,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错,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平心静气地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教育。

幽默不是为了笑而笑,为乐而乐,更不是低劣庸俗的逗笑。批评孩子是一种严肃的教育行为,为了让孩子从严肃的氛围中感受轻松,父母就需要巧妙地运用幽默来制造快乐,使孩子从幽默中读懂批评。幽默教子,既能使消除孩子在大人面前的害怕和拘谨,又能使孩子在轻松的一笑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这样亲子关系将会更加和谐。

教子链接:

幽默能创设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让原本令人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曾经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家长不仅不认为孩子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孩子犯错的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激起了孩子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