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20

第20章 不可殴打孩子

很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这样的认识:一,孩子是我的,我打他天经地义;二,打孩子是自己家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三,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是爱孩子的表现,因此没错……这些认识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物。所谓“为了孩子好”,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一位曾经老是打孩子的父亲

以前我总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认为那是为孩子好,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我的苦心。因此,当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时,我除了训斥他,还忘不了用竹板打他屁股。

有一天,儿子与小伙伴玩得欢快无比,忘了写日记。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在沙发上呼呼大睡,就把他叫醒,问:“你今天的日记写好了吗?”儿子见我要检查他的日记,面露慌张的神情,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

我听了火冒三丈,因为我一直向他强调:今日事情今日毕,另外我非常希望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便将来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得知儿子日记没写,我一手扶住儿子的肩膀,一手噼噼啪啪暴打他的屁股……

类似的场景在家里经常可见,儿子一旦没有做好该做的,不是被妻子臭骂一顿,就是被我狠揍一顿。终于有一天,儿子抗争了。

那是儿子上五年级的时候,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在班里排名第十一,离我期望的前十名仅一步之遥。为了让他谨记教训,下次达到这一目标,我拿来竹板,让儿子趴在桌檐上,不由分说地打他的屁股。

儿子被打之后,没有哭泣,他愤怒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我再找你算账。”听了儿子的话我失望极了,还想打他,却被他逃脱了。想想儿子的话,我心都凉了。

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我独自愁闷烟,脑海中不断回放儿子愤怒的表情,始终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有那种反应。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愤怒地对我吼叫:“不要再打我了,我是一个人,不是你的出气筒。”那个瞬间,我突然懂了,原来我一直崇尚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是错误的。

“宽是害,严是爱”,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身为父亲就要成为严父,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让孩子乖乖听我的话。因此,当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规定做好该做的事情,我就会用“棍棒”伺候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记住我的教导,做一个好孩子。

可是后来我明白,打孩子是一种家庭暴力,不但会给孩子带来皮肉之苦,还会导致孩子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殴打孩子有许多严重的后果: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年幼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动辄打孩子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而产生逆反情绪,最后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使孩子被迫说谎。为了避免挨打,孩子表面听话、服输,内心却不满、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不足,从而说谎话让父母高兴。

使孩子产生怨恨和报复的心理。经常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误的认识:父母不爱自己,有了这种想法后,孩子就会充满仇恨,从而产生报复心理。

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经常挨打的孩子不但会性格暴躁,还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跟同学打架,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与父母经常打骂他不无关系。

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丧失威信。武力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树立威信,父母应该明白,通过殴打孩子所建立的威信是虚假的,孩子表面怕你,实际上却是憎恨你,讨厌你,看不起你,认为你无能、没有修养。

所以说,父母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殴打孩子。父母应该了解家庭教育的艺术和内涵,学会用爱心教育孩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教子链接:

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但并不是说不能打孩子,幼儿专家表示,如果父母虐待性、没头没脑地乱打孩子,会使孩子产生羞辱感,甚至有报复心理。如果父母真的气上心头,想教训孩子一番,那么请不要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力道要把握,不能打得太重。打过之后,务必给孩子解释清打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