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会感到失望、担心,于是不少家长会斥责孩子,有时会不顾孩子的面子,在他人面前责怪或教训他们。若孩子因为失败变得沮丧、自责或后悔,家长非但不安慰还会批评他们,这样不仅会伤孩子的心,还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这样孩子就容易不敢尝试,做事畏首畏尾,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家长要改变“只许孩子成功,不许孩子失败“的观念,允许孩子失败、犯错,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成长氛围。
——一位曾经不许孩子失败的母亲
我和丈夫都没读什么书,挣钱也不多,于是我们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期盼他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将来有出息。于是,儿子2岁的时候,我们就教他认汉字,3岁的时候,我们教他背唐诗,4岁的时候,我们让他学拼音、学写字,5岁的时候,我们教他练舞蹈,6岁的时候我们教他写短文。
在我们的早期教育下,儿子的智力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开发,果真有些出息:5岁那年,他参加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6岁参加全国儿童绘画比赛获过二等奖,7岁参加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儿子上小学后,我们对他更“贪心”,期望值更大,我们要求他考全班第一,一次第一不行,还要每次都第一,全班第一不行,还要全年级第一……如果哪次儿子考砸了,我们会非常生气地对他予以训斥。
可是,在我们不断提高对儿子的期望值的同时,儿子越来越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也越来越厌倦我们的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我们没有注意儿子的情绪变化,也没体谅他的烦躁心情,见儿子放松了学习我就教训,发现儿子偷懒了,就严厉指责。在我们严格的管教下,儿子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害怕失败。儿子四年级时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区数学竞赛的糟糕表现,彻底让我们惊醒了:
平时,我儿子的数学成绩在全校是数一数二的。正因为这样,学校才会推荐他参加全区的数学竞赛。考试前,我和丈夫屡次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我对儿子说:“这次你是代表全校出战,一定要获奖,学校等着你去争光呢?那样爸爸妈妈才有面子。”
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压力下,儿子变得非常紧张。考试前一天,10岁的儿子失眠了。第二天早上,他精神疲惫,脸色苍白,吃不下饭,神情紧张地走进考场。考试中,他头昏脑胀,思维紊乱,根据没办法进入竞技状态。
那天我在考场外等他。考试结束后,看见他满脸沮丧,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出考场,一看这种情形我就知道结果了。一时气急,我马上板起脸斥责他。当时旁边还有很多其他家长和孩子,在那么多人面前,儿子被我训斥地沉默不语,眼泪汪汪。
突然不知是哪位家长说了一句:“好了,孩子也不容易,别给他太大的压力,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啊,失败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时间那句话语我内心的想法发生了共鸣。我好像一下子清醒了,望着儿子那张悲凄忧郁的小脸,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心痛和悲观。
回家后,丈夫得知孩子没考好,也想训斥他,但被我拦住了,并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了他。随后几天,我和丈夫不断反省和思考,终于悟到:我们原本的观念就是一种错误,这种观念给了孩子原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而且还错上加错地用蛮横批评的方式伤害了他稚嫩的心灵。
其实,失败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的课题,而孩子如何面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失败的态度,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越是宽松的家庭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而越是苛刻的家庭环境,孩子越害怕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宽松的家庭氛围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宽容,给孩子自由尝试的空间,孩子即使失败了,父母也不会斥责,而是给予安慰和鼓励他。这样的话孩子战胜失败的勇气会不断增加,孩子会变得坚强自信;相反,家庭氛围苛刻,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功利性强,不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这样一来,孩子失败了就会面临斥责和训斥,孩子当然会害怕。
这件事之后,我积极翻阅了相关亲子教育的书籍,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失败、犯错是孩子在成长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到失败或犯错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要意识到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而不要叮嘱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孩子还小,他们没有生活的经验,还处在人生道路上的摸索阶段,因此允许孩子失败、犯错,给孩子接受失败考验的机会,就等于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增加阅历和生活的勇气。
的确,这段话让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孩子刚学走路时候的场景:小时候孩子学走路,摔倒之后,我和丈夫没有马上扶他起来,而是鼓励他:“站起来,你很勇敢!”儿子果然乐呵呵地爬起来,继续踉踉跄跄地往前走。我想:如果孩子考试失利后,我不去责怪他,而是对他说:“你表现的不错,我知道你尽力了,失败了没什么,妈妈相信你能行。”相信孩子不那么沮丧,他会认真对待错误,争取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
有了这种想法后,我们开始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我们决定收敛起我的苛求、功利,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和支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给儿子以充分成长的自由,要允许儿子失败,面对挫折,我和丈夫开始鼓励儿子:“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你能行。”
为此,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让孩子学某种技能,要取得怎样的名次,只是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要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发言,认真对待不懂的问题。考试后,我们不再追问儿子的成绩。而当儿子告诉我们某次“不幸考砸”时,我和丈夫只是平静地说:“考砸了不要紧,考试只是一次检验,你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下次避免了就行了。在我们眼里,你是最棒的。”
起初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感觉有些做作、别扭。一段时间后,我们才从心底发出了真诚的声音——这有什么关系呢,人生不就是一个不断失败的过程吗?只要正视失败、认真对待错误,然后不断改正,就能不断前进。
说来真的不可思议,我们越是宽容儿子,越是不计较儿子的失败,儿子的表现越自觉,越努力。每次不用我们督促、监督,他就会自觉地完成作业,并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四年级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又是第一名,而且拉开第二名三十多分。并且,我们从儿子的班主任那里得知,儿子近半个学期比以前活跃很多,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热心帮助办班里的同学,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失败是痛苦的体验,也是成长的台阶,关键要看父母和孩子自身怎么看待。如果父母厌烦孩子的失败,斥责孩子不应该犯错,孩子就会把失败当做痛苦,然后极力回避,这样孩子就会变得逃避;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失败当做一种成长的经验,鼓励孩子面对失败,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获取继续前进的力量,他会因为经历过失败而成长得更快。
享受失败,孩子才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失败绊倒,孩子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透过黑暗看到光明。任何努力都需要动力,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一种希望,孩子才会不断调整面对失败的态度。
教子链接:
允许孩子失败,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宽容和理解,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作为家长,你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考好,再考砸了,你就别想上学了。”而应该说:“孩子,放松些,考试考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尽了力。”你不应该对孩子说:“儿子,明天的比赛一定要拿第一!”而应该对孩子说:“孩子,勇敢一点,失败了也没关系,不就是一次比赛嘛。”一句话,把失败和犯错的权力还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