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大人是这样炼成的
11232500000006

第6章 让学习成为一种艺术

据一份对学生各科学习情况的调查显示:56%的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要不断地抄抄写写。70%的学生认为数学就是题海战术,除了题还是题;72%的学生认为英语就是死记硬背,除了单词就是课文。可见,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习就是枯燥的,认为学习就是记住课本上的东西。其实,学习就像生活,它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式,就可以让学习变成一种艺术,让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以下介绍几种让学习变得艺术化的方法:

第一、编写顺口溜顺口溜生动形象,易记难忘,若能把一些方法、概念等编成顺口溜,不仅能帮助记忆,而且一旦记住,终生难忘。比如周恩来总理在记忆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两广两湖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把比较散乱没有什么规则的知识,编串组合,浑然一体,韵律化,趣味化,易记难忘。我们在学习中有许多知识,也可编成顺口溜,比如:在区分己、巳、已三字时,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开口己,封口巳,不开不封念已字。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为了熟记求解集的方法,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大大取最大,小小取最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答。在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配方的方法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常右移,除二系,两边加,一半平。这里的一半平指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在学习负指数时,如何进行负指数的运算,可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底数颠倒,指数相反。为了记住一些常用的化学元素的化合价,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氢钾钠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铝是正三价。

第二、编写绕口令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绕口令是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在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利用绕口令快速记住一些枯燥的知识。如在地理中:亚欧非洲紧相连,濒临四海一湖间;

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紧临油区波斯湾,黑海海峡西北端;

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第三、恰当利用幽默国学者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心理学告诉我们:幽默恰是有效的诱发这种学习动因的重要的要素致意。兴趣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便会相应的增强。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传唱千古的诗词美文,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可先介绍文学家的一些趣闻逸事。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先讲这样一个典故:一日,欧阳修出游,碰上一位自命不凡的“大诗人”李黑,李黑见到路边有一棵树,诗兴大发,吟道:“路边一棵树,两个大丫杈。”一时没了下文。欧阳修听后,便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李黑一听连连叫好。一会儿又看到河边跑来一群鹅,又诗兴大发,吟道:“远处一群鹅,扑通跳下河。”欧阳修听了一笑,见他又没了下文,不由随口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黑听后大喜:“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了,不等他苦思,忙接上两句:“修(羞)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这样一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气氛,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怀着对古典文学浓郁的兴趣去学习了。

名人小故事:

小桥迷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他一生为国家建造了很多座大桥。茅以升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少年。他天性活泼,喜欢观察大自然,神秘莫测的世界使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无数个问号。也许你会问:茅以升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道路的呢?这就得追到茅以升小的时候。原来是一件意外的事件,促使他确立了长大了要造桥的志向。那是1907年的端午节,即茅以升11岁的时候。他的家乡举行了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秦淮河两岸和文德桥上,人山人海。不幸的是,河上的文德桥由于人多拥挤,年久失修的栏杆断了,桥面横板多处下塌,致使不少人掉进河里,还淹死了好多人。这一重大的塌桥事故,给茅以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从中懂得了桥梁的重要性。他暗下决心:“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对桥着了迷。只要一遇到桥,便会恋恋不舍地在桥上走来走去,抚摸它的栏杆,久久不愿离去。他是个有心人,凡是看到的桥,总要把桥面、桥墩的大体轮廓画下来;平时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段落,都一一采摘、记载;凡是看到桥的图画,也要细心剪贴下来。茅以升求学的态度是严谨的,而且非常勤奋,在学习期间,他扎扎实实地打好每门功课的基础。此外,还抓紧时间学习外语,新闻记者外文书籍。五年里,他整理的笔记多达两百多本,近九万字,堆起来足有两人多高!凭着小桥迷对桥梁的迷恋与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他成了中外闻名的桥梁专家。

小贴士:

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神笔”——把兴趣与勤奋相结合。兴趣之花只有经过勤奋之手的浇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