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大人是这样炼成的
11232500000003

第3章 品尝学习的滋味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的话,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在网络上,变成网虫,更有甚者离家出走。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会主动地学,只有主动地学时接受到东西才是最多的。这样不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目标,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目标,这就站得更高,而不是对分数斤斤计较,把分数看得平淡些。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而且学习起来容易接受,知识容易记得住。如果没有兴趣,今天是被人逼着去学,叫你背公式,那样我觉得记忆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我觉得学习主要还是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应尽量培养兴趣,把有意思的部分挖掘出来,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学科,然后在这个学科上才有发展。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起着动力的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确实如此,同学们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强化记忆,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资料统计表明,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培养兴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同学们学得愉快,学有所获的重要途径。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肖复兴《我教儿子学作文》)。生活像是一桌满汉全席,只要不伤胃,一切皆可入席。多品尝一些不同味道的食物,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人博学,没有什么不好的。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酸甜苦辣,有喜悦,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境,有逆境。学习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有时也是痛苦的,但你也要尝试。因为各种味道都品尝过了,你才能开阔眼界,才能增长见识。品尝学习,你要正视学习中的成功。面对成功时,你绝不能骄傲自满。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成绩就会一路下滑。除了不能骄傲,还要努力鼓励自己。在面对成功时,也要怀着平常的心正确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还要看到他带给人们的快乐。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你也许也要不会的地方,也许也有马虎的地方,即使这些你都没有,并且得了满分,你也会有方法不佳的地方。假如你一意孤行,骄傲自大,失败只是迟早的结局。

品尝学习,你要正视学习中的失败。考试失败了,不要灰心。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识”,更何况从小到大同学们要经历无数次的考试。胜利的结局固然可喜,但失败结局的意义更重大。失败的痛苦是成长的动力,即使一百次跌到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来;失败的教训是成长的养料,要清醒自知这还过是人生攀爬的山腰,你还在路上。不管是甜还是苦,这些都是同学们学习中的一部分。只有甜而没有苦或只有苦而没有甜的生活将会变得平淡无奇,没有色彩。甜和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在甜中要感恩,在苦中也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