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文化常识
11230200000086

第86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①,安可以为善②?

是以圣人执左契③,而不责④于人。有德司契⑤,无德司彻⑥。

天道无亲⑦,常与⑧善人。

【注释】

①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调和,调解。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句的意思是说,深重的怨恨是难以彻底和解的。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就是不结任何仇怨。

②安可以为善:安,疑问代词,哪里。这(指调和大怨而有余怨)哪里能够算好呢?

③执左契:执,持有,拿着,掌握。契,即契券。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都用契券。它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④责:索取偿还,即债权人以自己持有的左契向负债人索取所欠的财物。

⑤有德司契:有德,指有“德”的人;司,掌管、主管;司契,指掌管契据的人。有德司契,即有“德”的人就象持有借据的人(那样从容大度)。

⑥无德司彻:彻,周代规定农民接收成交租的税收制度;司彻,指管租税的人。无“德”的人就象主管租税的人(那样追索计较)。司契、司彻,都是周代贵族所用的管帐人。司契的人,只凭契据来收付,所以显得从容大度;司彻的人,收租时总是斤斤计较、唯恐交租人少交、漏交。所以老子称有“德”的人为司契,无“德”的人则象司彻那样不饶人。老子认为,为政不能积怨于民,用严酷的税赋和刑罚来压榨和箝制人民,都会导致人民的怨怼、不满。所以老子提出理想的政治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百姓,不要逼迫百姓,不要干扰百姓,而要以“德”去感化人民。

⑦天道无亲:天道,指自然的规律;无亲,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偏爱。”天道无亲”与老子在五章提出的“天地不仁”的观念是一致的,认为自然对宇宙万物无所偏私,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依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运动变化的,是顺任自然的。

⑧与:帮助。老子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并非指一个人格化的“天道”去帮助善人;而是说,善人能够得到帮助,是他自为的结果。

【译文】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哪里算得上好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根本不去与人结怨),有如拿着借债的契据存根,却并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就象掌握借据的人(一样宽容大度),没有“德”的人就象掌管税收的人(一样苛刻计较)。自然的规律是没有偏爱的,总是帮助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