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文化常识
11230200000012

第12章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③乎?虚而不屈④,动而愈出。多言数穷⑤,不如守中⑥。

【注释】

①天地不仁:仁,即儒家所谓的爱,这里是特指私爱、偏爱。天地不仁,是指天地无所偏爱。老子认为天道是无为的,也就是顺任自然的,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也都依照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存在任何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什么主宰。天地只是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象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对某物有所偏爱、对另物又有所厌嫌。

②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供祭祀时用。人们把草做成刍狗时,并不对它有什么偏爱或重视;祭祀完了就扔掉它,也不是恨它或轻视它。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对万物无所私爱,而任其自然生成或毁灭。下句圣人不仁,也是指圣人对人民无所谓爱与不爱,而任其自作自息。

③橐龠(音:tuóyuè):风箱。

④屈:竭、尽。

⑤多言数穷:帛书本作“多闻数穷”。数为速的假借字;穷,碰壁、行不通。这句的意思是统治者政令烦苛,只会加速败亡。这里的“多言”与二章的“不言”恰成对比。

⑥守中:即守“冲”,保持虚静的意思。这是老子“处无为之事”思想的又一阐述。

【译文】

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量越大。议论太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