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11230000000016

第16章 迪奥时装屋

克里斯汀 ·迪奥终于决定要去见一见那位大名鼎鼎的马塞尔 ·博萨克,他说这是来源于命运的指引,但实际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克里斯汀 ·迪奥只需要应那位纺织业巨子马塞尔 ·博萨克的得力助手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的邀请似乎就能够得偿所愿。

亨利 ·法约尔是马塞尔 ·博萨克财团的董事长,身材高大,面相儒雅,不仅是一位卓有才干的企业管理者,同样也是一名世故老练的社会活动家。亨利 ·法约尔邀请克里斯汀 ·迪奥一起共进午餐,克里斯汀 ·迪奥在应邀之前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在见面之后,他发现这位高管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冷酷刻板。于是在用餐过程中他们言谈甚欢,克里斯汀 ·迪奥的顾虑也随之消失了。他甚至觉得,如果能与这位亨利 ·法约尔合作未尝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第一次的会面就此结束,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很合自己的心意,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亨利 ·法约尔那边。几天之后,亨利 ·法约尔邀请克里斯汀 ·迪奥去那家叫做“菲利普与加斯东 ”的时装屋见面,以便作深入的交流。

但是,克里斯汀 ·迪奥第一次踏进这个叫做 “菲利普与加斯东 ”的时装屋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挽救这个已经濒临灭亡的时装公司。看得出来,这家时装屋曾经辉煌过,却抵不住时尚风向的变易和经济形势的涤荡。在此之前,有很多人曾为这家久负盛名的时装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都没有成功。身处于这个已经渐显衰败的房间之中,克里斯汀 ·迪奥似乎都能感受到空气中蕴含的那种岁月沧桑感,以及充斥其中的衰败的沉重与压抑。

克里斯汀 ·迪奥觉得自己对这家时装屋现在面临的这种局面无能为力,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时装屋岌岌可危,甚至比人的生命还要短暂,一想到所涉及的风险,我的心就很沉重。如果我接手,我就必须将混乱一扫而空,并解决需求难题和存在多年的人的问题 对于一种职业来说,“推陈出新 ”就是不断追求新事物。正如我离开 “加斯东 ”一样,是因为我判定我没有能力复兴它。

从“菲利普与加斯东 ”时装屋回来后,克里斯汀 ·迪奥有些沮丧,他心里想,也许命运之神注定要让他在勒隆度过自己的余生了,但他并不感到绝望,也不会怨天尤人地把这一切都归咎到别人的身上。事实上,他觉得这是他生命中已经画好的轨迹,既然命运让他这样走下去,那就顺从命运吧。

有些人笃信命运,譬如克里斯汀 ·迪奥,有些人却相信人定胜天,亨利 ·法约尔就是其中之一。

眼看着就要失去这个未来的时装界天才,亨利 ·法约尔显得忧心忡忡,他的直觉告诉他,如果错过克里斯汀 ·迪奥,这将是他后半生中最为遗憾的事情。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产生。按说,亨利 ·法约尔和克里斯汀 ·迪奥不太熟悉,区区两次见面而已,而且在1947年之前,克里斯汀 ·迪奥的名声也只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为人所知,那为什么这位在巴黎鼎鼎有名的博萨克财团的管理者会如此看重克里斯汀 ·迪奥呢?难道他真的具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亨利 ·法约尔虽然管理才能卓越,却不可能具有如此准确的直觉。他的这些判断其实都来自于他的妻子,以及他专门搜寻来的一些关于克里斯汀 ·迪奥的资料。亨利 ·法约尔的妻子是巴黎上流社会中的社交名媛,同时也是吕西安 ·勒隆公司的老客户。本来像他们这样的贵妇人是不会只在一家公司购买或定制成衣的,但是当克里斯汀 ·迪奥成为勒隆公司的核心设计师后,法约尔的妻子就只在勒隆公司定制或购买成衣。

法约尔的妻子叫做纳丁 ·法约尔(Nadine Fayol),曾经是一名演员。毫无疑问,她是一个非常漂亮并且很有魅力的女人,同时在服饰上面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自从克里斯汀 ·迪奥设计的服装出现在勒隆的店里之后,她就只购买克里斯汀 ·迪奥设计的服装,并且为了很多舞会专门找克里斯汀 ·迪奥定制服装。她总是对克里斯汀 ·迪奥盛赞有加,并且断然地认定他是法国时装界最伟大的天才。亨利 ·法约尔一向非常相信妻子的眼光,所以当克里斯汀 ·迪奥打电话告诉他自己想放弃这个职位的时候,法约尔却依然在考虑如何留住克里斯汀 ·迪奥。

后来,亨利 ·法约尔再一次约克里斯汀 ·迪奥见面,但是,我们的这位服装设计师正执拗地认为他的命运之神已经为他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那就是留在勒隆,除非自己能够成立时装屋。

克里斯汀 ·迪奥虽然有时显得随波逐流,但是一旦作出决定,同样也有着让人惊讶的固执。到了这种地步,似乎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但是深谋远虑的法约尔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局面。他立刻劝克里斯汀 ·迪奥最好能够同马塞尔 ·博萨克本人见一面,也许后者真的能满足他这一意愿。

法约尔的这一提议不禁让克里斯汀 ·迪奥感到一丝希望,毕竟马塞尔 ·博萨克是当时的法国首富,但是,他又不习惯于和这样的大人物面对面地交谈。为此,亨利 ·法约尔想尽办法让他缓解紧张的情绪。

事实上,这并不是克里斯汀 ·迪奥第一次会见有权势的人物,但是深藏在他性格中的些许自卑和懦弱让他觉得紧张和不安。同样觉得有些不安的还有亨利 ·法约尔,虽然他一直在努力地促成这件事,但是他也无法预测这件事情的成功概率。

1946年7月的一天上午,克里斯汀 ·迪奥身着一身灰色的西装出现在法国巴黎棉花工业委员会(CIC)的大楼前面。这栋巨大的建筑物耸立在一处狭窄弯曲的街道尽头,三道巨大的拱廊在建筑的前面形成一个彩虹状的入口,白色的大理石外墙彰显着庄严和雄伟。

克里斯汀 ·迪奥走进这栋建筑物,表情沉静,心情轻松。事实上,几个星期以来他都在为这件事困扰,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他反而完全放松下来了。他现在对自己信心十足,因为他努力让自己觉得这只是去同一个陌生人会面,并将自己的观点向对方说清楚,至于对方是否同意那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如果对方不能够让自己喜欢和信服,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当面予以拒绝。

就是在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下,克里斯汀 ·迪奥走进马塞尔 ·博萨克那间位于 CIC办公大楼6层的宽大办公室。博萨克的办公室有很宽大的明亮窗子,这一点就令克里斯汀 ·迪奥喜欢,窗子的两边是宽大厚实的绛红色印花窗帘,左侧靠墙立着一排朱红色的木质书柜,里面装满了书籍。地面上铺着深色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柔软。正对门是博萨克的褐色实木办公桌,墙壁上装饰着一些古罗马遗址的蚀刻画,以及描绘优美田园风光的油画。

对于这种充满着古典格调的办公室,克里斯汀 ·迪奥非常喜欢,这让他想起了儿时祖父家里的那间客厅,采用的也是类似的装饰,如果墙壁上再挂上两柄相互交叉的骑士剑就更完美了。

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通常都有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所以他们乐于看到和听到一些对他们来说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东西,很明显马塞尔 ·博萨克就是属于这样的商人。

两个人坐在壁炉旁的沙发上一边喝着产自波尔多的上等葡萄酒,一边融洽地聊着天。克里斯汀 ·迪奥在摆脱了最开始的拘束之后,开始显露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强大自信。

马塞尔 ·博萨克对克里斯汀 ·迪奥所聊的关于时装的话题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些领域没有太多的涉猎,即便是对 “菲利普与加斯东 ”的投资也是他一时兴起所作出的决定。

“既然你在服装设计领域有那么多的理念和思想,那你为什么不想做 ‘加斯东 ’的设计师呢?”马塞尔 ·博萨克饶有兴致地问道。

克里斯汀 ·迪奥放下手中的酒杯,略微想了想说:“我不想成为 ‘加斯东 ’的设计师,不是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而是因为我需要一种新的东西,比如说新的工作室,新的环境,新的理念,新的氛围,所有的一切都要新的。”

接着他开始描述他理想当中的工作室: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有宽敞而明亮的窗户,最好是位于交通便利的大街边上,里面要分出几个房间,作为独立的设计室。装修一定要典雅和高贵,因为这里接待的都是非富即贵的社会名流。最好能有一个有着玻璃墙壁的大厅,可以让模特们观察自己的姿势和表情,大厅一定要大一些,因为在举办服装展的时候可能会来很多客人。

“我要做外观简洁的礼服,但要使用最精细的手艺。我只为真正高雅的女人设计服装。”克里斯汀 ·迪奥微微地抿着嘴,目光坚定地说。

“巴黎的时装业已经因为战争的原因耽搁了太长的时间,它已经不再具有往日的那些荣光。现在陈旧的巴黎时装想要恢复战前的地位,最为迫切的就是创新,而相对于美国人来说,法国的时装产业就像赶不上美国的生产速度一样跟不上美国的设计理念。其实,法国根本就不需要去追赶别人,因为我们有更加深厚的底蕴。所以,法国时装完全可以返回到其典雅的传统风格中去”。

“如果巴黎的时装产业需要的话,我们很快就能够购买到那些批量生产时装的机器;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把时装屋变成时装工厂,而是应该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成为艺术家的工作间。”克里斯汀 ·迪奥目光炯炯地说。

马塞尔 ·博萨克静静地听完克里斯汀 ·迪奥的话,然后沉默下来。事实上,他很认同克里斯汀 ·迪奥的某些观点,特别是让巴黎重新焕发昔日的荣光这一说法,对于一个深以巴黎为傲的商人来说绝对蕴含着一种光荣的使命感。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之后,马塞尔 ·博萨克把克里斯汀 ·迪奥送到门口,他看着克里斯汀 ·迪奥说:“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同,但是同样很有趣。我会把我的决定告诉你。”然后两人互道再见,就此分别。

一直到走出那栋大楼,克里斯汀 ·迪奥还有些恍惚,他简直不敢相信刚刚那个侃侃而谈的人竟然是自己。当他想起博萨克最后对他说的那几句话的时候,他忍不住笑了出来。如果不是马塞尔 ·博萨克说起,他几乎都忘了此行的目的,至于最终会有什么结果,那已经不取决于自己了。于是,克里斯汀 ·迪奥长长地松了口气,步履轻松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两天之后,马赛尔 ·博萨克派人转告克里斯汀 ·迪奥,他同意了。

克里斯汀 ·迪奥获悉这个消息后怔了好久,然后很开心地笑了起来,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装屋,他决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