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带着答案来找我:7天打造答案型员工
11229300000009

第9章 克服恐惧, 激发热情———打好心理战克服恐惧心理

激发对工作的热情

遇到困难时,要克服恐惧心理,找准方法,迎难而上,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 克服恐惧心理

我们看到,一些员工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存在恐惧心理。一旦有了恐惧感,就缺少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进而选择逃避。

其实,恐惧和逃避大可不必。因为问题就是问题,你再恐惧,还是要解决的。一个人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恐惧心理,反而会害怕问题,以致乱了方寸,不知道如何解决。

至于逃避,那更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心态。

怎样才能消除对问题的恐惧心理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上书房大臣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小时候非常胆小,在人多的地方或者见了生人,常常不敢说话。

傅恒为了消除儿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锻炼儿子。一是常带他去人多的地方,慢慢消除他对生人的恐惧心理;二是在府内对仆人训话时,让他站在身边看,有时候也让他说几句,让他有一种作为主人的优越感,以此培养他的自信心。

大家想一想,连出身富贵的上书房大臣的儿子都有恐惧心理,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所以,员工对问题有恐惧心理并不奇怪,重要的是要克服这种恐惧心理,让自己直面问题。

我们来看,清朝名臣傅恒是怎样教儿子克服胆怯心理的。

傅恒说: “在对很多人讲话时,要把下面的人看做石头。”福康安记住了父亲的话,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恐惧心理。在福康安十几岁的时候,傅恒想让儿子历练历练,就让他带两个仆人去外地办事。福康安一行人来到一个县城,并在县衙住了下来。那个县城附近的山上聚集了一伙打家劫舍的山贼。福康安得知后,想到父亲经常教育他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于是就想消灭这伙山贼。他向县官了解到这帮山贼只有100 多人,就让县官组织青壮年配合衙役一起上山。县官从各乡征集了300 多个青壮年,但这些来自各乡镇的青壮年非常散漫,福康安需要对他们进行训话。

在给这些人训话时,福康安心里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开口,后来,他想起父亲教的克服恐惧的妙招:把下面的人看做石头,于是马上调整心态,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结果,训话很成功,现场的人很受鼓舞。后来,他带人消灭了那伙山贼,并因此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胆怯心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消除的。先天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后天的弥补。

福康安如果不听父亲傅恒的话,不在关键时刻及时调整自己,就不会有那次立功的机会。

在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张小五看到一个女青年在桥底下徘徊,一副要轻生的样子,她就过去安慰那个女青年。原来那个女青年是学校最有潜力的歌手,学校推选她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歌唱大赛,她也努力训练了很长时间,结果参加预赛时,她因为有恐惧心理,所以落选了。女青年觉得对不起学校的推荐和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于是,就产生了轻生的“逃避”念头。她以前在桥底下练唱歌时,张小五听过好多次,她的歌唱得很棒。

张小五知道她是参加预选时对评委产生了恐惧心理,就告诉她问题的原因,并对她说: “你在桥底下之所以唱得好,是因为你的听众是桥墩子。参加预选时,你要把评委也当成桥墩子,这样的话,你一定能成功。”

张小五的话很有道理。那位女歌手之所以落选,就是因为她在评委面前产生了恐惧心理。我们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从心理上对问题产生了恐惧,就会像那位女歌手一样在遭受失败后承受心理上的打击。

张小五说服评委,又给女青年一次预选的机会。女青年采纳张小五的建议,消除了来自评委的心理压力,果然取得了成功。

有时候,问题解决得顺畅与否,并不是问题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心理上对问题抱什么态度。

这里介绍几个简单的消除恐惧的方法。

第一,从心理上轻视问题,在解决时重视问题。毛泽东曾说过,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轻视是为了提升自信心,重视则是为了加强解决问题的效果。

第二,培养自信心。在面对问题时,自信心很重要。

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不乏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的。

第三,多锻炼自己。有恐惧心理的员工,要多历练自己,培养自己在公众场合应对事务的能力。毛泽东年轻时,就专门到人多的地方去读书,其目的就是要让自己能在闹中取静,能坦然面对纷繁嘈杂的外部环境。

第四,提高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在问题面前是不会逃避和推卸的。就算他对问题也有一点恐惧感,但有责任感的员工会克服恐惧,说服自己坦然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2. 激发对工作的热情

恐惧心理消除了,还要激发起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激情,这样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解决问题。

先看一个故事。

有两个制鞋厂的推销员去一个太平洋岛国做推销,结果看到这个岛国上的人,都没有穿鞋的习惯。甲厂的推销员对工作的热情不够,看到这种情况,一下子气馁了,他神情沮丧地往公司发了一封电报:这个岛国的居民都不穿鞋子,鞋子在这里没有市场。发完电报,他就立马离开了。

与此相反,乙厂的推销员工作热情高涨,看问题的角度非常积极,当他看到这个岛国的人都不穿鞋时,高兴得一下子跳起来,嘴里大喊: “我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兴奋地往公司发了一封电报:这个岛国的居民都还没有鞋子穿,鞋子在这里有很大的市场。

同样是推销员,两个人对工作的热情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程度是能否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乙厂的推销员给公司发完电报,开始运营推销了。他首先打听到岛国国王的双脚尺寸,接着请工厂配合,为国王量身打造两双既舒服又漂亮的鞋子,然后很恭敬地送给国王,并向国王讲解穿鞋子的好处和长期不穿鞋子对人体的害处。国王听他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高兴,当场将鞋子穿在脚上,果然又舒服又美观。在场的大臣连连恭维,国王对乙厂的推销员大加称赞。

我们不能不说,乙厂的推销员非常聪明,他找准了解决“在太平洋岛国推销鞋子”这个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从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王入手。

大臣们看到国王穿着既舒服又漂亮的鞋子,心情舒畅、神气活现,一个个心里痒痒的,很想得到一双这样的鞋子。

乙厂的推销员抓住机会,给重要的大臣每个人也送了两双既舒服又漂亮的鞋子。于是,穿鞋子既舒服又美观的话题一下子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传开了。

这位推销员善于将影响力扩大化,以便制造营销的轰动效应。这为后面解决“在太平洋岛国推销鞋子”的问题做好了铺垫。

前期工作收到的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于是,乙厂的推销员在这个岛国上设立了销售鞋子的商店,生意出奇得好。乙厂在这个都不穿鞋子的太平洋岛国赚得盆满钵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问题都是能解决的,主要是看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一个对解决问题有热情的员工眼中,再大的问题也是小问题。而对于缺乏工作热情的员工来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束手无策的棘手问题。案例中的那两个推销员就是很好的例证。

工作热情高的员工,思考问题的角度是积极向上的,遇到阻力会想办法克服。相反,缺乏工作热情的员工,看到的都是对解决问题非常不利的阻力因素,在问题面前会退缩。有些机会稍纵即逝,一退缩,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既然工作热情对解决问题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激发工作热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唤起工作热情。

好员工都懂得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只有带着信心和热忱去工作,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才能拥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了工作热情,才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局面,赢得领导、同事的肯定和认可,最终成为公司的顶梁柱。

第二,要有藐视问题的气度。

有的员工工作热情不足的原因,是把解决问题的困难看得过重,因恐惧弱化了解决问题的热情。

我们来看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在求学时,每天都从数学老师那里领回几道作业题回家做,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那天赶上老师有事,高斯就自己去老师办公桌上拿走了作业题。在做题时,他发现有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高斯想:可能是老师故意要难为我一下。于是他树起信心,坚决要把这道题做出来。

经过通宵奋战,他终于在天亮时完成了。当老师看到高斯交来的答案时,竟然惊呆了。原来,这是一道困惑数学界两千多年的难题,老师无意中将这道题夹到了作业里,没想到竟然让一个18 岁的学生给破解了。高斯破解的这道难题被称为“高斯定理”。

高斯之所以能破解这道困惑数学界两千多年的难题,天分和知识固然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道“困惑数学界两千多年的难题”,如果知道的话,他可能就产生了恐惧心理,放弃了。

第三,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员工解决问题的热情来自于坚定的信心,只有坚定了信心,才会激发出火一般的工作热情,才能攻坚克难,解决一切问题。

第四,把问题看做“纸老虎”。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的“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风,最终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因此可以说,把问题看做“纸老虎”是建立自信心的好方法。

第五,正确对待批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领导和同事提出的批评,这个时候,你要正确对待。当你遭到严厉的批评时,你要把批评当成是改进工作的建设性意见,要学会变批评为鞭策,变压力为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好问题。

第六,向工作热情高的人学习。

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留意身边那些做事效率高,拥有高涨工作热情的人,多向他们学习,多和他们比赛,以便将自己的热情保持下去。只有拥有了工作热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