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南园》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中不乏对凌烟阁上所绘24名贞观开元勋臣武将的钦佩和褒奖。然而千百年来这些在史册上熠熠闪光的名字,让人难以忘记的大抵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恭和秦琼。而这几个人中,又当数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为人们耳熟能详了。尤其在平鲁,在中华大地崇拜门神的地方,是他们经常让人梦回遥远的大唐,重温和借鉴贞观之治划时代的杰出历史贡献。
唐太宗不愧为千古圣明的帝王,他用凌烟阁画像封臣,歌功颂德,丹青名耀史册,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从边塞雁门羽檄交驰,锋镝争鸣中走出的尉迟恭上了凌烟阁,封了侯,拜了相,成了“开门瞳瞳迎旭日,闭门肃肃驱鬼魔”的门神,福佑的不仅是贞观盛世,庇荫的而是整个华夏民族。对平鲁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荣耀,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恭去世后,故里的人们就为他修了祠庙以资纪念。在他曾任职的地方,也都为纪念这位忠勇无畏辅唐昌运的开国勋臣,相继修筑尉迟祠庙,彩塑金身,勒石勋业,以彰其义气,旌其忠节,激励后人。到明朝嘉靖中,因边陲未靖多警,朝廷亟需叱咤风云的忠勇之士冲锋陷阵,蹈火纾难,于是大兴尉迟祠庙,以宣扬尉迟忠武精神。这一时期朔州古鄯阳新建了唐鄂国公庙,马邑、金龙池畔重建鄂国公祠,香火祀典不衰,桑河因之清流醇,方域因此风节正,边塞庇荫气象新,神民期许,岁盈丰稔。上木角村因旧有国公祠即声闻四达,亦应势重建祠庙,立碑塑像。祠庙为二进院,正门前建牌坊,楣匾正面雕刻“忠武”,背面雕刻“万古流芳”,正门上挂“唐鄂国公庙”匾,蓝底镂金,两边抱柱挂“殪夏郑歼汉梁唐朝名将,仗忠贞全节义晋地功臣”。正殿为庙,供人们祭祀祈祷和大型庙会、社火、祈雨、迎喜神时敬香祭拜,后庭为祠堂,门两旁挂“金献齐王立志浑同山岳,辞婚尚主敦伦不弃糟糠”联,祠堂专供族人岁时逢节、红白事宴、寿诞生辰、进学升迁、斋醮消灾等烧香。
在平鲁区井坪镇打造的国公祠,殿宇宏大,富丽堂皇,塑像勒石,集门神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供游人掀开历史的书卷,拂去岁月的尘封,寻觅历史真实的尉迟恭金戈铁马,宠辱跌宕的显赫人生,再现大唐凌烟阁勋臣辉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需要的客观选择,也是现代旅游业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承先启后的开拓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