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世界看到你
11223600000056

第56章 温暖的“虫子银行”

尤努斯是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1974年,孟加拉遭受到了一场严重灾难,全国人民陷入饥荒之中,尤努斯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无数饥民涌入,就在他讲课教室对面的门廊中,每天都有饥民饿死在那里。在教室里,他讲授着美妙的理论经济学,告诉学生说理论能精彩地解决现实,可真正面对现实,他却感觉自己无能为力。

课余时间里,尤努斯到大学附近的村庄展开调查,他想知道穷困的真实面目究竟何在。在一个叫乔布拉的村庄里,他看到一个妇女坐在自家门前编竹凳,竹凳精致漂亮,心想这些东西肯定卖得很贵。他好奇地问:“你卖一个竹凳能挣多少钱?”她告诉他只能挣2分钱,并解释道:“因为自己没本钱去买竹子,必须去找高利贷主借笔钱。”尤努斯又问:“你买竹子需要多少钱呢?”她回答说:“要25分。但是找他们借钱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把这些凳子卖给其他任何人,只能卖给他们。因为价格低,除去材料钱,我每天只能挣到少得可怜的2分钱。”尤努斯后来发现,村里有42名妇女和她一样靠借高利贷度日,而她们的借贷总数,只有区区的27美元!那一次,他从兜里拿出27美元,让她们去偿还高利贷。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次走进乔布拉村时,他发现42名村民的生活有了微妙的变化,她们比以前快乐了。因为她们编织的东西不会再受限制了,她们可以自由地卖给任何人,拿到应该得到的报酬。

在课堂上,尤努斯经常告诉他的学生:“我们不能用鸟类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而要用虫子的眼光观察周围。这样,你才会对某些细小事物看得很清楚,才不会犯错误。”

像虫子一样去观察周围生活,是这位经济学家的生活原则。他认定,只要为他们申请一小笔的贷款,就可以让穷人从贫苦中解脱出来,并造福于他们的下一代。他兴冲冲地找到银行要求他们贷款给这些穷人,结果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也没能说服一家银行。银行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借钱给穷人,因为穷人没有偿还能力。他想为这些穷人担保,但银行规定担保人贷款最多不能超过300美元。尤努斯心中不满,但还是说:“可以,我需要这一小笔钱。”这次贷款让他体会到了穷人向银行借款的周折和麻烦,随后他转手把这笔钱借给了乔布拉村的村民们。

尤努斯的做法让他的同事很不理解,他们觉得一个教授这样做很失身份。没有人知道,尤努斯真正要做的是对银行的抵押担保原则提出质疑,而且,他已把自己的工作转化为一种斗争,他要向世人展示这些穷人是可以信赖的。

他把钱借出去后,村民都按规定日期还给他钱了,他兴高采烈地把钱还给银行,并且告诉银行的工作人员借钱给穷人是可以信赖的。可对方却说这次只不过是他运气好,还是不愿意借钱给穷人。

尤努斯坚信自己用“虫子视角”发现的“真理”:穷人最有诚信,因为他们比富人更懂得这些贷款的价值,如果不按时还款,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信誉,还会赔进去家人的希望与未来。

1977年,尤努斯决定成立自己的银行,取名为“格莱珉银行”。格莱珉在孟加拉语中是乡村的意思。银行成立后,他在许多做法上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背道而驰,它不需要贷款人有信用记录,甚至不需要任何抵押品。但格莱珉银行制定了严格的贷款界限,只能把钱贷给贫困线以下的穷人(特别是妇女)。她们当中大多数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因此,格莱珉又简化了贷款手续,只要贷款人打个钩就行。为了保障人们能够还钱,贷款人必须经过格莱珉银行的考察、培训、口试,每一位贷款的妇女都要学习和遵守十六条村约,如:四季种蔬菜,多吃蔬菜,要让自己的孩子和生活环境一直保持干净,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要努力工作等等。这些规定启蒙着这些几乎从未受过教育的穷苦妇女们不断提高她们自身的素质,也提高了她们的赚钱能力。

让人想不到的是,格莱珉银行还款率在97%以上。这么多年里,共有800万孟加拉人从格莱珉银行贷款,并有60多万人借此摆脱了贫困,他被称为“世界小额贷款之父”。尤努斯因其为消除贫困所做出的贡献,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千万不要以为小额贷款只适合贫穷的孟加拉国。从2008年1月开始到现在,尤努斯在纽约同样获得了成功。眼下,很多银行和大企业都岌岌可危,甚至是倒闭,而格莱珉银行在美国却经营得很好,还贷率达100%。富有浪漫色彩的西方评论家说:“尤努斯让冷冰冰的贷款有了温度,让唯利是图的银行具备了灵魂。”

用“虫子视角”看世界吧!这样,你才能发挥出关怀自己和造福世界的潜能,才能像尤努斯一样,成为受人尊敬的“有温度的银行”。

§§第七辑 我一只手来帮你

“我是一只手,把我儿子托进了这个城市最好的幼儿园,接受最好的教育!”说着这些的时候,他满足的神情和不俗的谈吐,让我感觉他不像个修理工,倒像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