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成长必知的心理学定律
11222500000002

第2章 “南风”法则

——尊重和关心他人很重要,多点“人情味”,尽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自己真正感受到别人给予的温暖。从而在心灵上真正打动自己,获得更多人的认同,这样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才会很自然地得到解决。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北风和南风相遇了,寒暄过后他们就想比试一下到底谁的威力大,这时他们看到了路上有一位行人。于是他们决定比试一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是个急性子,一边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冷风,一边暗自高兴:我一会儿就把行人的衣服给吹掉。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任北风怎样猛烈地吹,都无法将行人的大衣脱下来。不一会儿北风就累得败下阵来。

他看了看南风,心想你也不会有什么高招的。只见南风不慌不忙,一边悠闲地看着风景,一边徐徐吹起和煦的暖风,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还有些热,于是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用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也称“温暖”法则,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温暖胜于严寒,同样是青少年处理自己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首先怎样对待别人,你像“南风”一样对人尊重、关怀、充满人情味,自然就能够得到别人给你的“温暖”——尊重、关怀、充满人情味;如果你像“北风”一样,冷酷、充满攻击性,别人自然会更加防备你。不说社会这个大的人际圈,就是在青少年最熟悉的家庭中,这样的道理也是可以被实践证明的。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却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照射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爱能根除恶习。老和尚用特殊的方法,不着痕迹地使小偷得到了教化。这是因为他让小偷改变了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任何人都是有情感的,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做,一切问题终有一天会得到解决。这就是“温暖”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做错了事情,总是不愿意及时承认,甚至采取掩饰、撒谎、敌对的不合作心理和父母交谈,这也和北风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多的麻烦与问题。如果能多用用下面的词汇,比如“爸、妈,还是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吧”、“要不你们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帮我想个办法改掉这个坏习惯”、“你们觉得这样会更好一些吗?”等寻求帮助的语言,而非敌对的表情,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可以信赖的人,他们自然就会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难题,毕竟我们的经验和阅历都不如他们丰富,多征求意见会减少吃亏上当的几率。

当然,南风法则也要灵活应用。在与长辈的沟通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理解他们,多点“人情味”,尽量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说给他们,使自己真正感觉到父母和老师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地,青少年也可以把“南风法则”巧妙地告诉长辈,让他们知道,如果能够对自己“温暖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