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11220200000014

第14章 法国巴黎大区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法国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已呈明显的后工业化特征,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249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占3%,第二产业占29%,第三产业占68%,即工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已退至次要位置,而各种服务性行业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法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侧重点已不是经济上的协调发展,而是更高的层次——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破坏——保护的认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而不断提高的。在城市化的初期,人们只注意到聚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使人类深受其害。随着城市化进展到高级阶段,社会公众较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同时又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以后,较高层次的环境需求会上升到主导地位,并产生社会性的环境保护要求,形成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都很高,已走过了城市化发展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道路,达到了上述产生社会性环境保护要求的阶段。因此,法国从城市到乡村,从各级政府到广大民众,从理论研究工作者到实际工作者,在改善城市环境、促使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他们的主要措施有:

——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来控制城乡土地的使用,使城乡发展相互衔接,这样就从根本上防止了城市无限制地占有土地,保护了农业的发展(土地使用计划一直订到村镇的每一块土地,其用途不得随意更改),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城市过渡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

——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使城区的绿地、水面达到40%,并用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他们称之为“建设没有郊区的新城”这种新城的建设思想,本身就体现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法国在经济高度发达以后对回归自然,向往更为舒适的生活的体现。——建立自然保护区。法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或岛屿上,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遗产。另一种是大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目的除保护自然遗产外,还要保护村落这一人类的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发展村镇经济,为城里人度假提供方便,避免城市化引起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造成乡村的衰落。

——保护农业。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法国把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隔离带、自然景观的保护联系在一起,从政府到农业工作者都在为保护农业而努力,从政府方面讲,对从事农业的人员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巴黎大区政府为了保护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出资购买土地,修建基础设施,然后分成两公顷一块的地块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业工作者种植花卉或蔬菜,同时农业工作者还可以在这两公顷土地上建造住房,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农业工作者来此经营。又如,法国政府对选择以农业为职业的青年人一次性给予6万法郎的资助,同时还能获得贷款购置农机具,以鼓励青年人选择农业为职业。从农业工作者方面来讲,他们自发地组织起各种各样的协会。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农业发展,既可抗御天灾,又可使分散的个体农业工作者联合起来抵制城市无限制扩展占用他们的土地,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但在客观上对保护农业、保护环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市民和儿童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是推进环保工作的关键所在,巴黎大区很注意这方面的工作,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市民和儿童进行教育;在自然保护区内建有各种宣传牌,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班德尼市建有自然之家教育中心,每年接待大批市民和学校组织的儿童来此参观学习;在依夫林省建筑、城市规划与环境委员会这样一个学术性、技术性比较强的部门,其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对儿童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