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人生:青少年版
11211400000181

第181章 心境超然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那么,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再见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长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有人说这是传说,也有人说这是真事,有无此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使人悟出平淡对人心所做的净化。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

僧人问:“狗有没有佛性呢?”赵州禅师说:“没有。”僧人立即反驳道:“上至诸佛,下至蝼蚁,都有佛性。狗为什么却没有?”禅师说:“因为你有心念在。”

“狗有没有佛性”是初学禅法的人常常参问的一则公案,意思是“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可像狗这样的动物有没有佛性、会不会成佛呢?如果一旦这样思索参问,实际上,生生世世积淀在人心里面的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便使他只能被束缚在“有与没有”的框框里出不来,所以他总是有许多概念,如有我、有物、有一切众生、有佛,也有佛性,还有许许多多的疑惑、问题。

而觉悟之后,则等于飞到了这一层遮蔽的上面,超越了是与不是、有与没有的框架,只见辽阔的心空一片清净,无我、无物、无一切众生,甚而至于无佛、无佛性。那时候,你的心虽然是空落落的,却会更加圆满,更加的轻松自在,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生感悟

莲花虽生于水中,但却亭亭玉立,不染泥污;而日月虽升在空中照耀四方,但却从不停在空中任何一个地方。所以,来去自由,无障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