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有时候要比从书上读到的那些东西更容易让人接纳。此后她时刻都把他的这句话记在心上,她开始试着用微笑来面对身边的一切。许多老朋友见了她都说她跟以前不一样了,其实她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她的内心。
角色
我骑着自行车在路上走,不小心把车胎扎漏了,于是来到路边的一个修车摊,请那师傅给我补胎。
那师傅有40多岁,身材矮小,但却面色红润,眼睛炯炯发亮。他一只手揣在裤兜里,另一只手灵巧地扒下车胎,用脚踩住,“哧哧”地打上气。他蹲下身去查找出漏气的地方,然后用嘴叼住一块备用的破车胎,唰唰剪下一块,涂上万能胶,贴在漏气的地方,他的这一系列动作看上去那么自然、流畅,而且还一边干活一边同我聊天,干什么工作的,单位在什么地方,收入能不能维持生活等。正聊着,我看见他从裤兜里抽出另外一只手,两个手掌夹住车胎使劲地摁,以便使其粘贴得更结实一些。我看清了,他的那只手上竟然齐刷刷少了五根手指,只有一个肉乎乎的掌心,看上去触目惊心。这时我才明白他为什么始终把那只手插在裤兜里。
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他的手会成为这个样子,人家自己都没有拿这当成一回事,依然干他自己的活,我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呢?
修好车一算账,两块钱,我掏出5元钱交给他,他找我3元,我也没想多给他一块钱以示我对他的同情。他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正常人,我当然也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
又有一天,我在地下商场附近看到一个乞讨的人。这人大概也有40多岁,站在那里,弓着腰,脸上灰突突的,眼睛低垂着,每当有行人从他跟前经过时,他嘴里就嘟嘟囔囔说着什么。大意好像是“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们请赏口饭吃吧”之类的。一般情况下,乞讨者都是有点残疾的。我看了一下那个人,他脖子下面挂了一个绷带,一只胳膊挎在绷带里面,看样子好像受了点什么伤。尽管他尽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很脏的人,但我敏锐地观察出:他的体格实际上是很壮实的,估计要是做点什么事应该不会费劲。那他为什么不去找点事做而偏要站在这里乞讨呢?莫非是他心灵上的残疾比他肉体上的残疾更大?
看看这个乞讨者的神情,我忽然想到了那个修车师傅。他们脸上的表情完全可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个镇定自若,一个诚惶诚恐。
我从乞讨者身边走过,他抬起头,脸上一副很夸张的乞求相:“大兄弟,给点钱吧。”我无声地从他身边走过去了。他自己把自己扮演成了一个乞丐,我当然更把他当成一个乞丐。
橘子
那个小女孩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她在医院门口的一大排水果摊前走走停停,还一边小大人似的问着价钱。最后,小女孩在他的摊位前停住了。他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她:白白静静的小脸上两只亮晶晶的眼睛,穿一件杏黄色的连衣裙,小巧、干净,浑身上下都透着那么一股子灵气。
“叔叔,橘子多少钱一斤?”
“两块。”
“我要买。”她把钱递了过来。
他看着她的钱,揶揄地笑了,“你的钱是哪儿来的?”
“我自己的呗!”小女孩像受了委屈似的答道。
“你的钱我不要。”
“叔叔,求求你了,我的姥姥病了,得的是肝癌。”小女孩扑闪着眼睛,滴下两颗泪。
他的心狠狠地跳了两下,他决定要卖给她了。
“要多少?”他问道。
“十斤可以吗?”小女孩犹豫地说。
这也太多了!他说:“你的钱不够。”
“怎么会呢?”小女孩有点着急了,“头几天妈妈用比我这张要小好多的钱还买了十斤橘子呢!”
“好了好了,给你五斤吧,多了就不行了。”他不想再耽误工夫了。
小女孩专致地看着高高的秤杆,恢复了刚才的灵气:“秤要给足哟!”他想笑,但又一阵心酸。他给小女孩包好橘子,叮嘱她拿好,然后看着她走远。
他转过身,把小女孩递给他的钱——一张从杂志上精心剪下来的画页,放进钱匣子里。
两年前,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奶奶,就是死于肝癌。
新壁纸
第二次到那个女孩家里去的时候,老板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女孩今年20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一次她在打工的岗位上累昏了过去,被工友们送进医院。和她临床的病人恰好是一个记者的妻子。记者在护理妻子时了解了女孩的情况,回去后他写了篇文章,呼吁善良的人们募捐为女孩做手术。那天老板正在饭店门口等几个外地的朋友,在等待的空隙,他从报纸上看到了这篇文章。当时他的脑子热了一下,便给朋友打电话说,你们今天不要来了,咱们明天再约个地方。然后他开车到了报社,把今天准备请客的2000元钱捐了出去。记者很感动,领着他亲自到女孩家里去了一趟。到那儿一看,老板才发现女孩面临的情况绝不仅仅是做个手术的问题。她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智力有残缺,找不到工作。一家三口除城市生活最低保障金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前呼后拥中,老板当即决定,每月为这一家人支付200元钱的生活费。也许有人会说,这区区200元对他这个百万富翁来讲还不是小意思!其实,每次在饭店吃完饭,老板都要让服务员把吃剩的菜打包带回家——他的每一分钱都是花在刀刃上的。
媒体的嚣喧很快就过去了,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是从那以后,女孩每月20号都要到老板的公司里来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200元钱的补助金。一年后,老板第二次到女孩家中去了一趟。
走进一座高楼后面那个只有8平方米的小偏厦子,老板看到女孩一家三口都穿着显然是刚换上的新衣服。老板坐到炕头上,女孩的母亲已经不能说话,她紧紧拉住老板的手,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老板赶紧安慰了她几句。接着又问了问女孩的病情和她父亲的近况。大家正在谈着,老板忽然发现屋子里比第一次来时明显亮堂了许多。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发现四壁上原来贴上了一层新鲜的墙壁纸。一问才知道,那些最廉价的墙壁纸是这一家人得知老板要来,特意在前一天买来贴上的!
走出女孩的家,钻进自己的小轿车里,老板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泪了。在商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从没因为得失流过泪,但现在面对这在寒风中依偎在一起的一家人,他心中最柔弱的部分被触动了——善良的人们,总是那么容易互相打动……
谁做倾听者
这是一个充满了声音的年代。这在大街上、商店里和办公室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汽车喇叭、讨价还价、高谈阔论。但是,如果让你具体说一下你到底听到了什么,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困惑地摇摇头。我们除了自己要忙的事,什么也没有听到。
电视就是一种声音。它几乎充斥了我们所有的夜晚生活。它为我们提供五彩缤纷的画面,报道各种我们关心或不关心的事情。我们像一个个听话的小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电视前面。有时候看电视剧,有时候看球赛,第二天到了单位我们还要认真地谈论一下比赛结果。可是,转眼间我们就把它忘掉。无论是巴西夺冠还是法国夺冠,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之所以要和别人谈论它,是因为我们怕被别人排斥在外。
报纸也是一种声音。越来越厚的纸张,越来越花哨的版面,充斥在我们每天上班的公共汽车上。耸人听闻的纪实,絮叨啰嗦的随笔,也可能使我们的心怦然一动。但是,坐在办公桌前,我们马上把它撇进了字纸篓里。
还有上级的谆谆教导,朋友的酒后长谈,过后一琢磨,都跟一幕滑稽剧一样,带着某种表演的迹象。我们连想都懒得再想一想它。
放眼四下一看,这个世界好像布满了许许多多一张一合的嘴,它们不停地说呀说呀,极尽描述表达之能事。我们的耳朵和心灵成了一个被强奸者。于是,我们转而去强奸别人。除了哑巴和凳子之外,大概没谁再愿意做一个沉默者。
可是,倾诉的对象是谁呢?谁做我们的倾听者呢?
朋友不能。朋友只是某段路上的一个同行者。拐了个弯儿以后,方向渐去渐远,慢慢地就再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了。爱人不能。除了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以外,你的任何语言都到达不了他(她)的心灵深处。相爱的两个人只是两个病人,根本不该把胡话当成真话。陌生人更不行。在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人向他倾诉衷肠,也许他一时好奇听了你的诉说,可转回头他就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去向别人讲述了。你只是点缀了他的生活。同事不行。同学不行。同乡也不行。
难道,我们就只能像一个碎嘴子一样只管去说?套用一句:“自己说自己的话,让别人也去说吧!”一个倾听者于我们真的不再重要了吗?大家只管一块张开嘴,鼓噪世界,嘈杂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我们需要倾听。尤其需要认真的,会心一笑的倾听。因为我们活得太孤独了。我们现在要的是改变自己的诉说。你得承认这一点,我们每个人,的的确确地,都活得太个人化了。
二百封信
这是辆慢车,车上人很少。他走过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坐在了我的对面。
大约过了好长时间,忽听他沙哑着嗓子说:“干吗不聊聊呢?”这样的开场白我还是头一回听到,显得像孩子一样冒失而质朴。我不禁笑了,是啊,漫漫旅途,单调而无聊,干吗不聊聊呢!
他不太健谈,但是给人的感觉很真诚。聊了一会儿,他问我:“你的老人家身体还好吗?”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点了点头。他的眼光里掠过一丝悲伤。我猜他大概是要谈自己的母亲了。
果然,他说:“我一直爱着我娘,要不是她,我怎么也活不到现在。”他的眼圈有些发红了,“那年我5岁,刚记事。有天夜里,我发高烧,躺在炕上说胡话,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我娘翻箱倒柜地找钱。那钱被我爹藏起来了,他好像正在攒钱买牛。我又听见我娘向爹要钱。爹粗暴地回答说,小孩子家头痛脑热算什么大事,一扛就过去了,再说家里有6个孩子你还嫌少啊,死一个两个孩子的也没关系。娘就跟爹吵。然后我娘就抱着我去邻村找大夫看病。那天晚上刮大风,我娘顶着风抱着我在风里走。大风把我娘俩刮倒了,我没事,娘的头却磕在石头上,眼角上磕了个大口子。我记得自己伸手摸了娘的脸一下,沾了一手黏糊糊的血。好像是走了很长时间,才来到大夫家门前。大夫已经睡觉了,娘就砸门,等了老半天工夫门才开。刚一开门,娘就给大夫跪下了,娘身上没钱……”
两行泪从他的脸上滑下来,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要不是娘,那一次我肯定就死了。第二年开春,家里缺钱花。有一天傍晚,我爹忽然笑嘻嘻地给我两块糖。我很高兴,爹牵着我的手朝村外走,我想爹大概要领我出去玩。我们就走啊,走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知走了多远的路,反正那一夜就像一下子走完了我一生的路。后来我们来到一片树林里。转了一会,爹忽然不见了,就剩下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路边。黑夜真黑,连一个星星也没有,我觉得身上特别冷。我害怕极了。我哭了,哭着哭着就靠在一棵树下睡着了——后来我被吓醒了,睁开眼忽然看见一个黑影在眼前晃动。我惊叫了一声。黑影就跑过来,紧紧地搂住我。那是我娘。我娘抱着我发疯般地亲我。她的脸上湿漉漉的全是泪,娘哭我也哭……”
火车闷声不响地在雨中向前行进。我默默地望着他,听他继续讲下去。
“从那以后,我娘更加注意护卫着我。6个孩子当中她最疼我。我吃得穿得都比哥哥姐姐们好。那时候我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挣到5万块钱,给娘买一个角膜,因为在那次给我看病的时候,娘磕破的左眼完全丧失了视力。据医生说,要恢复视力就得换角膜,而换一个角膜就需要5万块钱。我跟娘说出这个心愿的时候,她笑着说,娘不换眼睛了你不就是娘的眼睛吗?我看见娘的笑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但是我自己发愤图强,自学完了小学到大专的全部课程。我还获得了会计证书,去年,我到广东闯天下,受尽了白眼和唾弃。我把自己的遭遇都一一写下来寄给娘。隔一天我就给她寄一封信,前前后后一共写了近二百封信。我娘不识字,但是我知道只要能看到我的信她就放心了,所以我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写。现在我在珠海一家公司当会计。领来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全部寄给了我娘。我可以想象得出她收到我的钱时那副高兴的样子。而且这时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攒够了钱给我娘换一个角膜。前几天我忽然接到家中的电报,说我娘病重。我马上心急火燎地往家赶。可是……可是等我推开院门,我只看到一具冰冷的棺材和堆在棺材前面的二百封信,那些信散乱丢弃着,像一朵朵伤感的白色花瓣……”
他低下头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我把头转向窗外,——雨越下越大,浑浊的雨水啪啪打在车窗上,然后顺着车窗哗哗滚下来。列车载着一个平凡动人的故事向前行驶着……
再等两天
17岁那年,我读初中三年级。我的父亲在市场上摆摊儿做小买卖,挣点钱以养家糊口。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里,见屋子里聚了很多人,有亲戚有朋友,大家议论纷纷。而母亲和哥哥却满面愁容。我心里“咯噔”一下子,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一问才知道,原来父亲被抓走了。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晨,市场管理所一位女工作人员到各个摊位上去收费。耿直的父亲认为有些费用不合理,便同那位工作人员争辩了几句。女工作人员争辩不过父亲(后经查,他们的收费项目中确实有不合理收费),就报警说父亲妨碍公务,带头抗税。于是,随后赶来的公安人员把父亲带到了派出所。一个上午过去了,父亲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我听后气愤极了。下午我和哥哥到市场上将父亲剩下的货处理完,便开始四处打听那个女工作人员的去向,终于找到了她的办公室。在她下班的时候,我在后面一直悄悄地跟踪到她的家,并画了一张路线图。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该如何报复那个女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上课。中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叫住了我:“你先等一会儿。”看其他同学都走了,她才问我:“你昨天下午没来上课,今天上课时又魂不守舍,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没想到老师竟对我观察得这么细致。一向很坚强的我在慈母一般的老师面前终于露出了柔弱的一面——我放声哭起来。张老师听我断断续续地讲完事情的原委,安慰了我一番,最后她对我说:“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能答应。”“请求?”我有点不明就里。“是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打算,请你一定等两天以后再说。等上两天,答应我,好吗?”看着老师那期盼的眼神,我点点头。
一天后,我最初的愤怒开始淡化。又过了一天,父亲平安地回来了,他同时带回一个消息——自己被减免了三个月的税费。我们都没想到,这件事竟会有这么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然而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丝后怕。我难以想象,如果自己真的采取了报复措施,我的命运将会产生怎样的巨变。我深深感谢自己的老师当时没有用大道理来说服我,而是让我先冷静下来缓和心情。她让我的生活沿着正常的轨道一直运行到今天。
文明行为
读高中时,一位已经考上大学的师兄回来探望我们,说起一些趣闻。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咱就是老农一个,哪像那些城里人,看着我一口痰吐在地上,一个个目瞪口呆。”这话让我非常反感,我觉得他颇有些卖丑的嫌疑,如果不懂规矩也就算了,最可恨的是他讲话时的表情,还挺得意的呢!
但是等我自己也上了大学,初次来到这繁华的省城,我也开始遭遇了许多这样的不适,尽管我自己一再提醒自己千万别露怯。比如我原来是三天刷一次牙,而别的土生土长的城市孩子是每天都刷牙。我很少洗头,而他们隔几天就要洗一次头。我对下雨下雪颇敏感,因为我知道这是地里的庄稼最需要的;而他们只想到在雨中漫步或者打雪仗。经过我自己细心的总结,我发现我们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个人卫生和生活情调上。他们爱洗洗涮涮,爱玩也会玩。台球、影碟、滑旱冰什么的,样样精通。这让我很有点自卑。说实话,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认同和羡慕的。但谁知我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反而经常受到嘲笑。他们常常以阴阳怪气的口气指责我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把我本来很糟的心情搞得更糟。直到最后我愤怒地想:去他妈的吧,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不文明你们更不文明,你们对我个人自由的扼杀,就是最大的野蛮!
我也开始隐隐地理解那位师兄了,他那样以丑为美,是不是对所谓文明的一种反叛?
其实乡下有乡下的习气,是自有其原因的。我们那儿遍地黄土,你就是天天洗也是脏的,再说谁家能不干活天天在家里洗澡?鸡鸭猫狗的总爱往屋子里钻,扔在地下的瓜子壳比起鸡粪来还是干净的,往地下扔个烟头,吐口唾沫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参加工作后,过春节时回家,去亲戚家串门,点上烟我就下意识地找烟灰缸。嗑瓜子,把壳都攥在手里,等攒多了再扔到簸箕里。这很有点假扮相的味道,幸亏我弟弟帮我解围:“在外面待了这么多年,习惯了。”确实是这么回事,我知道乡下人很在乎一个人出外混事,回来后是不是忘了本。而生活习俗的改变便是忘本的表现之一。这么着,我自己倒成了夹缝里的人,在城市里改变自己农村的习惯,在农村改变自己城市里的习惯。改来改去,我也不知哪个是文明,哪个是愚昧了。
有一农村朋友来看望我,他在我的屋子里把花生壳扔了一地。本来刚开始时我还是将花生皮放在烟灰缸里的,后来趁他不注意,我也都撒在了地下。我怕他发现我和他的不同后会不自然。我知道,再也没有比尊重一个人的人格更重要的了。
生命似天
一架韩国航班载着365名乘客从首尔出发了,此行的目的地是美国洛杉矶。起飞后不久,航空小姐开始按照惯例给大家做安全示范。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大叫起来:“孩子,你怎么了?”原来,那位乘客年仅4岁的女儿突然呕吐。航空小姐赶紧叫来了随机医生。医生检查完以后,说:“这是一种急症,需要马上治疗。”可是,飞机上没有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物,人们只好用力所能及的办法对那个叫杰西卡的4岁女孩儿进行紧急救护。
5分钟后,杰西卡高烧达39℃,昏迷了过去。她的母亲激动地站了起来:“救救我的女儿,请救救我的女儿!”其实,这时候的机组人员比任何人都紧张。他们凑在一起商量办法。随即,广播里传出这样的内容:“先生们,女士们,本机有一位4岁女孩突发重症,需要马上治疗。到达本机目的地洛杉矶还有10个小时的时间,这对孩子来说非常危险。经机组全体人员商议,机长决定,本机立即返航,回首尔给孩子治疗。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机舱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没有一个乘客反对。
但是,由于飞机刚刚起飞,燃料箱内有大约135吨燃油,这样的负重在飞机着陆时会对地面造成强大的冲击,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飞机和机上所有人的安全都将受到威胁。怎么办?人们的目光都对准了机长,只见他眉头紧锁,半天无语。忽然,他眼睛一亮:“倒掉燃油,返回首尔!”
机组人员驾机飞到了朝鲜海的海面上,按动按钮,“哗——”一阵燃油雨从天而降。73吨燃油被倾泻完毕,飞机迅速返航,在仁川机场安全着陆。
着陆后,杰西卡马上被送往医院,由于治疗及时,她很快就脱离了危险,并于当天返回了家中。
这次返航,给韩国航空公司造成了5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有一位乘客则因为耽误了签订一个商业合同,损失更巨!
可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的损失非常值得。生命似天,而爱心,比天还要大!
微笑是一种力量
在进入这个家具公司之前,她先后干过不少工作——承包过农田,搞过运输,倒卖过袜子,还卖过雪糕。但是,都没有挣到钱。这是个离异的女人,没有年龄优势,长相不出众,学历也低。但是她必须到外面去谋生,孩子还小,两个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就在这种情况下,她应聘到这家由新加坡人投资的家具公司当工人。
最初同意留下她的是那位领班(相当于班长),他是个复员军人,为人很正直。领班负责湿板库,她则在这个库里干些杂活。她很珍惜这份工作,除本职工作外,她还尽量干些力所能及的分外活。半年后她被转为正式工人,工资由500多元涨到800多元。有一次,一个木材商因为木料验收问题和他们的老板发生了激烈争吵,最后甚至要撕破脸皮、法庭相见了。她在领班的推荐下,介入了这件事,最后把它处理得很完善。她也由此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发给她300元奖金。
这件事过去后,她很是高兴了一会儿,但马上又被悲观的现实拉回到愁眉苦脸的状态中——需要补充的是,她在这个家具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基本上就没有露过笑脸;而且,天天穿着那套老旧的工作服,即使是下了班也懒得脱下来,就更不要提打扮和化妆了。那段时间她的生活真是一团糟。
后来,领班荣升为公司的经理助理。在大家的眼中,他留下的领班这个位置非她莫属了,但是很意外地,经理助理提议让另外一个人来顶替他的空位。她有点疑惑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一天,他把她叫去,对她说:“你怎么每天都没有笑容呢?”她说:“就咱们眼前这些活儿还需要笑吗?”他忽然显得严肃起来:“还真让你说对了,依我看,确实是干什么都需要笑。你要是会微笑,干同样的活儿,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天天绷着脸,取得同样的成绩,你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劳动,因为你的呆板损害了你的努力——我们之所以把领班这个位置安排给另外一个人,就是因为她比你乐观。有时候,微笑也是一种力量啊……”
身边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有时候要比从书上读到的那些东西更容易让人接纳。此后她时刻都把他的这句话记在心上,她开始试着用微笑来面对身边的一切。许多老朋友见了她都说她跟以前不一样了,其实她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她的内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已经不再重要,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以后,她的生活轨道将沿着另外一个方向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