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11205400000002

第2章 开讲的话

上次讲完弘一法师的《晚晴集》,有好几个月没和朋友们聊天了。九月和十一月,我在清华大学和湖州师院做了两次讲座,其外的时间都玩去了,昨天刚从江南回来,坐在北京我家中的桌子前,这次要和大家聊《菜根谭》了。眼下正值盛世,希望《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孔子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中庸》)宋儒汪信民说: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这话好,我十多年前就听说过了,和我家老奶奶的话差不多。每天我们把这句话念一遍,回味无穷,受益亦无穷。

简单介绍一下。《菜根谭》和《晚晴集》都是语录体名著。《晚晴集》是佛家格言录,《菜根谭》是理学家格言录。以儒家做人之道为核心,以诗家境界为表达,形式上采用当时流行的佛道两家劝世之言为包装,故一产生就获得儒释道三家信徒的共同青睐,亦不失为一部优雅的文学名著。

《菜根谭》谈做人道理,点透灵犀。

《菜根谭》显示人生境界,鼓舞暗室。

本书试讲《菜根谭》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我把它叫做“菜根哲学”。专趣于人生境界的心契,印证大道足迹,共观苦海莲花,亦是善为。这境界不容易,我不拔高,也不降低,照我领悟的直说。

《菜根谭》的“谭”通“谈”,是文雅的用法。“菜根”加“谭”组成了“菜根谭”这个意味深长的新名词,我们咀嚼这个词,好像眼前出现一个双手长满厚厚茧子的老农民,在向我们讲他的菜地,他头上还戴着斗笠,肩头还披着蓑衣,从田间向我们走来,带着泥土的芳香。南宋名妓严蕊有两句词说得好:“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然而,满头山花还比不上满把青菜,所以吾家夫子云:“吾不如老圃”,此之谓也。

《菜根谭》作者明朝理学家洪应明,字自诚,生活于万历年间,是大学者杨慎的弟子,生平事迹史料所载不多,所著《仙佛奇踪》收录于《四库全书》。据云晚年皈依佛门。

《菜根谭》做人哲学对明清民国三代文人影响巨大,李宗吾氏著《厚黑学》就是从《菜根谭》来的。不过,世人都知道《厚黑学》的“厚黑”,不知《菜根谭》的“厚黑”。《厚黑学》的“厚黑”指厚脸皮、黑心子;《菜根谭》的“厚黑”指厚道、起早贪黑,不知朋友你愿意选择哪样?

《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我把全书分为三卷,从苦到甜,中间经历涩。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一苦解百毒

苦处君莫哭

不是苦海不回头

回头自有回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