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年护理技术
11204800000006

第6章 背景知识

一、老年护理的岗位工作内容

老年护理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中的专业技术。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加,人体各系统均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易引起功能障碍,出现代谢紊乱、退行性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经济来源减少和家庭问题增多等均可导致老年人心理状态的改变。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等多种渠道增加老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老年护理执业标准,目前主要参照美国的老年护理执业标准,该标准是1967年由美国护理协会提出,1987年修改而成。它是根据护理程序制定的,强调增加老年人的独立性及维持其最高程度的健康状态。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它伴随着老年医学而发展,是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 理论前期(1900—1955年):在这一阶段,没有任何的理论作为指导护理实践的基础;② 理论初期阶段(1955—1965年):随着护理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老年护理的理论也开始发展和研究,第一本老年护理教材问世;③ 推行老年人医疗保险福利制度后期(1965—1981年):在这一时期,老年护理的专业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④ 1985年至今:是全面完善和发展的时期。

我国老年护理体系的雏形是医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如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专科,按专科管理患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老年病门诊与专科医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和不定期体检,开始按病情分阶段规划管理,即:① 急性期:主要加强治疗护理;② 慢性期:主要加强生活护理;③ 恢复期:主要加强康复护理;④ 终末期:主要实施临终关怀。此外,一些城市还成立了老年护理中心、护理院,为辖区内的高龄病残或孤寡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巡回医疗护理。老年人可以优先入院,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服务。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对老年护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老年护理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老年护理研究进展缓慢,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够。

面对老年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老年护理应及时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注意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加强相关基础理论、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的护理研究,开发老年人护理设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体系,不断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从事老年护理的伦理道德要求

护理人员依据枟护理人员守则枠,在对老年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遵循老年护理的伦理道德原则。

(一)尊老爱老,排忧解难

不管是在医院还是社区或家庭,为老年人解除病痛,使之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广大护理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传统的护理理论、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护理,是老年护理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基础。

(二)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素养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尤其是在患病期间,需要得到精心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老年人的感情变化,要始终贯穿诚心、耐心、爱心、细心的原则,尊重并体谅老年患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使他们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

老年患者有职务、地位、文化、年龄、性别、性格和经济状况上的差异,护理人员对待不同情况的老年患者,无论其职位高低、病情轻重、自我护理能力强弱,均应一视同仁,真诚相处,尊重人格,并能提供个性化护理。

老年人反应不敏感,容易掩盖很多疾病的体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之老年人病情发展迅速,很容易延误病情。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科护理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做到仔细、审慎、周密,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小的病情变化,绝不能因为工作疏忽而贻误了治疗。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待感觉迟钝、反应不灵敏和昏迷的老年患者,在独自护理时,要恪守“慎独”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忠实于老年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健康的事情。

三、老化的定义及特点

人体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称为老化。健康的人都会经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生理性老化(physiolocal senility)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即机体在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的生理性、衰退性变化,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病理性老化(pathological senility),即在生理老化的基础上,因生物、心理或环境等因素所致的异常老化。有时,两者很难严格区分,往往结合在一起,进而加快了老化的进程。老化具有如下特征:

1.累积性。老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些微小变化长期逐步积累的结果,这些变化一旦表现出来,很难逆转。

2.普遍性。老化是多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且同种生物的老化进程大致相同。

3.渐进性。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且逐步加重,而非跳跃式发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即出现了老化的现象,且同一物种所表现出来的老化征象相同。

4.内生性。老化源于生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如遗传)。环境因素只能影响老化的进程,延缓或加快老化,但不能阻止老化。

5.危害性。老化过程是机体结构和功能衰退的过程,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乃至丧失,因而对生存不利,机体越来越容易感染疾病,终致死亡。

由此可见,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是可以预计的。随着年龄增长,正常机体功能丧失会越来越快,最终导致死亡。

四、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

由于国情不同,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也不同。联合国在进行人口统计时,常以65岁为老年的起点,而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老龄问题时,常以60岁作为老年的界限。我国统计局在发表老年人口统计数字时,为了兼顾我国国内问题研究和与国外统计数字相匹配的需要,常以60岁和65岁两种标准同时公布。

老年期为人类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老年期还可以再作细分。

(一)我国老年期的年龄划分标准

1982年4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建议,把60岁作为我国划分老年的标准。现阶段我国老年按年龄的划分标准为:45~59岁为老年前期,即中老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即老年人;90~99岁为长寿期;100岁及其以上为寿星,即长寿老年人。

(二)世界卫生组织(WHO)老年期的年龄划分标准

根据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特点,W H O将人的生命周期做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the young‐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

这个标准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WHO的新标准将会逐步取代我国与西方国家现阶段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