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年护理技术
11204800000031

第31章 知识拓展

老年人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

1.肾脏的改变。肾脏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① 排泄作用:肾脏所形成的尿液,依次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② 过滤、再吸收作用:肾脏每天过滤的血液量高达180 L,但是经过再吸收作用,可以将绝大多数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吸收回来;③ 分泌作用:肾脏能合成和分泌前列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激肽、红细胞生成素(EPO)和1,25二羟维生素D等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在调节肾脏本身和其他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是肾脏。人自中年起,全身的动脉开始硬化,肾小球中的小动脉也不例外。肾小球血管硬化是老年人肾功能减弱和一些肾脏疾病的根本原因。以能反映肾脏功能的几个主要指标为例:肾血浆流量(RPF)到80岁时只有年轻时的50%;肾小球过滤率(GFR)从30岁左右起开始呈增龄性下降;肌酐清除率也是从30岁起逐年下降,到70岁时下降到正常的一半。同时,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当然,这些变化还涉及更复杂的因素。例如,肾脏中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 Ⅱ增加,能使血管舒张的前列环素水平降低,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肾脏的动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因而影响了对肾脏的供血和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退行性变化逐渐加剧,肾脏发生萎缩、重量减轻,导致肾脏功能减退。老年人的肾脏对感染、血压的变化等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性增加;对废物,特别是一些药物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减弱,这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一再强调老年人用药应谨慎的生理学根据。另一方面,一些本应再吸收回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葡萄糖等随尿排出。

2.输尿管的改变。① 输尿管的分段:输尿管先位于腹部,后进入盆腔,最后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因此,临床上常将输尿管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② 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二个狭窄在跨过髂血管处,第三个狭窄在穿过膀胱壁处。这些狭窄是结石容易滞留的部位。老年人的输尿管肌肉张力减弱,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

3.膀胱的改变。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成人膀胱容量为300~500 m l。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的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称为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老年人的膀胱肌层变薄,纤维组织增生,容量减少。

4.尿道的改变。老年人的尿道肌肉纤维化,括约肌萎缩,容易产生尿潴留和逆行性感染。

5.前列腺的改变。前列腺是位于膀胱与尿生殖隔之间的一个腺体,正当膀胱出口与尿道相连接的膀胱颈处。它的上端宽大,称为前列腺底,尿道在它的前缘处穿入并通过。在前列腺的五个叶中,中叶在尿道后面,两个侧叶则紧贴着尿道侧壁,三者对尿道形成夹击的态势,这是前列腺增生影响排尿的解剖学基础。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腺体间质也可有轻度增生;增生以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为主;增生的组织向外扩张,压迫外层的腺体使之变薄,整个腺体增大。在早期,增生的前列腺挤压膀胱颈,使排尿受阻,可有部分尿液残留在膀胱中,此时膀胱为克服阻力而加强收缩,使逼尿肌代偿性增厚。

老年人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老年男性易患前列腺增生、痔疮,老年女性易患尿失禁。只要掌握疾病发生的病因和诱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得力有效的护理措施,这些疾病就可以避免和缓解。对老年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危及身体健康。

能力训练

1.盆底肌训练。盆底肌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直肠并与性功能有关。因此,盆底肌肉的强壮与预防痔疮、尿失禁有着密切关系。年龄是导致盆底肌松弛的主要原因,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手术,或是肥胖者、喜欢提重物、站姿不好的人等等,都会使盆底肌松懈。所以对于有尿失禁、前列腺增生和排便异常的老年人,更需要加强盆底肌功能的训练。训练方法是:

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① 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做10组;② 快速收缩并放松盆底肌,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做10组;③ 尽可能较长时间地收紧盆底肌,每天一次,每次做10~30组。

第3~6周:① 臀部向外转动;② 尽量将臀部往上提;③ 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

第7~10周:① 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② 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③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④ 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2倍,缓慢收放盆底肌,在收缩、放松盆底肌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

第11~14周:① 提肛时小步跳跃;② 提肛时大步跳跃;③ 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下。

2.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45岁,厨师,广州人,平素喜吃肉食,不喜蔬菜,不爱饮水。因活动后突发腰部剧痛,向下腹、会阴及大腿内侧放射而就诊。尿检示镜下血尿,K UB平片示右肾盂内有多个0 。3~0 。5cm大小的结石,诊断为“肾结石”。

请回答:

1)该患者肾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产生疼痛及血尿的原因是什么?

3)目前主要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4)如何做好健康指导?

(2)患者男性,65岁,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与家人饮酒后小便不能自解12小时。体检膀胱区明显膨隆,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

请回答:

1)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2)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有哪些常见诱因?

3)如何做好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