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11200400000002

第2章 天文现象

日食

是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于影子里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这就是日食。月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伪本影和半本影三部分。在日食时,观测者有时可能在本影范围内,这时观测到的日食为全日食。在伪本影内,则见月球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在太阳边缘剩下一圈光环,这就是日环食。在半本影内,则见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遮住,称为日偏食。全世界每年最多可以发生5次日食,最少也要发生2次日食,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地点,平均每3年左右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日全食则平均每300年才能看到一次。日食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月球在朔(新月)的时候,二是太阳同交点的距离在日食限以内。

月食

是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地球在背着太阳方向有一条阴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没有受到太阳直接射来的光,半影受到一部分太阳直接射来的光。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进入地影,这就发生月食。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发生月全食;只有一部分进入本影,则发生月偏食。有时月球只进入半影,这称为半影月食。月球进入地影的现象只能发生在“望”(农历十六日前后)。月食的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每年发生月食的概率(包括本影和半影月食)最多为5次,最少为2次。

月相

表示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的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月球绕地球运转,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月相依次称为新月(朔)、上弦、满月(望)和下弦。月相更替的平均周期为29.53059日,即朔望日的平均长度。中国农历日期基本符合月相变化。每月初一必定是朔,至于望,则可能发生在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中的任意一天,以十五、十六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