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11200400000014

第14章 星系

椭圆  外形呈正圆形或椭圆形,中心亮,边缘渐暗。直径范围是1千秒至150千秒差距。总光谱型为K型,是红巨星的光谱特征。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椭圆星系是由两个旋涡扁平星系相互碰撞、混合、吞噬而成。

螺旋  在螺旋星系,螺旋臂的形状近似对数螺线,在理论上显示大量恒星一致转动造成的干扰模式。像恒星一样,螺旋臂也绕着中心旋转。当恒星进入螺旋臂,就会减速,因而创造出更高的密度。螺旋臂能被看见,是因为高密度促使恒星在此处诞生,因而螺旋臂上有许多明亮和年轻的恒星。

漩涡  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主要由质量和年龄不尽相同的数以千亿计的恒星和星际介质所组成。它们大都密集地分布在银河系对称平面附近,形成银盘,其余部分则散布在银盘上下近于球状的银晕里。

恒星和星际介质在银盘内也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更为密集地分布在由银河中心伸出的几个螺旋形旋臂内,成条带状。

棒旋  棒旋星系是中心呈长棒形状的螺旋形星系,一般的螺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有圆核的,而棒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棒形状,棒的两边有旋形的臂向外伸展。

矮  尽管椭圆星系和螺旋星系比较明显突出,但是宇宙中大部分的星系都是矮星系,它们都不到银河系1/100的大小,只拥有数十亿颗恒星。许多矮星系可能都会环绕着单独的大星系运转。矮星系依样可以分成椭圆、螺旋和不规则。因为矮椭圆星系外观上与大的椭圆星系有一点相似,因此它们经常被称为矮球状星系来取代。

活跃  有部分我们观察到的星系被分类为活跃星系,也就是说,来自星系的总能量除了恒星、尘埃和星际介质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来源。

像这样的活跃星系核的标准模型,根据能量的分布,认为是物质掉落入位在核心区域的超重质量黑洞造成的。从由核心喷发出的相对喷流发射出无线电频率的活跃星系被分类为无线电星系。

不规则  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没有盘状对称结构或者看不出有旋转对称性的星系,用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规则星系只占5%。

透镜  在椭圆星系中,比E7型更扁的并开始出现旋涡特征的星系,被称为透镜星系。透镜星系是椭圆星系向旋涡星系或者椭圆星系向棒旋星系的过渡时的一种过度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