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1199800000070

第70章 剪不断理不清的时间

公元4世纪时,古罗马哲学家、神学家圣·奥古斯汀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名言:“时间是什么,如果没人问,我知道;但如果需要我解释,我就不知道。”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意识到的时间,确实是一个千古不解的谜团,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格言:

工人说:时间就是财富。

农民讲:时间就是粮食。

解放军战士告诉人们:时间就是胜利。

莘莘学子则认为:时间就是知识。

企业家往往强调:时间就是金钱。

而医生们都懂得:时间就是生命。

实际上,时间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又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哲学问题。据说俄国诗人马尔萨克在1914年初访英国时,对英语掌握得还不太好,有一次他上街时忘了带手表,只得询问路人。他彬彬有礼地问一位长者道:“请告诉我,时间是什么?”那人惊得目瞪口呆,愣了半天才说:“这是个哲学问题,你为什么来问我呀?”

有人把钟表当成时间,这是极大的误解。钟表只是计时的工具。在钟表出现之前,时间同样在不断地流逝而去。

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就是时间的朦胧概念,但却很直观。罗马诗人普拉图斯写道:“我的肚子便是我的报时钟。在所有的钟表中,它是最好的和最准确的。”

即使有了钟表,还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某个事件发生的时刻如何起算。例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的时间若以公元作起点,那么它是1970年4月24日,但如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那就是第7510天。正像无锡在苏州以西42千米,但如起点换作上海,那就是127千米。

第二,是如何确定两个事件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同样一条绳子,用不同的“尺子”来丈量,数值必然不同。倘用米尺丈量是1.5米的话,那么用市尺去量便是4.5尺,而用英尺计则为4英尺11英寸。

时间同样有个“单位问题”,用肚子饿了几次?读书读了多少页?还是用太阳升起了几回?地球公转了几周?……。

时间、长度、质量,是一切物理单位的三个基本元素,它与空间、运动紧密相连,无法分割。时间问题还是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即使到今天,测时、授时仍是一些天文台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陕西天文台就担负着按时发布时间讯号的重要任务。

为了准确地丈量时间,人们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而这种探索和实践,又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