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1199800000035

第35章 宇宙的计时者——脉冲星

天文学家发现,在帆船星座里的一颗飞速旋转不息的脉冲星,如果以它旋转的速率作为计时器,它每300万年才会误差1秒,比现时的“原子钟’准确10倍。因此,天文学家誉它为“天文钟”。

脉冲星是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它有相当稳定和很短的脉冲周期。一般认为,它是快速地旋转着的中子星或者在快速地一涨一缩的中子星。脉冲星内的物质密度高得简直不可思议。一块如火柴盒大小的物质竟重达20亿吨。由于它具有如此高的物质密度,加上它内部极强的电场与磁场不断相互作用,所以能够飞快地旋转而不致瓦解。

脉冲星是十分奇特的星星,它不停地很有规则地向外射无线电脉冲,总是十分规则地发出无线电讯号,就像脉搏跳动一样。不同脉冲星的脉冲,周期有长短,长的有几秒钟,短的只有几十分之一秒,而脉冲周期却十分精确。

为什么脉冲星发出的无线电波有精确的周期呢?一般认为,中子星光有一种叫做“灯塔”的结构(是一些辐射较集中的区域),不停地发射强烈的无线电波,中子星每旋转一周,“灯塔”就朝向我们一次,人们就接收到一次无线电波。

脉冲星是谁发现的呢?196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伊什和研究生贝尔在观测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巨大天线阵的射电源时,意外地记录到了一幅脉冲图像。这十分令人费解,观测人员风趣地说:是“矮小的绿人发来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观测,才确定它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天体——脉冲星。

这颗脉冲星叫CP1919(CP是剑桥大学发现的脉冲星缩写,1919是这颗星的座标编号),它的脉冲周期是7.337301344秒,准确到了小数点后面9位!也就是说,它的精确度高达一亿分之一秒!比铯原子钟还要高出20倍。

后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又陆续观测到许多脉冲星,到目前已达330多颗。

脉冲星名字虽然叫做星,其实,即使用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也看不到它的踪影,而通常只能用射电望远镜才能接收到它的脉冲讯号。

一般的脉冲星只被发现有无线电脉冲,而有的脉冲星同时还被发现有光学脉冲。我国古代关于1054年超星爆发的观测记录,为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宋代1054年7月的一天凌晨,钦天监的天文学家看到了一次惊人的天象。一个比金星还亮的天体出现在东方,连续23天,白天也能看到。随后亮度逐渐减弱,过了60多天,才完全看不见了。宋史记载了这颗客星的始末,叫它“1054年天关客星”。它爆发以后,留下了一片云雾状的残迹,用望远镜拍摄下来,形状像只螃蟹,因此叫它蟹状星云。它现在还不断地向四处发射无线电波。

科学家认为,“天文钟”是宇宙中最精确的钟,在未来的太空探险中,脉冲星可取代“原子钟”作为星际飞行的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