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鸡汤:成语小故事心灵大健康
11186900000002

第2章 健康心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我们宽容了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就拓宽了胸中的一方天地。

“出处简介”

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所著《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词义解释”

形容人胸襟开阔,气量宏大。

“故事介绍”

潘岳是西晋时期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他的《西征赋》、《秋兴赋》、《藉田赋》、《闲居赋》、《笙赋》等,都是当时的名作。尤其是《西征赋》长达6000余字,是晋代篇幅最大的长赋。

在《西征赋》中,潘岳认为,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不仅仅是由于他“聪明神武”,更是因为他“豁达大度”,有容人之量。而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刘邦本人也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这段话的含义是:论出谋划策,决胜千里,自己比不上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饷,自己比不上萧何;论带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己比不上韩信。但正是因为我能任用这些杰出优秀的人,所以才取得天下。而项羽虽然有一个能人范增,却不会使用,因此才被我打败。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平日待人总是很宽容,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在面对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时,总是能虚心听取;那么,你就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而具有这种豁达大度的人,不仅能够包容别人,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同时还赢得人们的尊敬,真是“一举三得”啊!

2.如果你总对小事斤斤计较,无法听取任何不同意见,还常常得理不饶人,就说明你的气量不够宏大;这时,你就需要适当地调整心理,开阔自己的胸襟。

“日常保健”

1.培养忍让的精神和容人的气量。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做些退让又有何妨呢?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忍让他人,并懂得容纳异己。

2.阅读名人名篇。经常阅读一些名人的传记或文章,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的诗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都能激发心志,使人心胸开阔。

3.经常亲近自然。可以时常去游览自然的美景,看看澄净的蓝天、悠然的白云、苍翠的青山、清澈的绿水,想想自然母亲是多么无私地向我们奉献着一切,却又毫无所求、从不计较!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计算那些蜗角蝇头的俗事小利呢。

2.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胸怀坦荡、正直无私;那么,就真正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了。

“出处简介”

出自清代文学家李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词义解释”

意为扪心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形容心中非常坦然的样子。

“故事介绍”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于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名的小说家。《官场现形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以官场为对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大小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为了升官发财,无不迎合、钻营、倾轧,极尽蝇营狗苟、卑污苟贱之能事;从而深刻揭露了晚清时期的官场污浊、吏治败坏、统治腐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评价:“清末的谴责小说以‘南亭亭长与我佛山人名最著’。”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描绘了浙江大官傅抚院表面上清正廉洁,暗地里却经常收受贿赂的丑恶嘴脸。有一天,一名青楼女子带着他的私生子前来认亲,但傅抚院既不愿认自己的儿子,又怕把事情闹大后影响今后的仕途。后来,女子提出要他赔偿六千两银子,便可了结此事,但他又不愿自掏腰包。于是心腹汤升便怂恿他收受孝廉贾筱芝六千两银子的贿赂,保举贾出任河南按察使,再用这些银子来打发女子,还说:“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傅抚院当即同意了这种做法,还假惺惺地说:“只要这钱不是我拿的,随你们去做就是了。但是也只好问人家要六千,多要一个便是欺人,欺人自欺,那里断断不可!”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平日的生活中,为人正直坦荡,处事公正无私,那么你无论作什么事情,就都能问心无愧了。而这样的人,不仅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夜夜安枕好眠,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2.如果你在为人处世时,不能做到正直无私,甚至有时还会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就应当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做法,并重新审视自己做人的准则。

“日常保健”

1.事前考虑周详,预防事后愧疚。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进行周详地考虑,要注意评判这件事有什么作用,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不利或损失;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害,是否能够避免或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补偿。只有将这些问题都纳入考量后,做出的决定才不会让自己事后愧疚。

2.决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该坚持下述立场:对于那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即使能得到巨大的利益,也决不能做。

3.养成定期总结、反思的习惯。在每晚临睡前,应当总结每天所做的事;每隔一定的时期,就应反思一下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从而防止错误扩大。

3.发愤图强

凡处逆境之时,如果一味埋怨上天不公,徒羡他人际遇,就只能深陷于命运的泥淖,直至沉沦。唯有发愤图强,勇于超越种种阻挠,才能手握命运之舵,驶向成功彼岸。

“出处简介”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词义解释”

意为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故事介绍”

据《论语·述而》中记载,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的封地在叶(在今河南叶县南),因此人们都称他叶公。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楚国叶邑时,叶公盛情款待了他。由于叶公并不了解孔子,便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悄悄探问他的为人。子路仓促之间不知如何回答,于是便没有作声。后来孔子知道后,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向他说‘我老师孔子的为人啊,发愤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心态非常乐观,能忘记一切忧虑,甚至连自己的年纪都忘记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生活中的孔子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并非一个非常严肃的“学究”形象的孔子,而是一个有着三分骄傲自豪、七分俏皮可亲的“老顽童”形象的孔子。而“发愤”一词也随着这个故事流传后世,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常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如《宋史·苏洵传》记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近代以来,人们才逐渐将“发愤”与“图强”合用。如清末康有为曾用“发愤图强”之句上书光绪皇帝,劝他进行变法。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险阻时,都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勇往直前,就说明你是一个发愤图强的人。而这样的人,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往往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2.如果你偶尔会感到灰心失望,并失去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那也无需太过担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的鼓励自己,使自己重燃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克服种种逆境,逐渐步向辉煌!

3.如果你平时一遇到困难,就习惯于退缩或是依赖他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往往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取得任何成功。这时,就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勤奋的习惯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日常保健”

1.心理暗示,强化心志。应养成经常进行心理暗示的习惯,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时,应反复在心中默念或是在无人的空旷区域大喊:“我一定能战胜它!”来鼓励自己,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

2.确立目标,分步实行。面对挫折和困难,应冷静地思考应对措施,并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计划,最好能细化每一天,从而使自己能逐步战胜困难。

3.根据实情,修正目标。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要学会根据客观情况,来及时修正目标和计划安排,从而加速成功的步伐。

4.勤奋努力,坚持到底。要养成勤奋努力的良好习惯,并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坚持到底。

4.从容不迫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常十之八九,如果我们面对挫折,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那么再大的困难,也终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出处简介”

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词义解释”

形容做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的样子。

“故事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地区)人,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好友惠子(宋国的哲学家)一同在濠水(今安徽凤阳地区)岸边观鱼。庄子对惠子说:“你看,鯈鱼在水里自在从容地游着,它们是多么快乐啊!”惠子诧异地问他:“你并不是鯈鱼,又怎么知道鯈鱼现在是快乐的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鯈鱼的快乐呢?”惠子回答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也不是鯈鱼,肯定也不可能知道鯈鱼的快乐。”于是庄子解释道:“让我们从这件事最初的时候说起吧。你一开始就问我怎么知道鯈鱼是快乐的,可见你知道我是明白鯈鱼的快乐的,所以才会问我。而我之所以会知道鯈鱼的快乐,是因为我在濠水岸边看到鯈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悠游。”

从逻辑上来说,庄子对惠子的解释其实并不完全合乎逻辑规则,甚至有些诡辩的成分在内。但这个故事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活中的庄子画像,将一个有着七分悠然、三分慧诘,还有那么一点点狡猾的庄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倍觉可亲。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都能沉着应对,并有条不紊地理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就说明你能从容不迫的处理日常事务。而具有这样的心态侧是一种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2.在遭遇到巨大的打击和困难时感到慌乱不安,是人之常情。因此,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也无需担心,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使情绪恢复稳定,并从容处理问题。

“日常保健”

1.做事要有计划性。“凡事预则立”,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当在心里规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于重要的大事,则应当拟定一个详尽的书面计划,然后再按照计划行事,通常就能事半功倍。

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面对任何难题,我们都应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心中默念“冷静、冷静、再冷静”的方法,来平复心境;然后再着手办事,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3.通过适当方式锻炼性情。在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书法、绘画、下棋、弹琴等方法来锻炼,久而久之,就能养成遇事从容不迫的良好习惯。

5.矢志不渝

意志不坚者,正如水上浮萍,随波逐流、终无归处;矢志不渝者,恰似古时愚公,移山易土、大业可成。

“出处简介”

出自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房玄龄等所著《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词义解释”

意为坚持志向,永不改变;形容人的意志非常坚定。

“故事介绍”

谢安,字安石,西晋时期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虽然出身名门士族,但却不喜做官,年轻的时候曾屡次辞去朝廷的聘请,筑庐隐居于上虞东山,过着“高谢人间,啸咏山林”的闲适生活。当他40多岁时,由于国势衰微、社稷危难,就应好友王坦之的邀请,出山匡扶社稷,历任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史部尚书、太傅等职,后来官至侍中,总揽朝政,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值得一提的是,在为官期间,他“从容而杜奸谋,宴行而清群寇”,有效地压制了桓温的篡权奸计,并以少胜多的击败了前秦苻坚的六十万大军,取得了淝水大捷,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的辉煌一页。因此,西晋著名文学家王献之称赞他是“大晋之俊辅”。

谢安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心中却始终向往着能重新过“隐居东山”的生活。据《晋书·谢安传》记载,他虽然身在朝廷,却心在山林,“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由此可见,他所追求的并非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一种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

“心理评估”

1.在生活中,如果你一旦下定决心,就能坚持到底,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阻挠,就说明你是一个矢志不渝的人。而具有这种心理素质的人,最终能取得成功。

2.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和险阻,就容易丧失信念,并改变自己的志向,就说明你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应采取适当措施来训练自己的意志。

“日常保健”

1.树立远大理想,拟定详细计划。应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进行周详的考虑,然后拟定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并坚持实行。

2.反复进行暗示,强化志向、意志。在每天的晨昏,都应在心中反复默念或向着无人的空旷地方大声喊出自己的志向,从而强化心志。

3.坚持长期运动,适当选择娱乐。坚持长期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登山等运动,并适当进行下棋、绘画、书法、弹琴、听音乐等娱乐,都能起到锻炼毅力和心志的作用。

6.一笑置之

面对生活中种种厄运和困境,何必耿耿于怀,徒生伤悲;不如一笑置之,随它去罢。

“出处简介”

出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梦》一诗: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

“词义解释”

意为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形容不予理会,不当一回事的样子。

“故事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由于南宋时期朝廷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人民流离失所,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希望能领兵抗击金兵。但由于他“喜论恢复”,屡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打击,导致他一生都过着郁郁不得志的苦闷生活。

虽然壮志难酬,但陆游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曾多次在诗文中写道:“少年志欲扫胡尘”、“一寸丹心唯报国”、“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希望有朝一日能“一战洗乾坤”、“手枭逆贼清旧京”。直至生命的最终,他还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深深遗憾,埋骨山岳。

在《书梦》一诗中,他写道:“我梦举有司,鸡唱起裹饭;又梦趁早朝,漏舍坐待旦。既寤两无有,抚枕徒浩叹。今虽去为农,饭牛亦夜半;何曾得放慵,美睡到日旰?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表现了他面对“浮生多难”,却能“一笑俱置之”的豁达心态。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总是能微笑以对,并以平和的心态来冷静地思考对策,就说明你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而具备这种心理素质的人,往往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如果你常常将不如意的事情挂在心上,终日郁郁寡欢,总是觉得人生不顺、命运多舛;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日常保健”

1.开阔心胸,提高修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平时应当多读一些能增长见识、开阔心胸的书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出外旅游,观赏各地的秀丽风景、名山大川和民俗风情,从而提高修养,开阔视野。

2.乐观心态、充满热情。应当对生活充满热情,使自己能以一种积极乐观、超然淡薄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3.正确定位,知足常乐。要保持知足的心态,并对生活和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不要将期望值定得过高,以免引发失望、郁闷、不满情绪。

4.培养兴趣,坚持运动。应注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并坚持长期进行运动,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和快乐。

7.大事不糊涂

小事糊涂些,乐得少忧减愁;大事若糊涂,难免招灾惹祸。

“出处简介”

出自元代史学家脱脱所著《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词义解释”

形容在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能保持头脑清醒,并态度鲜明、毫不含糊地坚持原则。

“故事介绍”

吕端,字易直,北宋时河北人,曾在后周做过著作佐郎,宋朝建立后,吕端曾任宰相一职。据《宋史·吕端传》中记载,宋太宗想任命吕端当宰相时,曾有人对他说:“吕端为人糊涂,不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但宋太宗却认为,吕端虽然小事糊涂,大事却不糊涂。二年后宋太宗病危,吕端每天都陪同皇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入宋太宗宫中探病。当时的内侍王继恩在暗地里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以及知制诰胡旦,意图发动政变,废掉太子,拥立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曾因纵火焚宫而被废除太子位)继位。

有一天,吕端像往常一样到宫中探问宋太宗的病情时,警觉地发现太子不在皇帝身边,于是怀疑事态有变,就立刻在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议事时,使用的一种用象牙、玉或是竹子制成的外形狭长的板子,在板上可以记载文字)上写了“病危”二字,并命令可靠的官员持笏到太子处,请他马上入宫。宋太宗病死后,李皇后让王继恩召见吕端进宫,吕端知道事情有变,于是哄骗王继恩,让他领着大家进书阁,查验宋太宗亲笔书写的册立太子诏书,并借机将王继恩锁在书阁内,这才入宫请太子继位,及时化解了一场宫廷政变。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生活中,对人非常谦让,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就说明你是一个小事“糊涂”、胸襟宽阔的人。如果你对于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如爱国爱民、维护社会安定、打击犯罪等重大问题上,都能坚持正确的意见,不随波逐流,就说明你是一个立场坚定、大事不糊涂的人。这种良好的心态不仅对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还往往使人在重大危急事态出现时,能力挽狂澜,造福国家和社会。

2.如果你在生活中,对于重大的事情,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看法,容易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意见,人云亦云。那么,你可能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坚定自己的心志。

“日常保健”

1.小事糊涂以对。郑板桥曾说:“难得糊涂。”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宽广的心胸和谦虚的心态,不要在小事上与他人计较,多让人一分又有何妨呢?

2.大事坚定立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坚定正确的立场,并态度鲜明地同不良行为、事件做斗争;不要姑息邪恶势力,让它们有机会坐大,引发更大的危害。

3.全面了解情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因此,在处理任何事情前,应当全面了解情况,以防自己作出“糊涂”的决定。

8.匹夫不可夺志

勇士可以被打败,却永远不会被打倒。因为他坚毅的志向,是任何武力、威胁、诱惑都不能战胜的。

“出处简介”

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词义解释”

意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也不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决不动摇。

“故事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非常重视“志”,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儒家亚圣孟子也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认为“大丈夫”应当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因外界的威逼利诱所动摇。

在《战国策·魏策四》中曾记载了一个关于“匹夫不可夺其志”的故事。据说,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君五十里的国土,安陵君却没有答应,秦王因此非常生气。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交涉。秦王见到唐雎后,对他说:“我拿十倍的土地同安陵君交换,他却违抗我,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答道:“安陵君不是看不起您,而是因为他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继承的,所以即使您用一千里地,他也不敢交换!”秦王勃然大怒,威胁唐雎说:“您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天子一旦发怒,就会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不卑不亢地答道:“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像我这样的平民一旦发怒,死的不过是你我二人,鲜血也不过溅满五步之内,但天下的人都会穿白戴孝!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秦王听后脸色大变,直起身来向唐雎道歉。于是,唐雎成功保住了安陵君的国土。”

“心理评估”

1.如果你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阻挠或是名利的诱惑,都能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不轻易放弃远大的志向;那么,你就是一个意志坚定,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2.如果你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总是轻易退缩,或是在面对名利财富的诱惑时,容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这时,你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强化自己的意志。

“日常保健”

1.进行心理暗示。每当自己意志不坚时,就在心里反复默念“我一定要坚持”直到感觉自己全身充满了勇气,精神焕然一新为止。此外,每日清晨对着朝阳大喊这句话,也能有效地强化意志。

2.经常进行阅读。平时应经常阅读一些名人的著作或传记,和这些伟大的心灵进行交流,使自己在面对人生的低谷和挫折时,能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

3.坚持运动锻炼。长期坚持运动,往往能磨练人的心志和毅力,使人意志坚强。

9.言而有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如果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就一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出处简介”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词义解释”

是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说到就要做到。

“故事介绍”

春秋时代的儒家先圣孔子非常重视“信”认为信义是人的立身之本。他常常以“文、行、忠、信”来教导学生,认为君子“主忠信”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且“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同时,他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认为人要是不守信,正像车子没有车轴一样,将会一事无成。在孔子的学生中,曾子格外重视对人进行“讲信用”的品德教育,“曾子杀彘”的故事就体现了他的这一性格特质。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她的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于是她就对儿子说:“你先回家去,等我赶集回来就杀猪给你吃。”等她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把家里的大肥猪用绳子绑了起来,打算杀猪给孩子吃。妻子舍不得,就拦着他说:“我只不过是哄着孩子玩罢了。”曾子于是教育妻子说:“我们做大人的,不能随便哄骗小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小孩的知识都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而学来的。如果你现在哄骗小孩,就是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同时,孩子以后也再也不会相信你这个做母亲的了,这可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妻子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就同曾子一起杀了猪给儿子吃。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生活中非常注重承诺,不管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当然必须是合法的事情,违法的事情则另当别论),都能尽力去完成,你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人。

2.如果处于善意的目的,而向别人撒了谎,许下了不可能实现的诺言,并且这个撒谎的行为不会伤害到任何人;那么,也并不违背“言而有信”的原则,而仅仅是一种变通。比如,医生对绝症患者隐瞒病情,而鼓励他(她)坚持治疗,并对生活充满热情,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日常保健”

1.养成重承诺的良好习惯,对于自己答应的事,即使是全力以赴,也要完成;不要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就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2.养成凡事三思的习惯,在答应别人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进行仔细、周到的考虑,对于无法做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

10.百折不挠

人生之中,逆境总是多于顺境,如果对此徒然长叹“命运多舛”则只能坐以待毙、一事无成;而如果奋起抗击、百折不挠,则终将战胜挫折、成就大业。

“出处简介”

出自汉代大文学家蔡邕所著《蔡中郎集·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词义解释”

意为无论遭遇多少挫折,都绝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定,做任何事都能坚持到底。

“故事介绍”

桥玄,字公祖,汉代乐汉睢阳(今河南商丘地区)人。他性情刚正,嫉恶如仇,敢于和任何不合理的事情做斗争。桥玄年轻时在本县当功曹(很小的官职),曾向豫州刺史周景揭发“陈国相”羊昌的罪恶,并不顾当朝大将军梁翼的阻挠,将羊昌捉拿归案。后来,桥玄曾上书向汉灵帝揭发太中大夫盖升搜刮民脂民膏的罪恶,要求罢免盖升,抄没他的财产。但汉灵帝不但没查办盖升,反而升了他的官。桥玄于是愤而托病辞职。

据《后汉书·桥玄传》记载:乔玄在京任职期间,有一天,他十岁的小儿子被三个强盗绑架勒索。当地守备阳球知道后,马上派兵团团围住强盗住处,但由于怕逼急了强盗,会害孩子被杀,所以不敢进攻。桥玄却怒喝道:“强盗是众人的祸害,难道为了我的儿子就可以放纵他们吗?”于是下令进攻,将强盗全部捕获,但他儿子也因此惨遭杀害。

桥玄死时几乎没什么遗产,连葬礼都很简朴。但他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却备受人们的推崇。后来,一代枭雄曹操在经过桥玄墓时,曾非常恭敬地祭拜他;汉代大文学家蔡邕还为他写了《太尉桥玄碑颂》,称赞他性情严肃,不喜奢华铺张,崇尚勤俭朴实,做任何事情都百折不挠,尤其是在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坚持自己的志向,并勇往直前地克服一切困难、阻挠,就说明你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而具有这种心理素质的人,离成功也就只有咫尺之遥了。

2.如果你遇到重大的挫折时,感到踌躇,甚至觉得无法再坚持下去,那也无需担心,这只是正常反应。对此,只要先排除心中的杂念,冷静思考对策,并坚定地实行下去,就一定能战胜挫折,抵达彼岸。

3.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就犹豫再三,并轻易放弃自己最初的决定,则说明意志不坚,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锻炼毅力。

“日常保健”

1.进行心理暗示。坚持每天一起床,就在心中反复默念或在无人的空旷地方大声喊出自己的信念或理想。如:“我一定要成为优秀的医生。”

2.树立远大理想。应当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作出详尽的实施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按照计划前行,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毅力。

3.培养乐观情绪。要注意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4.坚持长期运动。平时长期坚持做一些诸如长跑、登山、攀岩等运动项目,都能很好的锻炼毅力。

5.进行深呼吸。每天早晨起床时,或是平时感觉精神懈怠时,可进行10~20次的深呼吸,来放松身心,鼓舞精神。

11.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终将一事无成;唯有专心致志,方可磨杵成针、成就辉煌。

“出处简介”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词义解释”

意为把心思和意志全放在某件事上。形容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的样子。

“故事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孟子·告子上》中叙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棋艺高超的棋手叫弈秋,有一次,他给两个学生讲解棋艺。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解,完全不理会周围的事情。而另一个学生却心不在焉,他一会儿斜着眼看窗外的田野、树林,一会儿又竖起耳朵听大雁的鸣叫,后来,当他发现天空中飞过几只天鹅时,心里就想:“如果我现在手上有弓箭,就能射下天鹅,把它煮来吃,那才叫美味呢!”过了一会儿,他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又有一只天鹅飞过,于是心里又反复想着要射天鹅来吃。弈秋讲完课后,想考考两个学生,就让他们对弈一局。刚开始时,那个思想总开小差的学生凭着以前学到的知识,还能勉强应付。但后来,由于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无论攻守,都非常从容有序,因此,那个上课总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就只有招架之功,而全无还手之力了。于是,弈秋就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虽然下棋只是一门非常小的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终究也是无法学好的!”

“心理评估”

1.如果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那么,你就是一个做事非常专心致志的人,而具备这种心理素质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2.如果你在平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觉得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应当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日常保健”

1.进行静坐冥想。当感觉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盘腿坐下,闭上眼睛,排空心中的杂念,然后进行冥想,通常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以后,就能有效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外,每晚临睡前,如果养成冥想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2.常做深呼吸。平日经常做一些深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在呼吸时,要排出心中的一切杂念,将全部意念灌注在腹部,然后缓慢地吸气,并屏息片刻,再缓慢地呼气,同样屏息片刻,如此反复十次后,就能有效提高注意力。

3.常听音乐。多听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西洋乐曲等,也能使人的注意力保持集中。

12.心平气和

心烦气燥,虽处广厦而忐忑;心平气和,虽居陋室而怡然。

“出处简介”

宋代文学家苏轼所著《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词义解释”

意为心情平静,态度温和。形容遇到事情能平心静气,既不急躁,也不生气。

“故事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多才多艺,在诗、词、散文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他擅长书法、工于绘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被并称为书画“四大家”但是,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苏东坡不仅文学造诣极高,还非常喜欢研究膳食,他写过许多关于膳食的文章,如《菜羹赋》、《东坡羹颂并引》、《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老馋赋》等,以他名字命名的“东坡鱼”“东坡肉”“东坡汤”“东坡羹”等美味佳肴更是流传至今。在《菜羹赋》中,他引经据典,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绚丽飞扬的文采,生动地描述了以大头菜、萝卜、荠菜和豆粉为原料,做成的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东坡羹”并称赞这道菜“信净美而甘分”“有自然之味”吃了之后能“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同时,他也借由此赋抒发了自己面对政治失意、生活窘迫、精神苦闷、物质匮乏的一种心平气和、旷达洒脱、乐观超然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使他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心理评估”

1.如果你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合理时,都能保持心境的平和,就说明你是一个心态非常平和、能控制情绪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也是世间最快乐无忧的人。

2.如果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不顺遂,都常常会使你感到愤怒、生气的话,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整心态、控制情绪了。

“日常保健”

1.凡事三思,全盘考量。遇到任何觉得“不合理”的事情时,不要过于冲动,立刻就感到愤怒、生气,而应当仔细分析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全局上来评估此事,不仅站在自己的立场,还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综合评估,看看它是否有其“合理性”通过这样的冷静思考,就一定能以心平气和的心态来处理了。

2.适当娱乐,提高修养。平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如下棋、绘画、书法、弹琴、听音乐等能陶冶情操的娱乐方式,并经常阅读一些名人轶事、世界名著,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能长期保持平和的心境。

3.合理运动、放松心情。应长期坚持进行一些如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此外,经常进行深呼吸、温水浴、身体按摩等,也能有效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

13.无忧无虑

百般忧虑,不过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清心寡欲,才能解烦除忧,保持快乐。

“出处简介”

出自元代文学家郑廷玉所著杂剧《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词义解释”

形容没有任何忧愁和顾虑,非常快乐。

“故事介绍”

《忍字记》全名为《布袋和尚忍字记》或《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全剧包括四折一楔子,讲述了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度富翁刘均佐出家的故事。该剧的主要情节为:汴梁富翁刘均佐原是学佛之人投胎,但却为人小气,吝啬成性。有一天,他偶然在风雪中救起一名叫做刘均佑的男子,并与他结为兄弟,让他帮自己管理万贯家财。这时,弥勒尊者化身为布袋和尚,来渡化刘均佐,并在他手心写下一“忍”字,劝他出家修行,但他不肯听从。后来,一个名叫刘九儿的人向刘均佐讨钱时,却被他意外打死。布袋和尚将此人救活后,刘均佐勉强答应让布袋和尚借住在自家后花园中。有一天,刘均佐听说妻子与义弟刘均佑饮酒作乐,互有暧昧,一时激愤,打算持刀杀了他们,后来感到心灰意冷,又看见手心中的“忍”字,于是万念俱灰,遂随布袋和尚出家修行。但他出家后仍然牵挂凡尘,放不下家中的妻子儿女和万贯家财。三个月后终于按捺不住,回返家中,但却发现人间已过百年,连他的孙子都已垂垂老矣,于是终于省悟到人生在世,不过如梦一场。最后,刘均佐由布袋和尚接引,终成为罗汉。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平日的生活中,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每天早晨一睁眼,就觉得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和希望。就说明你是一个非常乐观、无忧无虑的人。而具备这种心理素质的人,不仅自己能得到快乐,还能将快乐的种子播撒在他人的心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快乐天使”。

2.如果你在生活或工作中偶尔会感到忧虑,那也无需担心,这不过是正常的情绪起伏罢了。但如果总是忧心忡忡、心情沮丧,倍觉生活无趣、前途渺茫,就说明需要及时调整心情,来重新面对生活和工作。

“日常保健”

1.学会正视现实,解决问题。世事多变,难免尽如人意。因此,要学会正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并沉着冷静地对其加以分析,积极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来克服困难。

2.保持知足心态,忘记所有不快。“知足常乐”很多的忧虑其实都来自人心的不知足,因此,如果能对上天赐予我们的一切,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并学会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小事,那么,又何愁不能得到心灵的快乐呢?

3.学会运用幽默,笑对生活、工作。注意培养幽默感,在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烦恼、痛苦时,使自己能从容应对,一笑置之。

4.坚持长期运动,培养兴趣爱好。长期坚持长跑、散步、游泳、登山等运动,并培养书法、绘画、养花、养鸟、听歌等兴趣爱好,都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培养乐观积极心态。

14.怡然自得

人生在世短短百年,有如白驹过隙。如果只顾争名逐利,无异于虚度光阴、浪费生命。何不清心寡欲,乐得心平气和、怡然自得呢。

“出处简介”

出自《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词义解释”

形容安适愉快、非常满足的样子。

“故事介绍”

列子,又称列御寇、列圄寇,战国时郑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列子·黄帝》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故事。据说黄帝在即位的头30年,采取各种治国措施来满足人民的种种欲望,结果却弄得百姓面色枯黑、形容憔悴、情志失常。他因此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没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就退居陋屋、减衣缩食、消除欲念、清心洁身,三月不理朝政。有一天,他忽然做了一个白日梦,梦见自己神游到了几千万里以外的“华胥氏”之国。这个国家没有政府、首领,百姓也都没有任何欲望嗜好、爱恨情仇或是恐惧害怕,一切都顺应自然,所以人民都很长命,水淹、火烧、刀砍或鞭打等,都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伤害;他们能御风而行,在天空中往来如履平地,云雾不能障碍他们的视线,雷霆不能搅乱他们的听闻,美丑不能迷惑他们的心志,山谷不能绊倒他们的脚步,因此,生活得非常美满幸福。黄帝醒来后,感到怡然自得,于是对他的三位辅臣说:“我终于明白了,至高无上的‘道’是不能用普通的情理去强求的!”于是,就用“无为之治”来治理国家爱,结果天下大治。

“心理评估”

1.面对多变的生活,如果你总能保持心态的平和,做到宠辱不惊、情绪稳定;并且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那么,你就是一个怡然自得的人。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不仅能获得心灵的快乐,还能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2.如果你的情绪常常随着环境和机遇的变化而出现波动,甚至大起大落,就说明你的心理素质欠佳,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

“日常保健”

1.知足常乐、清心少欲。要保持一颗知足感恩的心,学会赞美和感谢上天所赐予的一切,同时,不要期望得过高,不去贪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名利财富,那么,就能获得怡然的快乐。

2.经常阅读,适当旅行。应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并在适当的时候,外出旅行,去感受壮丽的山川河流,领略多彩的民俗风情,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

3.坚持运动,适度娱乐。长期坚持进行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使自己的内心保持平和;同时,良好的娱乐爱好不仅能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快乐!

15.高枕无忧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无所不在地笼罩在现代人的心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又怎能高枕无忧的睡个安稳觉呢?

“出处简介”

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战国策·魏策一》: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齐策四》也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词义解释”

意为没有任何值得忧虑的事情,所以大可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危险已经解除,或是准备非常周全,让人觉得很安心,无须忧虑。

“故事介绍”

据《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有一天,齐国丞相孟尝君让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并嘱咐他用债款买些家里缺少的东西。冯谖到了薛地后,就把债户们召集起来,将所有债券当场焚毁,宣布不要他们还债了。债户们于是都喜出望外、齐声欢呼。冯谖回去后,孟尝君诧异地问:“债收完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冯谖说:“全收完了。”孟尝君问他都买了什么,冯谖答道:“您什么都有了,独独缺少‘义’,所以我就买了‘义’回来。”孟尝君于是非常生气。

一年后,孟尝君被免职,贬居薛地。当他离薛地还有一百里远时,就看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来欢迎他,于是非常感动地对冯谖说:“今天我终于看见了您为我买的‘义’了!”冯谖趁机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被捕杀。您现在只有一窟,不能高枕而卧,还需再挖二窟!”后来冯谖又到魏国去鼓吹魏王聘孟尝君为相,于是魏王三番两次派专使请孟尝君,但他却坚辞不受。齐王知道后非常惊恐,就派太傅带着重金厚礼来请孟尝君重掌国政。这时,冯谖又劝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在薛地建立宗庙来存放先王传下的祭器。宗庙建成后,冯谖对孟尝君贺道:“现在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心理评估”

1.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如果你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那么,你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常好的人。

2.如果你经常为小事发愁,容易沮丧、悲观,甚至失眠不寐,那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适心情,纠正做事的方法,并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日常保健”

1.做事注意计划性。在做任何事前,都养成全盘考量的良好习惯,有时甚至还应进行一些实际调查,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拟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并考虑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再按照计划实行,那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忧虑了。

2.做事坚持到底。做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不仅不能取得成就,还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忧愁。

3.保持乐观心态。应注意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赞美和感谢生活中的美好。比如,坚持在每晚临睡前,虔诚地说一句:“感谢上天赐予我美好的一天!”

4.适当运动、娱乐。坚持长期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以及下棋、书法、绘画、弹琴、听音乐等娱乐方式,都能放松紧张情绪,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

二不良心理

所谓不良心理,即是指对我们的健康不利的心理表现和状态。不良心理的表现有许许多多,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倒也没有大碍。话虽如此,不良心理毕竟不是什么好现象,它体现的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不加以纠正,任其发展,对他人以及自身健康必会造成危害。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待不良心理,首先要认识它的表现,不要因经常如此而习以为常,这就像脸上有污点,自己不觉,还到处示人。其次要有纠正的办法,不使其日久为患。

本章列举了一些体现不良心理的常用成语,希望它们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日常存在的亚健康心理状态,让我们感到警觉,早日擦去脸上的污点。

1.排斥异己

正因为有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才能够全面审视自己的行为,逐步完善自己;如果对于他人的观点、看法,一味地加以拒绝和排斥,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出处简介”

出自唐代房玄龄等所著《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词义解释”

意为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存在利益冲突的人。

“故事介绍”

据《晋书·殷顗传》记载,殷顗,字伯通,是西晋时陈郡人。当时,将军王国宝把持朝政、专权弄国。而义兴太守桓玄也想篡夺朝政,因此对王国宝非常不满,就游说殷顗的从弟、荆州刺史殷仲堪,想请他共同罢黜王国宝;正好皇亲王恭也遣书殷仲堪,邀他一起兴兵讨伐王国宝。于是,殷仲堪就同意了,并找了时任南蛮校尉的殷顗和南郡相江绩共商此事,殷顗当即表示拒绝,说:“我们作为臣子的应当各守职分;朝廷的是非,不是我们应当非议的!”江绩也不同意兴兵,于是殷仲堪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随后,殷仲堪就因此免去了江绩的职务,于是,殷顗预料到殷仲堪会排挤与自己意见不和的人,任用亲信,便托病辞职。

后来,殷仲堪去探视殷顗时,发现他非常困顿地躺卧在床上,于是便说:“你的病情如此严重,实在是让人担忧啊!”殷顗却答道:“我的病再严重,最多也不过是一死罢了,但你的‘病’则可能会招致灭门之祸!所以,你并不需要为我担心,而应对兴兵的事进行慎重周详的考虑!”

“心理评估”

1.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尤其是能力比自己强、机遇比自己好的人,人们总难免会心生排斥和嫉妒;如果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影响到日常的行为和心理,那么,就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

2.如果你在平日的生活中,不能接受任何不同意见,总是对他人的成就感到妒忌;并且不能有效控制这种排斥、嫉妒心理,常常通过言语、行为去伤害他人,就说明你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心理康复”

1.上述第一种情况,无需担心,也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来进行矫正。

2.上述第二种情况,属于一种病态的排斥或嫉妒心理,对此应当及时进行矫正。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纠正方法:

(1)积极驱除法。当出现排斥、嫉妒心理时,立即进行自我约束,打消和驱除这种不良心态。

(2)正确评价法。应正确认识别人的成功,对其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从而克服自己的排斥、嫉妒心理。

(3)合理比较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如果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缺点相比,就会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懂得进行正确比较,拿自己的缺点去与他人的长处比较,从而保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心态。

(4)自我转换法。学会将对他人的排斥、嫉妒心理转换为自己发愤图强的动力,使自己得到提高。

(5)宣泄治疗法。可以借助与亲友倾诉、阅读书籍、外出旅游,或是其他一些娱乐活动,来适当地宣泄和化解心中的不平。

(6)拓宽心胸法。要拓宽自己的心胸和气量,懂得容纳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克服排斥与嫉妒的心理。

“日常保健”

1.宽于待人。平时应当宽厚地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就能保持心态的平和,防止排斥和嫉妒心理的产生。

2.认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防止自己胡乱地去排斥、嫉妒他人。

3.乐观积极。排斥与嫉妒是消极、狭隘的心理;因此,只要保持心态的乐观和积极,就能有效避免这类心理的产生。

4.娱乐与运动。唱歌、听音乐、跳舞、绘画、书法、弹琴、旅游等娱乐方式,以及散步、长跑、登山、游泳等运动方式,都能使人心胸开阔。

“心理指数”

1.对于反对意见和不同意见,你是否难以接受?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看到别人取得很大的成就时,你是否总是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测试后的心理指数大于3分,就说明你的心胸不够宽阔,容易排斥和嫉妒他人;应当及时采取适当方法来矫正这种不良心理。

2.自惭形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何必拿别人的优点来挡住自己的眼睛,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呢?

“出处简介”

出自南北朝时期宋人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容止》: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词义解释”

意为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因此心中感到非常惭愧。

“故事介绍”

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在晋朝的时候,骠骑将军王济相貌英俊、为人豪迈,待人接物颇有风度。他虽然是个舞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常常读书论经,才学很高,颇有声名。后来,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他,卫玠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王济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对卫母说:“别人都说我相貌英俊过人,但与外甥相比,就像是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让我自觉形貌丑陋啊!”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去拜见亲朋好友。当他们骑着马从街上走过时,街上的人都觉得卫玠仿佛是白玉雕成的,于是都挤着争先向前围观,几乎哄动了全城。后来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除了外貌俊美外,卫玠学问是否也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虽然讲的时间不长,但听的人却都赞扬他讲得精深透彻。于是,大家笑着对王济说:“看来,你们王家的三个人都比不上一个卫玠啊!”王济答道:“是啊,和我这外甥走在一起,就像是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心理评估”

1.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在生活或工作中,偶尔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感到自卑,乃是人之常情。

2.如果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意志消沉、闷闷不乐,甚至缺乏自信、封闭自己,就属于一种病态的自卑心理了。

“心理康复”

1.如果第一种情况只是偶然出现,且持续的时间不长,能自行排解和消失,那么,对此无需太过在意,更不用进行什么治疗。

2.如果第二种情况常常出现,就说明你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治疗。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咨询法。可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从而战胜自卑。

(2)正确评价法。应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要看轻了自己。

(3)适当表现法。应适当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做一些擅长的或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和自信,从而逐渐克服自卑的消极心理。

(4)自我超越法。应将缺点和不足视为通往成功的挑战,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如阅读名人传记、外出旅游、以及运动、娱乐等方法,来锻炼自己,培养自信,摆脱自卑。

(5)深层冥想法。采用腹式呼吸,并闭上双眼,集中精神冥想自己的优点以及曾获得的赞美和成功,从而消除自卑。

“日常保健”

1.保持乐观,学会幽默。时常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学会用幽默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放松心情。

2.拓宽交际,寻求帮助。应当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同乐观的人交往,使自己能感染到他人的快乐,从而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当自己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避免因挫败感而陷入自卑的泥淖。

3.赞美自己,增强自信。学会适当赞美自己的长处和取得的成功,从而逐渐培养自信心。

4.合理期许,积极进取。自卑和挫败感常来自期许过高而又不能实现,因此,做任何事之前,应订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不要订得过高。同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应积极进取,迎难而上。

5.看待问题,客观全面。平时看待任何问题时,都应客观全面,不仅要看到消极、困难的一面,还应看到积极、光明的一面。

“心理指数”

1.你是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是有挫败感,而且经常自怨自艾、意志消沉?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你是否总是很消极地看待问题,凡事总喜欢向坏处想?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测试后的心理指数大于3分,就说明你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康复。

3.百无聊赖

空虚似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但如果能矢志不渝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学习,又怎么会感到内心空虚、百无聊赖呢?

“出处简介”

出自汉代女诗人蔡琰的《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词义解释”

意为精神上无所寄托,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

“故事介绍”

蔡琰,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人,是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悲愤诗》苍凉悲壮、独树一帜,是现实主义的叙事长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文人长篇叙事诗的先河。

诗中她写道:“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虽生何聊赖”“怀忧终年岁”以朴实无华又入木三分的笔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由于朝政混乱、董卓谋篡,所造成的社会动荡、田园荒芜、白骨露野、人声断绝、豺狼号叫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以及人民孤苦零丁、生无所依、百无聊赖的生活困境。郭沫若在话剧《蔡文姬》中,曾借曹丕之口,高度评价道:“屈原、司马迁、蔡文姬,他们的文字是用生命在写,而我们的文字只是用笔墨在写”。

“心理评估”

1.在忙碌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偶然觉得意志消沉,精神空虚,感到茫然无所依托,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起伏。

2.如果总是感到心绪茫然、情绪低落,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没有精神支柱,就可能是出现了空虚的病态心理。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如果持续的时间不长,能很快恢复,那么无须担忧,也不必进行专门的治疗。

2.第二种情况如果经常发生,就说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矫正和治疗自己的空虚心理了。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咨询法。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到专门的心理咨询场所进行治疗,以便早日恢复正常。

(2)调整目标法。空虚的人往往没有生活目标或是理想志向过于虚幻、不切实际。因此,可以通过树立和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并脚踏实地的加以实行,来克服空虚心理。

(3)认知治疗法。患者应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价值、意义,不要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就觉得“万念俱灰”抹杀生存的自我价值;要看到社会的积极面,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4)工作实践法。工作不仅能给人带来成就感,还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因此,繁忙的工作是治疗空虚的特效药。此外,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能提高自我价值。

(5)阅读治疗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能开阔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战胜空虚。

(6)友谊支持法。友谊是心灵的桥梁,它不仅能温暖我们的内心,还能有效排解空虚。因此,应重视友谊,经常同朋友聚会、聊天,进行沟通。

(7)音乐调节法。音乐能陶冶心灵,增强自信心,并有效驱除空虚,是治疗空虚心理的较好方法。

“日常保健”

1.树立理想、坚持实行。远大的理想能使人信心百倍;而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去,则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从而远离空虚的困扰。

2.笑对生活,踏实工作。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并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生存意义。同时,要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不要好高骛远,追求那些虚幻不实的东西。

3.适当娱乐,加强运动。下棋、打牌、绘画、书法、弹琴、听歌、外出游玩等娱乐方式,以及长跑、跳绳、游泳、登山、打球、气功、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都能使我们的身心保持健康和快乐。

4.注重交友,充实自我。应经常结交新朋友,扩大自己的友谊圈。同时,应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

“心理指数”

1.你是否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对生活以及未来没有什么计划或期许?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你是否觉得心中茫然,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情?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你的心理指数大于3分,则说明你已出现空虚心理,应及时纠正。

4.贪得无厌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其实也是一条蛇,会逐渐吞噬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出处简介”

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既而政在大夫,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

“词义解释”

意为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故事介绍”

左丘明,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他所写的《左传》,生动叙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据《左传》记载,春秋末年时,晋国有赵、魏、韩、范、知、中行等六个上卿。其中,知伯的野心最大,想要扩展自己的势力,并吞其他上卿。他先吞并了中行氏,后又侵占了韩康子、魏桓子的部分土地,然后又要求赵襄子割让土地,但赵襄子拒绝了他,于是他便约了韩康子、魏桓子一同去讨伐赵襄子,但围攻晋阳三年都没有把赵襄子打败。后来,晋阳城里的粮食就要吃完了,知伯又打算水淹晋阳。眼看着形势非常危急,赵襄子就派了谋士张孟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劝他们反过来攻打知伯。韩康子和魏桓子本来就对知伯非常不满,知道他贪得无厌,并且,如果知伯吞并了赵襄子的土地,对于他们也没什么好处,就同意了赵襄子的建议,决定灭掉知伯后平分他的土地。于是赵襄子乘夜出兵偷袭知伯,韩康子、魏桓子在内接应,三家里应外合,终于击败了知伯并把他杀死。就这样,知伯的贪得无厌终于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心理评估”

1.在平日,我们有时心中会萌生不满,想得到更多的名利财富,这其实只是一种正常的欲望,只要持续时间不长,也没有付诸行动,就无须过多担心。

2.如果我们总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种种贪念,甚至为此放弃自己的操守和正直,不择手段的去获取功名利禄,就属于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态心理了。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如果只是偶尔有之,并且想想就过去了,无需加以治疗。

2.第二种情况是贪婪心理的表现,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疗:

(1)心理咨询法。通过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是治疗贪婪心理的最专业方法之一。

(2)知足治疗法。贪婪来自内心的不知足,因此,保持知足的心态,不使用不当手段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有效对症治疗。

(3)合理抑制法。对于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应当进行自我抑制,杜绝贪婪心的滋生和蔓延。

(4)认知治疗法。患者应当对自己的种种欲望进行反思,分析它们产生的心理原因,如攀比心理、补偿心理等,然后纠正这些不良心理,彻底根除贪婪的产生。

(5)阅读治疗法。可经常阅读一些因贪婪而招致不良后果的故事,如“齐人盗金”“农夫与金鱼”等寓言,或是时常朗读一些格言警句,如“知足常乐”“施比受有福”等,从而随时提醒自己不可贪婪。

(6)适度施舍法。要学会无偿付出,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适当进行一些施舍的行为,如向灾区或贫民捐献财物等,长此以往,就能有效治疗贪婪心理。

“日常保健”

1.勤俭节约,避免浪费。在生活中应注重节约,避免不合理的浪费,从而降低自己的物质需求。

2.知足常乐,平衡心态。要学会赞美和感谢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并减少心中的贪念,并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同时,要注意平衡心态,不要因外界名利的变化而出现大的心理波动。

3.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注重于对精神食粮的摄取,来充实内心,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心理素质。

4.培养兴趣,心胸开朗。应适当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从而开阔自己的心胸。

“心理指数”

1.面对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名利等,你是否总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所动?

A。常常如此(0分)B。偶尔如此(1分)C。否(2分)

2.你是否总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违背良知、不择手段的去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测试后的心理指数大于3,则说明你应及时进行治疗,来克制自己的贪婪心理。

5.一毛不拔

俗话说,助人者,人恒助之。而对于那些生性吝啬自私,不愿帮助他人,面对他人的困境“一毛不拔”的人,往往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出处简介”

出自《孟子·尽心上》: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词义解释”

意为即使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下来。形容人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介绍”

据《孟子·尽心上》记载,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杨朱(即杨子)的哲学家,主张“贵生”“重己”重视对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人们彼此之间任意侵夺财物。当时的另一个思想家墨翟(即墨子),则主张“兼爱”天下,提倡要不分亲疏、贵贱,去爱世上所有的人,并谴责贵族过分奢侈的生活,鲜明地反对战争。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回答说:“天下人的问题,并不是拔一根汗毛就能解决的!”离滑厘又问道:“如果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便默不吭声,不作回答。

对此,孟子评论道:“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认为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连拔下自己的一根汗毛而造福天下,他都不愿去做;而墨子提倡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哪怕是磨秃头顶、走破脚跟,也心甘情愿。

“心理评估”

1.如果你在生活中,对金钱财富等看得较重,珍惜财富,不铺张浪费;但当他人遭遇困难时,你仍然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去帮助他们,则说明你不是一个吝啬小气的人。

2.如果你对于自己的金钱财富看得非常重,不愿帮助他人,即使是一点点的钱或是一点小事,都不愿为他人付出,就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吝啬自私的人。

“心理康复”

1.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应当受到表扬,并且你的心里时常感到满足。

2.第二种情况属于一种病态的吝啬心理,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具体来说,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心理咨询法。吝啬程度严重的患者,应当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2)认知治疗法。患者应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不要将其看得过重;同时,要看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或事,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都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

(3)施舍治疗法。对于生活困难的人,应及时资助他们,适当向他们捐献财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活动治疗法。应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享受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逐渐克服吝啬心理。

(5)开阔心胸法。应通过阅读名人名篇、适当外出旅游、参加娱乐活动、长期坚持运动等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金钱财富上转移开去。这样做有利开阔心胸,提高修养,从而杜绝吝啬心理的产生。

“日常保健”

1.平衡心态。要注意保持心态的平衡,不要因为财富的得失而影响心情,给自己带来烦恼和不快。

2.提高修养。应养成长期阅读的良好习惯,学会品尝精神食粮带来的快乐,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3.注重友谊。应注意拓宽自己的交际范围,结交一些真诚的朋友,并经常与他们聚会,用团体生活的快乐,来冲淡内心对金钱的执著。

4.适当娱乐。听歌、弹琴、下棋、绘画、书法、旅游等多种娱乐方式,都能使人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于金财富钱。

5.乐于助人。当发现他人出现困难时,要上前帮助他们。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搀扶老人过马路,给路边的老年乞丐一两块钱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坚持下去,就能使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心理指数”

1.你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在心中进行仔细的计算,生怕自己吃亏?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面对他人的困境,你总是不愿意将财物借给他们,也不愿为他们做任何事情?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测试后的心理指数大于3分,就说明你比较吝啬自私,应及时进行纠正。

6.一败涂地

面对困难,若能冷静以对,从容反击,就能超越挫折,成就辉煌;如果颓废消沉、坐以待毙,难免束手就擒、一败涂地。

“出处简介”

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词义解释”

形容事情失败,且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无法挽回的地步。

“故事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东汉时太史令。他所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先生称赞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元年,陈涉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县令想归附陈涉,部属萧何和曹参就向他建议:“你是秦朝县令,现在却背叛朝廷,恐怕民心不服,不如把具有很高威望的刘邦请来,就不怕大家不服了!”于是县令立即让樊噜去请刘邦。当刘邦带着一百多人回来时,县令见他们人数众多,担心刘邦以后不服从自己,就深感后悔。于是下令紧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城,还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二人一见势头不妙,就翻越城墙逃到刘邦那里。刘邦因此大怒,就用箭射了一封信到城里,号召百姓杀死县令,共同抗秦。百姓们果真杀掉县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并请他做县令。刘邦谦虚地推辞道:“现在天下大乱、局势危急,如果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一旦起义失败,我们大家都会‘一败涂地’,所以,还是选择其他更适合的人吧!”但最后,大家仍推选了刘邦当县令,并尊称他为沛公。

“心理评估”

1.在生活中遭遇到困难和波折时,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沮丧、惆怅等挫折心理,这其实是正常的情绪起伏。

2.如果面对困难和挫折,总是一蹶不振、消沉颓废,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就说明已经陷于挫折心理。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如果持续时间不长,且能很快重振精神、继续努力,就无需进行任何治疗;相反,这种挫败感还可能是催人奋进的一种有力鞭策。

2.第二种情况如果常常出现,并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应采取下列方法来纠正:

(1)心理咨询法。长时间出现严重挫折感的人,应及时到专业的心理治疗场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2)认知治疗法。患者应正确认识挫折,理解挫折只是通过成功的必然之路,也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和韧性的试金石。

(3)调整心态法。要及时调整心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去笑对挫折。

(4)自我暗示法。可进行自我暗示,反复告诉自己“我一定能战胜它”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和决心,勇往直前的战胜挫折和困难。

(5)呼吸治疗法。采用腹式呼吸,来松弛身体、平复思绪,缓解压力,从而克服挫折心理。

(6)培养自信法。应通过娱乐、运动、阅读、交友等方式,来培养自信,使自己能够从容的面对挫折,避免挫折心理的产生。

(7)冷静思考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先冷静的思考对策,并拟出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从而轻松战胜挫折。

“日常保健”

1.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在生活中,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注意稳定情绪,使自己不因为遭遇困难而消沉、颓废。

2.树立理想,热爱生活。应尽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坚持朝着目标奋斗。同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关心他人,注重倾诉。要热情待人,经常关心他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自己遇到挫折时,也要适当向亲友倾诉,得到他们的支持,并一起寻找解决之道。

4.培养爱好,坚持运动。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并坚持长期进行运动,从而提高自己的毅力、韧性以及抗挫折的能力。

“心理指数”

1.当你做某件事已经反复失败了两三次时,是否还能鼓起勇气再一次去尝试?

A。常常如此(0分)B。偶尔如此(1分)C。否(2分)

2.你在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失败时,是否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且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当心理指数大于3分时,就说明你是一个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的人,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克服这种不良心理。

7.疑心生暗鬼

猜疑之心,不仅会减少自己的快乐,还会伤害他人的感情,真正是“害人害己”。

“出处简介”

出自宋代文学家吕本中所著《师友杂志》:潘旻子文,温州人,师事伊川先生,自言有自得处,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要切议论。

“词义解释”

意为因为心中有了怀疑,才会觉得有鬼怪的存在。比喻不依据事实的真相,而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故事介绍”

吕本中,字居仁,宋代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祖籍东莱,世称“东莱先生”是我国诗坛上江西诗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祖父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家风濡染之下,吕本中也熟谙理学。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他曾任承务郎、洛阳主簿、枢密院编修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等。因其曾任中书舍人,又有人称其为“吕紫微”他在朝廷上敢于直谏,后因坚持主战而得罪了奸相秦桧,因此被罢官,晚年深居讲学,著有《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童蒙训》、《官箴》。

据吕本中所著《师友杂志》记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潘旻,字子文,是瑞安县(今温州地区)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拜当时的大儒、著名理学家程颐(人称伊川先生)为师,他学习的非常认真,也认为自己确实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谈论关于鬼怪的事情,就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世界上其实并没有鬼,所谓的“鬼”不过是人们怀疑之心的产物罢了。

“心理评估”

1.对重大异常情况产生猜测、怀疑等心理,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2.如果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总是无法信任他人,常常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怀疑他人,则属于猜疑心理了。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持续时间不长,且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就无需过多操心,更不必进行治疗。

2.第二种情况如果频繁发生,则属于一种病态心理,应及时进行诊治。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1)心理咨询法。症状严重的人,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诊治。

(2)理性思考法。遇到任何事情时,都应进行理性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推测其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避免胡乱猜疑。

(3)沟通治疗法。当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他人,尤其是当事人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就能有效防止猜疑心理的产生。

(4)自我暗示法。出现猜疑心理时,应立即进行自我暗示,在心中默念“是我多疑了”“不要乱猜”等话语,从而化解心中的猜疑。

(5)转移注意法。一旦发现自己心中出现了猜疑,就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防止自己瞎猜乱想。

(6)音乐治疗法。出现猜疑心理时,可适当听一些旋律优美、节奏缓慢、格调高雅的古典音乐或是西洋乐曲,来平复心绪,防止自己胡思乱想。

(7)自我开解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彼此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对此,要学会自我开解、一笑置之,不要让这些误会在自己的心中扎根,从而避免猜疑心理的产生。

(8)腹式呼吸法。心中出现猜疑时,可闭上双眼,将所有的意念贯注在腹部,然后缓慢轻柔地吸气,并屏息片刻,然后再缓慢轻柔地呼气,如此反复10~20余次后,即可有效排除心中的猜疑。

“日常保健”

1.遇事冷静。在遇到事情或变故,应保持客观和冷静,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2.三思后行。应养成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不要动不动就胡乱的去猜疑别人。

3.不听流言。“三姑六婆”的流言蜚语往往都是道听途说,缺乏有力的依据,因此,不要养成听信流言的不良习惯。

4.平衡心态。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如阅读、听音乐、运动等,来保持心态的平和。

5.信任他人。要养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良好习惯,充分信任亲人、朋友和同事。

“心理指数”

1.你是否常常觉得别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当别人帮助你时,你是否觉得他(她)另有所图?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心理指数大于3分,则说明你的猜疑心较重,应及时进行纠正。

8.好高骛远

脚踏实地、勤奋上进,才能实现理想,取得成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只会贻笑大方、终无所成。

“出处简介”

出自元代脱脱所著《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词义解释”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故事介绍”

程颢,字伯淳,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是古代著名的儒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北宋理学的一大代表人物以及“洛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合称为“二程”程颢与程颐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埋头于读书和讲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于他们的学术活动主要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展,所以其学派被称作“洛学”在当时的几大学派中,洛学一派造就的人才最多,影响也最大。

据《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记载,程颢曾说“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认为当时的读书人大多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为学,因此最终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无独有偶,晚清时期著名的谴责小说家吴趼人,在《痛史》中也写道:“不可徒托空言,并且不可好高骛远。”认为读书人不应当好高骛远,也不能光说不做。著名散文家秦牧在《画蛋·练功》中,则说:“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认为好高骛远的心理,是造成人们不能勤奋努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评估”

1.俗话说“见贤思齐”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心里产生艳羡,也想让自己像他(她)一样,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更优的工作,从而相应的为自己确立一个较高的目标,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2.如果常常因为羡慕别人的财富、境遇,而产生攀比的想法,为自己定下过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就属于一种好高骛远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不仅会使人变得不切实际,还很容易引起失败,导致心情沮丧、郁郁寡欢。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并且,这种心理有时不仅能有效促进人们树立理想和目标,还能鞭策人们奋发图强,步向成功。

2.第二种情况如果经常出现,就属于一种病态的攀比心理,应当按照下列方法来尽早进行治疗:

(1)心理咨询法。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过于好高骛远的人,应当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2)正确分析法。应当冷静、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确立合理的目标;同时,还应正确地分析他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避免自己订立的目标过高。

(3)适当比较法。在同他人进行比较时,应同条件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较;不要同那些条件与自己相差太远的人比较;同时,在具体比较的时候,应全面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拟定合理的目标。

(4)知足常乐法。攀比心理常常来自不知足,因此,学会珍惜生活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学会知足和感恩,就能有效克服攀比心理。

(5)音乐治疗法。音乐是陶冶心灵的佳酿,因此,适当听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格调高雅的音乐,如古曲、民乐、西洋乐曲等,都能使人心绪平静,并消除攀比心理。

“日常保健”

1.保持心态平衡。要注意时常保持内心的平静,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2.经常阅读书籍。平时应当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经常看一些世界名著、抒情散文、小品短文等,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参加朋友聚会。应当多结交一些真诚的朋友,多参加朋友间的聚会,从而拓宽自己的生活圈。

4.做事注重计划。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当进行周详的思考和具体的计划,并确立合理的目标。

5.注意脚踏实地。平时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同时,还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和方法。

“心理指数”

1.你是否常常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极度不满,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应该过得更好?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2.你是否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相比,想在每一方面,都过得比别人更好?

A。常常如此(2分)B。偶尔如此(1分)C。否(0分)

如果测试后的心理指数大于3分,就说明你的攀比心较强,容易好高骛远,应当及时进行心理纠正。

9.垂头丧气

乐观的人,能战胜生活;悲观的人,则是让生活战胜自己。

“出处简介”

出自唐代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词义解释”

意为低垂着头,情绪非常低落。形容因遭遇失败或挫折,而感到情绪低落、萎靡不振。

“故事介绍”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部)人,又称昌黎先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送穷”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正月最后一天,人们要把污秽杂物、破衣烂衫扫出门外祭祀穷鬼,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准备芭蕉船,点上明烛,让穷鬼乐于上路。韩愈的杂文《送穷文》描写的正是这一场景,在文中,“主人”(即韩愈)对“穷鬼”说自己四十多年来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已经非常穷困了,因此恳请“五穷鬼”离去,并“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与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以示隆重,来送穷鬼上路。结果“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吞,跳踉偃仆,抵掌顿足,失笑相顾”五个穷鬼不但义正辞严地驳斥了主人的非议,还现出身形,把主人教训了一通,并说“虽遭斥逐,不忍子疏”表示不愿意离开韩愈,最后“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只好将送穷用的柳车、草船烧了,表示以后再也不赶穷鬼走了。文中荒诞的情节、戏剧性的对白、自嘲的笔调以及诙谐的风格,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喜剧效果。

1

1.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感到悲观失望、垂头丧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无需过度担心。

2.如果总是对生活和未来感到灰心丧气,觉得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就属于一种病态的悲观心理。

“心理康复”

1.第一种情况,如果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能够自行消失,或是通过娱乐、运动等方法,来排解的话,就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

2.第二种情况如果频繁发生,就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矫正:

(1)心理咨询法。具有严重悲观心理的人,应及时到专门的心理诊所进行咨询和治疗。

(2)认知治疗法。患者应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消极、悲观的一面,还应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

(3)微笑治疗法。养成微笑的习惯,并培养乐观从容的心态,使自己能够笑对生活。

(4)心理暗示法。当感到悲观时,可在心中反复默念“我一定能战胜它”从而强化信心,战胜悲观心理。

(5)音乐治疗法。应当多听一些轻松、欢快的乐曲,来驱散悲观心理,恢复良好心情。

(6)转移注意法。出现悲观心理时,可进行一些娱乐、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使自己远离悲观。

(7)正视挫折法。要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冷静的寻求解决之道,从而有效消除悲观心理。

(8)适度放弃法。对于虽竭尽全力,但仍无法完成的事情,应学会适当放弃,承认自己确实无法做到,并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