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青春期的异举
小红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小红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小学毕业后,爸妈为她选择了就近的一所重点中学作为报考志愿,而她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她不是喜欢路远,而是有意同爸妈抬杠;小红有鼻炎,父母为她买了滴鼻药水,她却有意把它扔了;父母问她考试成绩,她明明及格了,却偏说不及格;有一天气候突然变冷,小红的母亲特意给她送去衣服,她竟当着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寝室的地上;她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她聊聊,她却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令小红的父母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小玲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热情大方的学生。在校学习时,她喜欢向班上的学习委员小伟请教难题,来往比较密切,加上两家离得不远,上学放学常一块儿走。但是,他们之间的纯真友谊被小玲的父母认为不正常,因此经常暗中盯梢小玲他们。一次放学,小玲的自行车坏了,所以小伟就载着小玲回家,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小玲的母亲,还没等小玲下车,小玲的母亲就责骂她说:“不要脸,当学生就谈恋爱。”小玲有口难辩,觉得无论如何解释也是没用,一气之下就说:“你们硬说我们在谈恋爱,那我们就偏谈给你们看看!”结果,他们的友谊果真发展成了爱情,并私奔出走了。
“心理解惑”
逆反心理成因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人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抑制、蔑视对抗,等等。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发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1.强烈的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来源于人或事物的神秘感,尤其当某事物被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致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做尝试。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
2.企图标新立异
具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喜欢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式,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式,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人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心理调节”
如何告别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式,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逆反心理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提高文化素质、增长见识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人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人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他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逆反心理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像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他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逆反心理使人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当人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他们的思维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像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一个人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像力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来获得,它能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