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06

第6章 希伯来王国兴衰史

在约公元前1050年的亚弗战役中,非利士人在以便以谢打败由众部落组成联军的希伯来人。随军携带的存放耶和华约法的约柜也旁落。

外部压迫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使希伯来人的民族意识急剧增长,要求建立他们自己的统一民族国家,由一位众民臣服的君主来统领他们。

公元前1035年,撒母耳作士师和先知,希伯来人向撒母耳请求:“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帅我们,为我们争战!”

贤明的大士师撒母耳根据民意决定建立一个以色列统一王国,并选中便雅悯农人扫罗为王。在希伯来人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犹太人国家——希伯来王国;扫罗成为犹太民族中的第一位国王。

健壮俊美的扫罗擅长军事,即位之初就以自己的便雅悯部落士兵组成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精锐之师,在密抹战役中取得了对非利士人的胜利。在将后者赶出了便雅悯和以法莲地区后,又向周邻的摩押人、亚扪人、亚库利人等迦南人部落发动多次征伐,战果累累。

然而,扫罗学识浅薄,缺乏政治建树,他眼光短浅地选择了其家乡的基比亚作为国都,仅仅采取征税和宣布土地为王权所有等十分有限的君主集权措施。各部落依然处于分立状态,王权只在京城周围一带发挥微弱的效力。

扫罗这位草莽英雄只能是一位过渡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扫罗可以说是士师时代的古老部落组织和完善的大卫君主政体之间的联系人。不久,在与便雅悯部落相邻的犹大部落中出现了扫罗的劲敌大卫。还在幼年时,大卫就用“弹弓和石子”打死了非利士人的悍将哥利亚,从而崭露头角。在以后的岁月中,青年大卫在扫罗担任将领的军队中战功显赫,在希伯来百姓心目中获得了高于扫罗的声誉,百姓们唱着民谣歌颂大卫骁勇善战:“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后来,扫罗在一次对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惨遭败北,最后拔剑自刎。

随后,大卫在士师撒母耳的支持和众人的拥戴下,取代扫罗继任希伯来王国第二任国王。大卫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杰出君主。对外,为巩固和发展希伯来王国势力,借助耶和华的神力,他统帅大军征战不断。大卫在位40年没有一年不出征。不仅将王国疆域内的迦南人逐一征服,而且把非利士人驱逐至南方沿海的狭窄地带。他还从迦南人手中夺得连贯王国南北的战略要塞耶布斯。王国疆域北起黎巴嫩山、南至埃及边界、西起地中海沿岸、东达约旦河东岸,版图空前扩展。

大卫不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统帅,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将国都定在耶布斯城,将城名改为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从此人们称这座城市为大卫城。

大卫还努力继承摩西的传统,使他的新国都具有不可少的宗教意义。他以隆重的仪式将耶和华的约柜迎回耶路撒冷并为之设计了一座庄严华丽的圣殿。他规定犹太教为国教,规范了祭司等级制度,整顿了一些犹太礼仪。在大卫的统治下,犹太教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和向往的圣地,在犹太人和犹太教历史上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对内,大卫改革行政加强王权专制。他进一步消除希伯来各部落分立割据状态,组成以国王卫队“基伯尔”(意为英雄)为核心的常备军,由其侄子押尼珥担任总司令,他自己掌握最高统帅权。他在全国各地建立48个战略重镇,并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行政首领由其亲自任命。他还引进外国专门人才监督、经营工厂。

大卫将扫罗时期初具雏形的希伯来王国发展成一个由专制君主统治的国家。然而到了大卫统治后期,王国颇不景气,瘟疫灾荒连年不断,外侮内乱也此起彼伏。公元前973年大卫去世,其宠爱的幼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希伯来王国进入鼎盛时代。

如果说大卫是希伯来人的力量,那么所罗门则是希伯来人的光荣。在大卫的治理下,希伯来王国版图已达到最大,因此所罗门要做的主要是巩固王权、增强国力。在这方面,所罗门颇具手腕,成就卓著。

为完善中央集权,所罗门进一步改组行政机构,增设各项官职。不但朝廷有了新设的宰相,而且在众祭司之上任命其所宠信的撒督为大祭司,开始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祭司世袭制。

更令人瞩目的是,所罗门按地域将全国划分为12个行政区,每区各设一名总督,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摊派徭役。行政区的划分打破了昔日希伯来人各部落的地域界限,进一步将民众百姓纳入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生活之中。各区总督均由国王直接委派任命,他们都对朝廷负责,国王还时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行督察。这些政策极大地推进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制度的解体进程,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地域为基础、由国王直接控制的全新的地方行政体系。

所罗门最辉煌的历史成就,是用了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为犹太教主神耶和华建造了大圣殿。

为了完成这项豪华庞大的建筑工程,所罗门每季度从全国百姓中征用3万劳工,其中1万人有一个月去异国黎巴嫩山区砍伐树木,另两个月在国内从事劳役。此外,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也有15万异族俘虏凿石挑担,日夜劳作。推罗王希兰一世不仅为工程提供大量香柏木、松木等建筑材料,而且派来了许多能工巧匠相助。

公元前935年,这一雄伟壮丽的建筑终于竣工。这座圣殿是按照当时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流行的样式建筑的。它位于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坐西朝东,呈长方形。外面有一道椭圆形的石头围墙。内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正殿长约9丈,宽约3丈;殿内分门厅、立厅和圣堂三部分。约柜就放在圣殿最里层的圣堂中。殿内的墙壁、天花板、门窗、抱柱、祭器和宫灯全部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显得金碧辉煌。在这年的住棚节,所罗门亲自主持了在圣殿安放约柜的隆重典礼。他向耶和华虔诚祈祷:“我已建造了一座殿宇,作您的居所,为您的永久住处。”

耶和华圣殿的落成使所罗门声威大振,四方邻国的游客商贾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犹太教有了这座宏伟壮观的圣殿作为崇拜中心,在希伯来人心目中地位空前提高。耶路撒冷从此成为犹太教重要的圣地和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

在所罗门的统治下,希伯来王国经济发展、国运昌盛,人口增加一倍,总数达到80万,成为当时西亚北非最富庶的奴隶制王国。有史记载:“(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银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上的桑树。”所罗门在世的日子,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至此,希伯来语成为迦南通行的主要语言,迦南成为希伯来人生息劳作的共同地域。希伯来人也逐渐变为以从事耕作、园艺业为主的农业居民,形成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共同精神文化,古代犹太民族基本形成了其民族国家——希伯来王国作为民族统一的载体,为古代辉煌的犹太文明奠定了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