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23

第23章 超越自我的根本途径

在犹太民族的生存史上,无处不飞扬着血泪、艰辛的流浪和深重的苦难,但这并没有摧毁犹太人生存的希望。相反,他们用不屈的头颅延续着生命之火,并用超凡的智慧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机遇,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在犹大国末代国王西底家政策失误、强敌压境、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先知耶利米提出彻底屈服于巴比伦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在相当一部分民众背离了犹太宗教律法的情况下是无法抵御强敌的,这时候放在犹太民族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保卫国家而是保持犹太传统得以延续。因此当巴比伦王围攻犹大国时,耶利米回答国王西底家的发问时说:上帝的旨意是“我要亲自攻击你们”,“我向这城变脸,降祸不降福,这城必交巴比伦王的手中,他必用火焚烧”。

在耶利米看来,暂时的投降与蒙受耻辱是接受背教的惩罚,只有通过民族的救赎,才能纠正对犹太传统的严重偏离,这才是犹太民族今后得以持久发展的希望所在。由此可见,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民族,一个敢于作自我批评的民族,一个敢于作“道德自我剧烈再创造”的民族,也就表现出了强者精神。他们不为寻常伦理观念所累,在灾难中反省,在屈辱中再生,从而进入了强者伦理的更高境界。

公元135年,粗暴的罗马人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赶出家园,于是犹太人开始了犹太历史上最大最长的一次民族流浪。

在罗马人的铁蹄和驱赶下,绝大多数的犹太人离开了迦南,一部分移居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和北非。另一部分流散到了英国、法国、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及中东国家。在漫长的中世纪,犹太人处处受到排挤、剥削和迫害。在文化方面,犹太人没有宗教和信仰自由,各种出自宗教偏见的诬告和迫害不时发生。罗马教会宣扬说犹太人是上帝唾弃的民族,并强迫他们改信基督教,如犹太人继续信犹太教,就会遭到各种酷刑。在经济上,犹太人受到了种种经营上的限制,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商业贸易和金融市场上受到排挤和打压,其财产经常遭剥夺。各国统治者还通过课重税,行业准入限制,罚没财产等手段,敲诈、掠夺犹太人的财富。而政治上,犹太人被视为一切罪恶的魁首,成为欧洲各国政治矛盾下的牺牲品。

整个中世纪是欧洲犹太人的黑暗时代。犹太人因宗教问题屡遭指控、诽谤、驱赶和屠杀。在持续的迫害过程中,犹太人被排挤出农业生产活动,只能从事经商和放高利贷。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西班牙、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还多次发生驱逐犹太人的事件。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掀起了新的反犹高潮,其中的德国和法国最为典型。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有600万犹太人被杀害,成为犹太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反犹主义的存在,虽然使犹太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屡遭迫害和打击,在经济上屡遇扼制和破坏,精神上备受摧残,甚至肉体也多次受到毁灭的威胁,然而,犹太人仍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当追寻着犹太人坎坷不平的漂泊旅程之后,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追问:犹太人的生存力量从何而来?他们的生命之源从何而来?

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从血腥的屠杀中挣脱出来,他们从险象环生的黑暗丛林中突围出来,他们在无尽的偏见和仇视中默默地抗争着、奋斗着。面对不幸与欺辱,他们从未被击倒,身临困厄与逆境,他们从不畏缩和气馁。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只要自己不失去信念,不停止奋斗就终会取得胜利。他们把逆境和打击看做检验自己信念与意志的机会,也把它看成是下一次成功的垫脚石。他们已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与风浪,习惯了不如意之事居十之八九的人生,深知世上绝没有一帆风顺之事。

犹太人顽强而坚韧的精神意志和挑战风险,永不气馁的进取意识,恰恰构成了犹太人的又一重要精神积蕴,从而使他们在充满竞争的世界商业舞台上纵横捭阖,卓尔不群。犹太人不但敢于冒险,更能于逆境当中从容镇定,自由应付。他们不怕风险,更善于在风险中施展自己的商业智慧和经营技巧。他们面对失败,绝不气馁,而是汲取教训,重新再来。

在犹太教中,有一部汇总了对《圣经》(指《旧经》)进行解释和研究的伟大著作《塔木德》(意指“伟大的研究”),《塔木德》上记载:超越别人,不能算真正的超越;超越从前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在犹太人看来,人有两个生命,一是父母给的,二是自己赋于自己生命的实质。赋于自己生命的实质,只能依靠创造力。而旧有习性却束缚创造力。要获取创造力,只能自己凭意志和毅力超越这种旧习性。

犹太人有一则故事教导人们要去超越自己。

有一对父子俩都是拉比。父亲性格温和,考虑周到;而儿子却孤僻、傲慢,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抱怨,老人说:

“我的孩子,作为拉比我们之间的区别是:当有人向我请教律法上的困难问题时,我给他回答。他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我的提问人和我都满意;但是若有人问你问题,则双方都不满意——你的提问人不满意是因为你说他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不满意是因为你不能给他一个答案。所以,你不能怪别人而必须放下架子鼓励自己,才能成功。”

“父亲,你是说我必须超越自己?”

“是的,”父亲回答,“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超越自己的历史传统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之中,所以,犹太民族成为最勤奋的民族。

道理很简单,如果勤劳自勉,借以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超越了别人。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动力,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而不因为一时的懈怠或者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

若想超越自我,就要打破现有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具有冒险精神,正如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必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和机器没什么两样。”

犹太人认为,超越自己的事情一天都不能放松,尽量地学些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智慧和洞察力产生。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而让这种才能荒废掉了。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

纽曼是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饰演了许多影片,如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的夏日》,1960年的《在阳台上》,1961年的《骗》等,均获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六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意。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到了演艺界。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开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保罗·纽曼的从商人到演员直到天皇巨星,再从天皇巨星到企业家再到食品大王,他的人生之路告诉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