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随处可见犹太人卓越不凡的身影,他们之所以如此杰出,主要源自于犹太民族独特的大智慧,而智慧源自于学习、观察和思考。
知识是为了磨练智慧而存在的,而学习是磨练人的心性和思维。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让人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完善的状态中。犹太人视学习为义务,视教育为“敬神”。知识源于实践和经验,但个人由于受时空和自身的限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实践,去经历,而更多地是来自于别人既有的经验。书本无疑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新知识新技术和信息的仓库,它丰富头脑,也启迪思维。因此,学习书本知识是拾取智慧的第一条件。
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都是走向失败的前奏。犹太人不但敦促自己不断学习,更要求别人也要学习,特别是竭力培养后代的学习精神,让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懂知识,乐于学习和进步的新一代。
知识或许是死的东西,只有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只有通过人的感观和思维与实在的事物和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发生联系时,其价值才得以体现。所以,观察是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
学会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也在耳闻目睹种种变动,可是,很少有人可以洞悉到变化的规律,预见到变化的趋势。应该说,学会思考是人智慧的最高境界,它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华尔街的金融巨子J。P。摩根正是那种善于把握变化趋势,具有非凡洞见和远见卓识的少数人之一。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要赔德国50亿法郎的巨款,也要尽快恢复经济。这一切都需要钱,而法国当时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国债。面对如此巨额的国债,再加上一个变数颇多的法国政治环境,法国的罗斯柴尔德男爵和英国的哈利男爵(他们分别是两国的银行巨头)不敢接下这笔巨债的发行任务,而其他小银行就更不敢了。面对风险,谁也不敢铤而走险。
这时,J。P。摩根直觉敏锐地感到:当前的环境,政府不想跨台就必须发债,而这些债务将成为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的重头戏,谁掌握了它,谁就可以在未来称雄。但是,谁又敢来冒这个险呢?J。P。摩根想到:能不能将华尔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银行联合起来?
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无论是在数额上,还是在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或者应该说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金融界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各个投资商见钱眼开,为一已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经营”,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摩根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J。P。摩根的料想,他的想法似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尔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他“胆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疯子”,但J。P。摩根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在静默中等待着机会的来临。后来的事无疑证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华尔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国的国债也消化了。摩根改变了以前海盗式的经营模式,后来又积极向银行托拉斯转变。华尔街无疑从投机者的乐园变成了美国经济的中枢神经,而摩根及其庞大的家族也成了美国最大的财团之一。
J。P。摩根的胜利揭示了拾取智慧的真理——学习、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