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111

第111章 顺应变化的谈判技巧

一般情况,谈判中很难按最初的预定想法进展下去。因此,固执地坚持最初的方案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理由的。犹太人在此种情况下,一般顺应变化。即如果对方有建议,就应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方案;如果对方有让步,自己也应有所呼应。随机应变才能使谈判具有弹性。

之前,中美会谈都是公开或者半公开进行的。谈判双方都死抱着各自政府的固执己见不放,政策没有丝毫灵活性,同时还要顾全各自政府的面子。所以,谈判根本未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更有甚者,谈判桌有时还成了彼此指责和斗争的场所。

基辛格经过谨慎的分析之后,决心改变这种谈判方式。他和尼克松总统商谈,决定通过秘密渠道进行谈判接触。秘密谈判有如下好处:

万一谈判失败,美方不会有任何损失。如果是公开谈判,失败了有损美国形象。尼克松政府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将行走艰难。

基辛格通过友人向中共传达信息。

中共方面灵敏地接受暗示,并请美籍名记者斯诺与毛泽东一起参加国庆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看阅兵式。美国人上天安门城楼,实际上也是巧妙地向美国传递信息。

尼克松立即回应,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发表了一段有利于中共的暧昧的话:

“中国大陆若想在国际舞台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后10年内恐怕不易办到,但是20年后,情形想必将会逐渐改善;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便是到中国访问,即使我个人无法成行,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到那里走一趟!”

话说得巧妙,既不太引人注意,又给中共方面一个明确答复。

在基辛格的穿针引线下,尼克松又向前迈出步子:在庆祝联合国成立25周年大会期间,请巴基斯坦总统向中共转达和解诚意,并在欢迎罗马尼亚总统的晚宴上首次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称呼。

其间,因美国政府阻止中国加盟联合国,中美关系又趋紧张。基辛格有些动摇。

正在这时,周恩来总理通过秘密渠道,首次邀请美国特使到北京访问。周恩来才智过人,传的话是“为了谈判有关台湾问题而邀请美国特使到北京”。无论是文件泄秘还是美国出卖,这理由毫无破绽之处。

基辛格回了一封接受邀请的复函,既不用官方用纸,也没有任何头衔和称号,而是用一般的纸,函尾也未署名。

假如基辛格与周恩来都强硬坚持各自的观点,毫不相让地固守着本国利益,恐怕很难恢复中美关系。正因为双方找到了共同利益,各自放弃了成见,才终于使谈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