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示:他黄袍加身,成为一代帝王,他功成之后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功臣的兵权。他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160万军队),却为什么徒作摆设,受制于北方之敌?是他扭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吗?)
五代十国,战乱不息,这是个动荡不定的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谁拥有强大的兵力,谁就可以实现他的野心。这个乱纷纷的时代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出现了一位盖世英雄,从而横扫天下,终结了这个四分五裂的时代。
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他承接汉唐以来的人文与物资的辉煌成果,其繁荣与发达的表象令后人艳羡不已。
但也有人说是他他制定的一系列国策,不仅使华夏文明改变航道走入歧途,严重扭曲了民族性格,更导致满清对华夏原生文明的阉割和歪曲。
对他的评价真是众说纷纭。
首先让我们翻开他的个人简介:
姓名:赵匡胤
年代:宋代
民族:汉族
庙号:太祖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生 卒 年:927~976
最得意的事:杯酒释兵权、陈桥兵变
在位时间:十七年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中。赵家是武将世家,赵匡胤从小也喜爱习武。22岁那年,他受到一名高僧的指点,投奔到郭威的军中,并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951年,郭威废掉后汉皇帝,建立后周,三年后,其养子柴荣继位为后周世宗。
柴荣继位后即发动了关键的高平之战,赵匡胤以宿卫的身份救护柴荣,立下大功。此后,赵匡胤又在攻南唐等战役中立功,官拜殿前都指挥使,成为柴荣的心腹大将。959年,赵匡胤在柴荣临终前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实际掌握了军权。
一朝大权在握,看着金銮殿上幼小的皇帝,赵匡胤原本忠心耿耿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和历史上的所有枭雄人物一样,他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很快,一个阴谋逐渐酝酿成熟。
点评:
权力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它就像一个绝世的美女,多少人为之倾倒,甚至不惜把身家性命也押在上面。历史上真正淡泊名利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赵匡胤的权力欲望,随着他地位的攀升,也进一步膨胀来,从而最终导致了他的夺权。
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
960年正月,赵匡胤奉命领兵抵御辽国的入侵,当队伍行进到陈桥驿时,他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由此开始了赵宋320年的统治。
他当年作为一个军人,也参与过拥立周太祖郭威的行动。因此,他一上台,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手中握有重兵的将帅,防止兵变的发生,以便永葆帝业。
公元9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明月当空,月光如水。赵匡胤准备了一席丰盛的晚宴,把石守信等几个手握重兵的军事将领请到一起,饮酒欢歌。
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突然屏退左右,对石守信等人说:“诸位爱卿,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哪能会有今天?因此,我对你们感恩不尽。不过这天子也并不是怎么好做的,还不如节度使快乐些。从登基到现在,我还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忙问缘由,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我这个天子的位置,谁不想坐?”诸位将领听后大惊失色,慌忙问道:“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说:“不对,你们虽然没有异心,怎奈你们部下会有些贪图富贵的人,如果有一天,他们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难道还容许你说不做吗?”
将领们听罢,一起跪倒顿首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些,请陛下给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人生就好像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人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多积金钱,吃喝玩乐,再替子孙们攒下些基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罢了。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大藩,选买些好的田宅,替子孙们置备下百世产业,多置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过一辈子,岂不快哉!我还同你们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忌,上下相安,以终天年,这不是很好吗?”众将领听罢,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第二天,他们一个个以各种理由提请罢免兵权。赵匡胤表面装得很惋惜,内心却十分高兴,立即应允,对他们假作安慰一番,又送给他们每人大量的钱财,打发他们以节度使的名义,出外镇守去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点评:
卧榻之旁,岂能任他人酣睡?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宋朝是向封建社会后期迈进的转折时代,表现在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士族成为统治阶层的中坚,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趋向保守等。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个人作用也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