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的老婆,即北魏皇后叫冯媛,她出身高贵,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亲冯熙是北魏文明皇后的哥哥,官至北魏的侍中、太师,她的曾祖父冯弘是北燕王国的国君。因为她出身,更因为她是个淑女,所以被孝文帝选为皇后。
冯媛当上皇后,从来不摆架子,从不欺负人,她不仅对孝文帝的其他嫔妃恭敬有礼,而且还建议孝文帝不应只宠爱自己,要对宫妃们一视同仁,依次召幸,以免引起她们之间的争风吃醋,导致后宫不安分。孝文帝接受了她的建议,使得各宫嫔妃们都很满意,心情舒畅。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冯媛的天真,显然在风云诡秘的宫廷斗争中,这可万万要不得。冯媛发扬妇德发扬得失去了分寸,很快就被颇有城府、工于心计的女人钻了空子。
这个女人并不是别人,她是冯媛的同父异母姐姐冯妙莲。当年,正值十四岁的豆蔻年华的冯妙莲,在姑母的安排下,与妹妹冯媛先后入宫,姐妹俩貌美如花,善解人意,很快成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宠妃。
冯妙莲继承了母亲的容貌、性格和举止,入宫后很快就得到了孝文帝的宠爱,能够在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可见这个女人很有手腕。可是,冯妙莲入宫后不久就得了慢性病,(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病,但根据后来的事态发展,可以推测出个大概来,那就是性病。当然,孝文帝不知道这个,同时代的人也没这个概念。)被送回老家做了尼姑。按照常理推测,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女人的一生的命运也就基本可以定性了。但是,在冯妙莲削发为尼后没过多久,孝文帝就开始怀念起来了,男人在女人面前都经不住诱惑,即使皇帝也没很难超越出这个世间常理。
皇后太端庄、太淑女了,以至于不苟言笑、没有旨趣,她不知道男人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孝文帝对皇后越来越失去了兴趣,对妩媚娇娜的冯妙莲的思念却日见疯长。于是,孝文帝出尔反尔,派人把冯妙莲接入宫中,封其为左昭仪。这个头衔很有象征意义,表明冯妙莲在经历短暂的失落后,已经成功超越她以前所享受到的宠幸地位。
冯妙莲二次进宫,很珍惜这个机会,她的心思都花在如何取悦皇帝上面,她知道,要向长期得到皇帝的宠幸,必须除掉皇后这个障碍,她想取冯媛而代之。为此,她对孝文帝大献殷勤,不断钻研揣摩房中术(想必以前就有这方面的深厚功底),想借用床上功夫来缠住孝文帝的心。在这样的诱惑面前,真正的男人是挡不住的,很快使孝文帝对她情有独钟,从而享受到享受到别人不能享受的待遇,包括皇后在内。得到孝文帝的专宠,这就是资本,从现在开始,冯妙莲就敢于挑战皇后了。
她故意触怒后者,让缺少阅历的皇后在皇帝面前失态,从而达到抹黑其形象的效果。同时,冯妙莲暗中收买孝文帝最信赖的太监王遇,让王遇有机会就在孝文帝面前说皇后的坏话,当然也少不了为自己说恭维话。本来孝文帝对皇后已经有些冷淡了,现在又有冯妙莲和王遇两个人不时在耳朵边吹风,说皇后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如何心胸狭窄、经常抱怨下人等等。冯妙莲心里很清楚,孝文帝最讨厌的就是后妃的妒嫉、蛮横了。
这样以来,孝文帝就产生了废冯媛而立冯妙莲为皇后的念头。
冯妙莲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向皇后发动了最后的攻击,也是最为狠毒的攻击。
这天,她趁孝文帝心情郁闷的时候,在其面前说起皇后的坏话,说皇后背地里议论孝文帝的政改得失,说什么迁都是错误的做法,改姓也不可取,等等。这还了得!孝文帝大怒。将国都从平城迁往到洛阳是孝文帝最自豪的大手笔,竟然有人说这是错误的、得不偿失!
强迫少数民族复姓改为汉人单姓,都整个改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定它就是否定改革!孝文帝很生气。平常大臣议论尚可理解,毕竟他们有身上担负着相关责任,你作为一个小女人,这管你什么事情啊?以为是皇后,就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啊!后宫女人不得干政,这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传统!这个孝文帝真是的,太讲究原则性了,忘记他的老祖母当年怎样在政坛呼风唤雨了。
城由实行政治改革的重大措施,这是他经过多方论证做出的最后选择,决不允许任何人干扰和反对。冯妙莲不编造别的故事,而单挑这一点,也说明在她看来这一状告上去是最足以致冯媛于死地的。果然,听了冯妙莲的话后,孝文帝当即勃然大怒,他没做调查,以确认皇后是否真说过那些话,便匆匆的下诏书废除皇后为庶人,并将其调进瑶光寺,削发为尼。
可怜仁慈皇后,只好出家为尼,面对青灯古佛,在瑶光佛寺终老一生。
很快,冯妙莲摇身一变,成为大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