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王新解
11183000000017

第17章 道是无为却有为

(本章提示:他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他是残暴还是软弱?他是有为还是无为?他如何对待匈奴、诸王?他用什么方式稳固皇权?)

他,年纪轻轻便继承了汉文帝的事业,并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他仁慈恭俭,笃信黄老,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

他就是汉景帝,他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他是怎样对诸王、对匈奴、对政治、对储位?他是怎样成功平叛,稳固皇权的?他到底是无为还是有为?

首先让我们翻开他的个人简历:

姓名:刘启

生卒年:前188年——前141年

享年:48岁

谥号:孝景皇帝

最得意:平定七国之乱

最失意:梁王刘武争储

最不幸:长子刘荣自杀

最痛心:冤杀晁错

最擅长:寡恩忍杀

汉景帝,名刘启,西汉第四个皇帝。他在位的几十年里,继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国家一度强盛起来。但他并非全然无所作为,而是在貌似无为的基础上,大有作为。

首先,轻简刑罚。景帝在兴教化的同时,又兼施法网,可谓礼法并用。

景帝专门制定了《箠令》,对施刑的方法及所用的工具,都作出具体的规定。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诏令如有疑狱不服者,可由官府重新评议。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对献疑又作了更具体的规定,即疑狱要由官府重新评议,如官府不能决断则移交廷尉处理。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又诏令八十以上、八岁以下,以及孕妇、师(盲瞽者)、侏儒在囚禁审讯时,可不加刑具。

其次,成功削藩。汉景帝通过一系列手段,进一步加强的中央集权。

景帝即位时,皇位并不完全稳定,藩王割据日益严重,时刻威胁着自己的地位。公元前154年,终于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叛乱的消息传来,汉景帝坐在龙椅上非常不安,他心里在一遍一遍地思考:“吴楚七国为什么要反我?我该怎么办?”

事情还要从高祖十二年说起,也就是公元前195,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手上有钱了,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刘濞看不起这个侄子,干脆称疾不朝。为了安抚他,汉文帝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

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骄横。

等到汉文帝死,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这时候,年少有为的御史大夫晁错站了出来,他力主“削藩”,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经过慎重思考后,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公元前154,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使者。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正式发动兵变。消息传来,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

至此,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国家危在旦夕,但景帝并没有被吓到,他表现得非常镇定。为了稳定局势,他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亚夫出兵之后,屡破敌军,仅仅3个月,吴王刘濞被杀,吴、楚叛乱被平定。吴、楚是叛军的主力,在他们失败之后不久,其余五国也在汉将的进击之下节节败退,不多久,作乱的藩王或是自杀,或是伏诛,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

叛军终于败退了,汉景帝悄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仅仅三个月就胜负分明。汉景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是臣心、军心、民心的向背。汉景帝即位以来,一直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相反,吴楚等七国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其次,策略、战略得当。七国叛乱事起,太尉周亚夫就向景帝献计说:“楚兵勇悍,正面交锋恐难取胜,希望弃梁国之地,然后断绝吴楚粮道,就可以平定他们了。”此计是以暂时放弃某些空间来换取时间,达到牵制叛军、挫其锐气的目的。后来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周亚夫的判断。

最后,人才运用得当。景帝深谙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亚夫为汉军主帅,可谓选帅得人。而吴王濞虽能广泛招纳天下亡命之徒,但却不能真正任用他们。

七国失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他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这一变化,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经过景帝的改革,汉初推行的诸侯王国制,至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侯王在名义上是封君,实际上“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 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点评:

在汉文帝的熏陶下,汉景帝也成为了一代明主,他继承了父亲汉文帝的传统,在很多方面都为老百姓着想,他勤俭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他在国家治理和生活方面所作的一切,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景帝拥有的是一个泱泱大国,他能在这么大的诱惑下依然坚持父亲汉文帝思想,这本身就极其不容易,更何况他做的甚至“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如果没有汉景帝所作的一切,也不会有后来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等各个方面的壮举,更不会有之后全盛的西汉王朝,这是无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