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87

第87章 爱君笔底有烟霞

张问陶(1764~1814),清代文学家。字仲冶,号船山,又自号蜀山老猿。遂宁(今属四川)人。张问陶是诗、书、画三绝奇才,而他的诗更被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蜀中诗人无出其右者”。

张问陶出生于世代书香名宦之家,他的高祖张鹏翮是清康熙、雍正两代名臣。后来,他的曾祖、祖父亦是曾出任官职。他的父亲张顾鉴,曾为云南开化知府。1764年,张问陶出生于父亲的宦所山东馆陶县。后来,他的父亲升任云南开化知府,只是好景不长,他的父亲就因官场受累而去职,家境也由此而败落,曾经一度出现“数日不举火”的困境。尽管如此,出自书香家庭的张问陶还是坚持与兄问安、弟问莱发愤攻读。家学深远,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使得少年时的张问陶就已有经国之志。还在他十五岁时,他就写了《壮志》一诗:其中就曾说过:“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小小年纪,短短数语,却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冲霄之志。

张问陶年龄渐长,而诗名也渐显。当时的文学大家袁枚曾对著名学者洪亮吉这样说过:“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诗犹未见耳”!由此可见时人对张问陶诗才的肯定。后来,正问陶曾写过一组梅花诗,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

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

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在诗中,张问陶把梅花的香、梅花的品、梅花的气、梅花的格都写了出来,以至于这组梅花诗出来之后,竟然有文人开玩笑说“我愿来生作君妇,只愁清不到梅花。”由此可见,时人对他诗才的推崇与看重。

张问陶的文学之路走得还算顺畅,而他的情感之路却经历了一点挫折。好在,挫折过后,他很快就遇到了他的知音爱情。

乾隆四十九年(1784),张问陶年二十一岁,他娶妻周氏。婚后两年,周氏和其所生之女因病亡故。此时的张问陶不仅承受了丧妻丧女之痛,还要承受着“仅求衣食亦无缘”的贫困。就在张问陶功名为成,命运乖戾之际,他的才华受到了成都盐茶道林西崖的赏识。林西崖爱慕其文才,于是将自己的女儿林颀许配给他,乾隆五十二年(1787),张问陶与林颀成婚。

林颀,字韵徵,号佩环。她的父亲林西崖,是乾隆时期的举人,后入川为官。林颀幼承父训,不仅工诗善画,而且美慧多情,有“四川才女”之称。她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但文人丈夫张问陶却是最解其情,最懂其意的夫君。所以婚后的他们诗酒唱和,如神仙美眷;而伉俪情深更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爱意缠绵。

张问陶,对于能够娶得林颀为妻子,他不仅有喜悦,更是满意。他曾写诗赞这位才女夫人说:“我有画眉妻,天与生花笔。临稿广寒宫,一枝写馨逸”。而在他的诗《砚缘诗四首》里,他更是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林颀的欣赏与爱意。他这样写道:“袖中已遂襄阳癖,林下犹逢谢女才。娶妇也须无俗韵,生儿应免出凡材。”

张问陶不仅擅诗,而且能画。有一年冬天,他为林颀画像,画像一成,笔下佳人已是美仑美奂,而张问陶却说只是“得其神似而已”。而林颀看到夫君对自己的的用心,于芳心缱绻中在像上题了一诗,诗文这样写道: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痩似梅花。

林颀短短数语,不仅写出了对张问陶才情的欣赏与期许,也写出了自己身为张问陶之妻而生出的快乐和满足,还有骄傲和自豪。张问陶看了妻子的诗后也和了一首:

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

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

张问陶与林颀在诗情画意里享受着婚姻生活的甜蜜与惬意,而他们的知音夫妻也让众多的文士心生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