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82

第82章 薄命如斯

??纳兰性德于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他原名成德,字容若,后为了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他后来又自号楞伽山人。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他的家族——纳兰氏,属于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出生时正是北方的冬天,所以,小时侯又被家人称为“冬郎”。他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卢氏为妻,赐淑人。

卢氏生于1675年,出生在满清福地沈阳。她的父亲卢兴祖是镶白旗人,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出身在这样的名门,自小又受着诗书礼仪的熏陶,这就使得她不仅具有“贞气天情,恭容礼典”的气度,尤其具有 “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大家闺秀的风范。她就如同藏在庭院深深里的一朵含羞娇兰,以自己的娴静与淡淡馨香吸引着纯粹的、忧郁的、高贵的纳兰容若。卢氏不善工诗,但她却以自己的兰心蕙质读懂了纳兰的寂寞,那种“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孤傲的、超逸的寂寞;她更以自己的温柔敦厚读包容着纳兰的忧伤,那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无处诉、无法言说的忧伤。

卢氏是温婉的,更是达里的女子,她不无追问纳兰生在钟鸣鼎食,金阶玉堂之家为何会发出“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慨叹;她也不去逼问纳兰为谁“相思相望不相亲”而忧伤。她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纳兰排遣寂寞与忧伤。就这样,卢氏陪着纳兰“赌书赢茶”打发时间;她陪着他在“花径里,戏捉迷藏”寻找快乐;她给予纳兰“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的浪漫;她更给了纳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的缠绵。卢氏用自己的温柔与宽厚给了纳兰最温暖、最塌实的爱与关心,而纳兰也在卢氏的爱里,一点一点地忘记曾经的孤寂与忧伤。

纳兰的忧伤在一点一点地淡去,寂寞也在卢氏的陪伴下一点一点地远去。于是,纳兰把更多的精力与心思放到了学业上,终于在1676年,22岁的纳兰以殿试二甲第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并被康熙授予三等侍卫。考取上进士以后,纳兰并没有马上被任命官职。这也就使纳兰与卢氏有了更多时间去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轻松与快乐。于是就有了“记巡檐花罢,共梅枝,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然”的柔情;也有了“半月前头扶病,翦刀声犹共银釭”的温馨。他们在吟诗作画里温柔缠绵,在酒盏烛光下卿卿我我。

爱到太多就希望有人分享,情到太深就希望有人来延续。于是那一年,卢氏怀孕了。像所有为人父母者一样,他们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希望这个小生命快点来到,来充实他们的爱与生活。在等待与期盼中,这个小生命降临了,可是,纳兰与卢氏还来不及享受生命降临的欣喜,就面临了卢氏的生命垂危。1677年5月30日,正是一个“寒更雨歇,葬花天气”的日子,卢氏生子海亮,自己却因难产而香消玉殒,撒手人寰。这一年卢氏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原本正是花儿正好,风儿正暖的时节,可她却离开了了。离开了那个让她无限眷恋的纳兰,离开了那个她深爱的细腻如水的纳兰,离开了那个原本就忧伤的纳兰。

卢氏走了,带着那份“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的爱情走了。而留下的纳兰却从此开始了“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的忧伤而悲痛的生活。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