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73

第73章 才子佳人不两全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等,长州(今江苏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而在通俗文学领域里的成绩尤其卓著。他改编《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整理并刊行民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概要》、《情史类略》等书。在由他编写或改写的著作中,最为有名的是被称为“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冯梦龙出身于书香之家,他的哥哥冯梦桂上画家,他的弟弟是太学生,三兄弟都各有才学,所以有“吴下三冯”之说,但又因为在三兄弟中以冯梦龙的成就最大,所以又有“仲者为最”的说法。

冯梦龙少有才气,时人说他“文章霞焕,才辩珠流,天下之仕莫不延颈企踵”。冯梦龙虽名倾当时,但在应举赴考之路上却屡屡受挫。性本爱风流,再加之科考的失意,年轻的冯梦龙走进了青楼酒肆,过着 “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不羁生活。冯梦龙在瓦舍勾栏的生活里消磨着心中的郁郁不得志;在与歌儿妓儿的曲词对唱中对她们寄以怜爱和同情。这其中就有个叫冯喜生的名妓让冯梦龙尤其难忘,后来冯喜生从良,就在她要出嫁的前一晚,她还把冯梦龙叫去与之话别。将别之时,冯喜生知道冯梦龙喜欢民歌,于是留下了《打草竿》《吴歌》的曲词并为其歌唱。关于这一段,冯梦龙后来这样写道:“喜美容止,善谐谑,与余称好友。将适人之前一夕,招余话别。夜半,余且去。问喜曰,子尚有不了语否。喜曰,儿犹记打草竿及吴歌各一。所未语若者独此耳。因为余歌之。”后来,冯梦龙回忆起冯喜生时曾这样说:“人面桃花,已成梦境。每阅二词,依稀绕梁声在耳畔也。佳人难再,千古同怜。伤哉。”对于冯梦龙而言,冯喜生的离去所引起的伤更多是失去知己之伤,而真正让他伤到痛的是一个叫侯慧卿的女子。

侯慧卿是苏州名妓,色艺俱佳。侯慧卿以她的美丽阅着冯梦龙的目,更以自己的智慧与情怀阅着冯梦龙的心。有一次,冯梦龙曾经在妓院问过侯慧卿:“卿辈阅人多矣,方寸得无乱乎?”侯慧卿回答说:“不也,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何乱之有?”这样智慧的女子,却沦落至此,这就使得冯梦龙为其貌倾倒的同时,又添了更多怜爱与相惜!两情正浓的时候,冯梦龙与侯慧卿也曾说执手,也曾说偕老。

可是,现实却并没有给他们偕老的机会。冯梦龙既没有显赫的家世,自己又没有取得功名,潦倒困顿于歌馆舞榭的他根本没有经济能力为侯慧卿赎身。而对于一个女子来说,青楼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痛苦与磨折,她们的青春等不起,她们的痛苦更承受不起!于是从良就成了她们每一个人的期盼,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的!而美丽的侯慧卿自然是有的!她从良了,她嫁人了,但夫君不是才子,也不是冯梦龙,她嫁做了商人妇!

冯梦龙虽是风流性,却是个多情种。所以,侯慧卿的别嫁给予他的打击也是沉痛的!于是,他这样写道:巧妻村汉,多少苦埋怨!偏是才子佳人不两全,年年此日泪涟涟。好羞颜,单相思万万不值半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