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著述涉及史、诗、文、词曲、书画等,十分浩瀚,故《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杨慎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后曾出任两朝首相。杨慎少年时就以聪颖而闻名,他11岁就能诗,12岁时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文章一出,就引起时人的惊叹。1511年,杨慎在二十四岁时以殿试第一的成绩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杨慎是个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人,当他看到当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不务朝政,完全沉浸在女色当中的时候,他敢于直谏。1517年,他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朱厚照却不予理睬,依然在通宵酣饮里过着侈糜的生活。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实在气愤不过,于是在写下“紫塞朝朝烽火,青楼夜夜弦歌”的词句后,他称病告假,偕原配夫人回到家乡新都。杨慎回到家乡新都后,他的原配夫人病故。1519年,杨慎娶黄峨为妻。
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1498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黄珂,进士出身,曾任刑部侍郎、工部尚书等中央要职。书香的家庭氛围使黄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能诗文,通经史,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杨慎和黄峨结婚后,他们居住在新都桂湖之滨的榴阁。在他们的住宅附近有一株石榴,每到夏季,石榴花开满树,繁华满眼。黄峨由石榴不开于春季而盛于夏季,想起了自己迟迟才婚嫁的经历。于是写了一首《庭榴》,既抒发了自己独具慧眼得以嫁状元杨慎的欣喜,也写出了婚后两人生活的幸福。《庭榴》诗这样写道: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番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而杨慎,对于这位才识过人的夫人也是情真意笃,赏识有加。在一个金桂飘香的秋天,杨慎与黄峨一起在湖畔赏桂,看看新婚的妻子,杨慎于桂花香气怡人里顺手摘下一枝,插在黄峨的发髻上,看着香花佳人,杨慎有感而写出了这首《鹧鸪天》:
宝树林中碧玉凉,西风又送木犀黄。
开成金粟枝枝重,插上乌云朵朵香。
在花香湖色里,在诗情画意中,杨慎与黄峨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与婚姻的幸福。杨慎在新都的生活是轻松而又自在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此,他更多的是心怀天下。于是,后来杨慎就带着黄峨辞别桂湖,离开榴阁,奔赴京城,以期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宏图。
就在杨慎回京不久,1521年,武宗朱厚照由于嗜酒纵色过度而死。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大臣们根据“兄终弟及”的祖训,由其堂弟朱厚熄继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明世宗授杨慎翰林院修撰,就在杨慎希望新君可以为大明带来新气象的时候,却发生了影响他终生的“议大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