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40

第40章 十年之约

杜牧(公元803-853年),唐朝诗人。字牧之,京兆(今西安)人,他的祖父杜佑做过三朝宰相兼名学者。这样的出身不仅给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而且直接影响形成了他关心国家政治的理想抱负。

杜牧20岁时就已经博通经史,他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杜牧中进士。

中了进士以后,杜牧豪情万状,以期施展自己的政治与军事才华,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为此,他写下了“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豪迈诗句。可惜,杜牧生活的年代,已是江河日下的晚唐,他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杜牧在中进士后,并没有在京任职,他先是入跟随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后又随其赴宣歙观察使,并成为其幕僚。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杜牧一度消沉愁苦,于是他就在酒肆与青楼中流连释愁。太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下任书记之职,掌管文辞事务。那时的扬州尤其繁华侈糜,三十岁的杜牧经常混迹于酒肆与青楼中通宵达旦不归。牛僧孺欣赏杜牧才干,也知道他因为才华不得施展而苦闷,所以对他也并不多加干涉。但又担心他出现意外,于是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要检点自己,说完后拿出手下发给他,向他报告杜牧平安的帖子,整整装了一匣子,杜牧见此,又愧又羞。于是写下绝句《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一出,杜牧的风流放荡与他的才华一样,为人所传诵。太和末年(公元835年),杜牧到宣州任幕职,他听说湖州风景秀丽,美女如云,于是专程前往游玩。湖州刺史早就听说杜牧的文才与他的风流逸事,于是就杜牧安排了听曲、宴饮的娱乐,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杜牧到处游赏观光。偶尔还带着绝色的歌女与杜牧听歌赏曲,每每这个时候,杜牧也都意兴阑珊。

一天,厌倦了繁华热闹的杜牧一个人到郊外游玩,就在山光秀水间,他看到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少女走过来,看那少女也不过十岁出头的样子,虽穿着荆钗布裙,却难掩其眉目间的天生丽质。阅尽繁华的杜牧马上被女孩身上的轻灵与纯净所吸引,于是他快步走上前去,对妇人说自己想要娶这个女孩为妻。杜牧的话惊得妇人连连摇头,说女孩的年龄太小,还不到谈婚的时候。杜牧赶紧解释说,自己说娶女孩为妻也是以后的事,只不过,现在可以把婚事定下来,等到十年后女孩长大成人,杜牧再前来迎娶。就这样,杜牧下了聘礼,并与妇人写下约据,约定双方以十年为期限,等到杜牧十年后来湖州做刺史时,双方嫁娶。如果杜牧十年没来,姑娘可以嫁给别人。

就这样,杜牧一次出游,结下了一场良缘。杜牧带着一个约定,一个期待离开了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