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必修的10堂课
11178400000002

第2章 第二课 寻求创业机会

“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中曾有这样一段传奇:当年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一日,一条大河挡了他的去路。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可奈何。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停在原地怨声不断。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此时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他的一个“思考制胜”法宝,是这样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果然,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没有人吝啬一点小钱而不坐他的渡船过河,很快,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李维斯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买了工具便开始淘金。没过多久,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他刚理论几句,那些人便失去耐心,一顿拳打脚踢。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的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在刚到西部的那段时间,他多次被欺侮。终于,最后一次被人打之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制胜法宝”。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主意——卖水。

西部不缺黄金,但自己似乎无力与人争雄;可西部缺水,却没人注意到这一点。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慢慢地也有人加入到卖水的新行业中,再后来,同行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最后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卖水的地盘归我了。”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在原地卖水,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砸烂了。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再次强行让自己振作起来,不断对自己说着: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终于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洗干净做衣服,就这样,他缝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创业课堂”用心发现机会

居里夫人曾说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

狄更斯认为:“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欺迈尔斯认为:“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创造吧。”

机会是一种可能性,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隐蔽性强,创业机会也是如此。机会需要自己寻找,而不是等它降临。世界上并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它意味着创业者发现存在着的创业机会并使之形成自己所理解、认识的事物。

市场经济刚起步时,机会特别多,好像做什么都能赚钱,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和能力。但如今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场竞争宣告“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时代”。要想在茫茫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基本法则:机会总是青睐那些善于识别机会并且能够抓住它的人。因此,创业机会必须靠你自己去发掘。

通常情况下,创业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去寻找创业机会:

一是满足市场需求。丰田公司开拓美国市场时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以学习英语为名,在一个美国家庭借住。奇怪的是,这个日本人除了学习以外,每天都要做笔记,将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部记录下来。三个月后,日本人回去了。没多久,丰田公司就推出了一款针对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轿车,一经投放,立即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青睐,大获成功。

创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市场营销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分析市场需求,然后基于市场需求生产制造自己的产品。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赢在中国》解答选手问题时,就如何寻找创业机会说:“有一个原始的公式,就是看人的需求在哪里。我觉得其实不要去看产业,不管是做房地产的,做连锁的,还是做互联网的,产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需求在哪里,人的欲望在哪里。”

陈天桥所创办的盛大网络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他 1999年创办盛大, 2000年得到中华网 300万美元的投资。 2001年,盛大先后代理运营了《传奇》、《新英雄门》、《疯狂坦克》等多款网络游戏,快速切入当年并不为外界看好的网络游戏业,而陈天桥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1999年,在互联网热潮中,陈天桥捣腾出了 50万元的启动资金,组建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 stame。com,以动画、卡通为主,还开创了“天堂硅谷”的虚拟社区 (当时尝试的虚拟社区就是日后网络游戏的前身 )。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这家国内最早从事专业网络卡通的商业企业,在短短几个月里竟拥有了 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

此时 Actoz SOFT的韩国公司来到上海,寻找网络游戏《传奇》的运营商,经上海市动画协会推荐,该公司与盛大在 2001年 6月 29日签订授权协议,盛大用 30万美元的入门费和 27%的分成获得运营权。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个月,《传奇》的投资就已经完全收回。也就是说,陈天桥的个人财富,从那时起爆炸式地积累了起来。从 2001年 11月底开始,《传奇》开始收费,在不到 3年的时间里积累了 40亿元。新兴的网络游戏是一个暴利行业,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陈天桥做网络游戏不足 3年,身价就高达 40亿元。

在胡润 2003年《中国内地百富榜》中对陈天桥的评价是:“凭借《传奇》游戏,陈天桥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演了自己人生的传奇。超过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新任中国首富。短短 5年的创业时间,他的财富飙升了 18000倍!”

盛大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及时地为网络玩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用陈天桥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的游戏代理商,以 15块钱的价格把碟子卖给你,就什么都不管了。但是盛大一有了收益,就马上花 500万设立了 call centre(电话中心 ),受理玩家的投诉。我们还在全国设立了客户服务体系,一般在 24小时内就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再比如说我们的 Esales(网上销售 )模式,我们的密码保护系统,这在当时的电玩业是很少见的,玩家觉得,终于把他们当人看了。”正是因为发现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弊端,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改进,陈天桥才会像他的游戏《传奇》一样获得了传奇的成功。

寻找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去发现和体会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或生活中的难处。创业是否成功,就在于你能不能发现这些潜在需求,并将满意和愉悦及时奉送给有这些需求的人们。找出盲点中的盲点,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创意的灵感;找出热点中的热点,财富就会离你不远。

机会不能从所有顾客身上去找,因为共同需求容易被发掘,已很难再找到突破口。实际上每个人的需求都有差异,如果我们时常关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能从中发现创业机会。因此,在寻找创业机会时,如果把顾客进行分类,认真研究各类人群的需求特点,机会就容易被发现。

迈克尔·戴尔 16岁开始做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过程发现,愿意订阅报纸的大约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刚结婚的;另一类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通过调查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得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他当年就挣到了 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了他日后创造“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二是变化就是机会。在市场上,唯一不变的规律是变化。而发现、辨识与把握创业机会则是创业的第一步。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农夫,花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这里无论栽培果树还是养猪都不合适,这里盛产的唯有一些小橡木和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不如把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换成财富,善用这些响尾蛇。

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但他真的开始制造响尾蛇肉罐头。几年后,他的生意异常红火,每年到农场参观的人达到数万。他把从响尾蛇毒牙中抽取的毒液卖给研究所做抗毒剂研究;蛇皮是鞋子或手提包的材料,可以高价出售;蛇肉罐头也深获人们喜爱而行销世界各地,连村名也改成“佛罗里达响尾蛇村”了。

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基本的素质要求就是明势。

势,就是趋向。对一个创业者来说,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小到一个乡镇芝麻小官的去留,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在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与创业的成败有莫大关系。做对了方向,顺着国家鼓励的层面努力,就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说,某个行业、某类型企业,国家正准备从政策层面进行限制、淘汰,你偏赶在这时懵懂地一头撞了进去,一定会鸡飞蛋打。

一个台湾的电脑主板厂家在内地建厂,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生产,有一些零配件,以及一些生活资源,都要依靠当地人解决。这就是势,有人比喻为“为淘金者卖水”。其实不是卖水,而是大家一起淘金,只不过有的人淘的金块大一些,成色足一些,有的人淘的金块小一些,成色差一些,但最后大家都有钱赚。因此不管做什么,你一定要和所处环境合拍,创业才容易获得成功。

现任欧亚农业董事长的杨斌 18岁以前什么苦都吃过, 1987年他赴荷兰留学, 27岁拥有自己的公司。杨斌的发迹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那时东欧开始剧变,其第一桶金掘自 20世纪 90年代初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如罗马尼亚、波兰等进行的跨国贸易。借东欧剧变的时机,杨斌向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转售中国计划定价、价格偏低的棉线产品,后发展到成衣等纺织品,毛利润大都在 5倍以上,两三年内他就积累了大约 2000万美元的财富。 2001年杨斌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并且排名高居第二。

三是竞争成就机会。如果你能弥补竞争对手的缺陷,那你就有创业的机会。看看周围的公司,你能提供更快、更可靠、更便宜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吗?你能做得更好吗?若能,你也许就找到了机会。

1988年,刘永好出差到广州,偶遇广东农民排着长队购买泰国正大颗粒饲料,令他惊奇不已。他看了看饲料,索要了说明书,与排队的人们摆起了“龙门阵”。回到成都后,他向几位哥哥介绍了生产猪饲料的前途,刘永好说:“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养猪是四川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泰国正大的猪饲料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喂养结构,应该把目光放到更广大的市场上,去搞饲料、搞高科技全价饲料系列。”刘氏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放弃养鹌鹑而转产饲料,并作了详细的战略部署。他们将创收的资金全部投入到这个项目,并聘请 30余名动物营养学专家重点攻关。 1989年 4月,公司自行研发的“希望牌”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问世,一下子打破了正大集团垄断中国高档饲料市场的局面。

四是新知识、新技术催生创业机会。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 2006年 3月 10日的报道, 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揭晓,上榜的中国内地富豪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施正荣排名最前,当年 44岁的他以 22亿美元排名第 350位。

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持股占总股本 46.89%的施正荣在几个交易日之后,其财富俨然超过以往富豪榜上的任何一位。

施正荣从事的创业项目是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生产,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电能,而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几个技术专利。

1988年,施正荣获得了前往澳大利亚公派留学的机会。虽然学物理的施正荣最初留学只是为了见世面,但在澳大利亚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太阳能电池在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于是对此产生了兴趣。

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施正荣以放弃在项目研究中获得工资的代价,从师于当时新南威尔士大学最著名的太阳能光伏科学家马丁·格林。进入实验室后,他暗下决心要超过其他人。几年下来,施正荣已经能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提高到 19%左右,而当时同行的转换率一般达不到这个高度。

接下来施正荣又碰到了好机会:实验室二楼正在研究太阳能薄膜电池,这种技术一旦应用,会带来强大的生产力。施正荣得到导师的允许加入了课题组。 1992年施正荣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5年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并拥有了 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凭借在太阳能领域的研究课题,加入澳籍的施正荣本可以在国外过上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但他却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理想之光。德国等欧美国家,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已发展到居民购买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安装在住宅顶层,白天把生产的电能卖给并联电网,晚上再把电买回来。居民已从电能的单纯消费者,变成生产者 +消费者,而此时的中国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几乎是空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了太阳能发电在中国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敏锐的施正荣看到了这一商机,便回国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施正荣成功创业的关键在于项目的成功,包括项目进入市场的时间、项目的先进性——这等于是在业内设立了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所以,善于发现商机并转化成行动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创业要有好创意,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商机。但是创意只是冰山的一角,没有平日的用心耕耘,机会也不会轻易出现。有一些人将创意的产生归为机会的垂青,也就是运气。研究创意的专家认为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可能产生创意的。无数人看到苹果落地,却只有牛顿能产生地心引力的联想。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他年轻时携妻子闯荡美国之际还是个穷光蛋。为了生计,他和妻子开了一个杂货店卖鸡蛋。摩根卖鸡蛋时常常有顾客抱怨说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他决定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仅不嫌鸡蛋小,反而对摩根的印象和态度也大为改观。原因就在于,摩根的手又大又粗,使得鸡蛋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小了。同样一个鸡蛋,放在女人纤细的手里和男人粗大的手里,却给购买者造成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机会的得来绝不是靠守株待兔,你必须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发现创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早在 20年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打算中国华投资建厂。在与中方代表会面时,美方代表问:如果在华建厂,第一批年产规模有多大?中方代表如实地报出了年产 3万辆轿车的规模。美方代表吓了一大跳,以为是翻译丢掉了一个“0”,因为这个数字对于年产 800万辆车的美国通用来说,实在不敢“恭维”。自此,在华建厂的事情只好作罢。

3年后,德国大众董事长汉思博士来到中国,无意间听到了美国通用在华“无功而返”的事情,他立即与中方签订了建厂协议。不久,德国大众在华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大众汽车很快占领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当时高档轿车的“龙头老大”。后来,美国通用再次登陆中国,看到满大街都是德国大众的轿车,不禁失声悲叹:“我们把一只大肥羊拱手让给了欧洲人!”

其实,无论是商界,还是生活中,许多人都犯过诸如美国通用这样的错误——放弃了看似渺小,但却蕴含巨大“财富”的机会。相信,大凡成功的人,除了有高深的智慧和才华外,还善于发现机会,而这种机会,恰恰是容易被别人遗弃的。

北京万通成立时,潘石屹正在海南万通集团担任财务部经理。当时,随着海南楼市泡沫的破灭,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等人决定将万通移师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锋。有一天,潘石屹陪同怀柔县体改办主任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时,无意间听到旁边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这时,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于是他不动声色地通过各种关系,按照政府要求找到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注册 8亿元,成立了北京万通。就这样,潘石屹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就帮万通拿到了 8亿元的现金融资。潘石屹之所以能拿到这笔钱,绝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商业敏感。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企业家,是否发现了别人尚未看到的商机将决定你的事业前景。我们常说见多识广,识多路广,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以及对市场的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多看、多听、多想能使我们广泛获取信息,及时从别人的知识、经验、想法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增强发现机会的几率。

很多机会都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踏实的人并不是一味等待,要学会为机会拭去障眼的灰尘。在成功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机遇来临之前就发现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断采取行动占有它,那么,幸运之神就会来到他的面前。

把握住创业机会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 2006年至 2007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把握市场机会是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创业要善于把握机会,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俞敏洪在《永不言败》中写道:机会和运气是不一样的。在大街上捡到一百块钱,或者买彩票中了头奖,那是运气。在生活中,我们的运气时好时坏,对运气我们不能强求,运气来了我们快乐地接受,运气走了我们平静地对待。由于运气的不确定性,所以想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无疑是把自己置于了非常不确定的因素中,或者说把自己置于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世界上无数输得精光的赌徒就是最好的例证。很多人把机会和运气混为一谈,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没有机会。其实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成功的机会,有时候稍纵即逝,有时候完全要靠自己去创造,还有的时候需要等待。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可能遍地都是机会;但对于无能的人来说,抱怨就成了唯一能向这个世界证明他的存在的方式。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亚洲首富孙正义,在 24岁创业之前,研究了 40种行业,目的就是要找出最赚钱的行业。所以,只有平时充分准备,才能够在机会来临时及时地把握住。

1997年,成都的房地产业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微利”时代。当别人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越来越难吃的时候,刘永好却察觉到了机会的存在,他认为房地产业正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区间,有利可图。刘永好在萌发进入房地产领域念头的日子里,更多的只是观望与练兵。经过两年时间的论证,刘永好与房地产业的第二次握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1998年,新希望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在成都买下 418亩地,进行规模房地产开发。仅锦官新城的住宅项目,建筑面积就达 4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 12亿元。

好的机会必须以创业者具备良好的资源和能力为前提,加以实践,进而创造利润。

李嘉诚最初是做塑料花的,如果一直做下去,相信他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塑料花销售商,但就不会成为如今的经济超人。正是因为李嘉诚在适当的时候把握住了房地产的机会,成为了房地产的超级巨子;在适当的时候把握住了机遇,成为了港口、货柜、码头方面的巨子;又把握机会成为了信息产业领域的巨子。可以说,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商首富,完全归功于他运用智慧对时势进行了准确的预测和把握,不断调整方向进行创新,求得发展,从而奠定了超人的地位。

机会有时像一个调皮的少女,经常穿着隐身衣来到我们的面前,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察觉到她的存在。

市场竞争的关键不仅是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是率先进入市场。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人们观念之间的竞争。市场机遇转瞬即逝,有时候,把握住了时机,一元钱都能创造一个奇迹;而如果错失良机,纵使你有千万资产都不能免于走下坡路。此刻看来似乎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下一刻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抢得先机往往要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战场上有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商场上也有不花钱就办大事的。

2002年 3月 12日,媒体纷纷报道一则新闻——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原来百度为新浪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但在 2002年春节前,新浪还欠百度一个季度的技术服务费未交。几次催促后,仍未支付。于是,从 2002年 3月 12日晚 7点半开始至 21小时后付费的这段期间,用户只要登陆新浪的搜索引擎,就会出现“因新浪欠费,百度暂停对新浪的搜索服务,如需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 www。baidu。com”。

虽然新浪很快就付费了,但是 2002年 7月 7日,在又一个季度的合作后,新浪宣布终止与百度的合作,转投 Google的怀抱。虽然失去了一个大客户,不过,这次“新浪停机”事件,对百度而言却是因祸得福。

在此之前,李彦宏就一直想从幕后走向前台,从一个为别人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面向大众的公司。但是当时的百度,要如何在低成本运作下迅速提高知名度,吸引人们的眼球呢?新浪停机,正是一个绝好的营销机会,可以借力发力。

其实,早在 2001年 9月 20日,百度就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知名度小,在一大堆网站中,它只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弟”,每天的流量也就是三五万而已。“因新浪欠费,百度暂停对新浪的搜索服务,如需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 www.baidu.com”就这样一句话,让百度的访问量一夜之间冲顶。而后跟进的新闻炒作,让那些没接触过百度的人一下子记住了 www.baidu.com.

2003年 5月 15日,这是一个令所有百度人难忘的日子,也是许多百度工程技术人员的不眠之夜。

当天晚上 10点,百度的工程师在后台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百度的检索量突然大增,这种增长显然不是值得高兴的:同一个词最多被查了 38863次,而类似的恶意查询请求成千上万,短时间内,百度的带宽消耗比正常时期暴增了 25%以上,导致正常用户的查询受到影响,速度变得非常慢,甚至无法响应。

5月 16日,攻击更加猛烈,每秒钟攻击次数高达 1000,据互联网技术专家介绍,每秒钟攻击 100次就属于非常严重的攻击,而每秒 1000次的攻击实属罕见。

黑客采取的是典型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也就是 DDOS攻击,这是一种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大量伪造的服务请求,让服务器累死的攻击手法。从技术上来说, DDOS不像是简单的个人黑客行为,因为 DDOS攻击手段需要多点、同时、大流量攻击来实现,即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响应,以耗尽系统资源为目的,该攻击方式此前曾使全球互联网一度陷入瘫痪。

此次攻击百度的黑客非常狡猾,开始采用直接攻击的办法,遭到百度自动防御系统抵抗后又绕道某著名门户,盗用其名义进行攻击。根据百度分析,此次攻击源地址来自西班牙和英国,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多地点同时对中文网站进行攻击,应当是蓄谋已久。

如果此次百度被黑客全线攻破,那么绝大部分中国网民将无法在由百度提供搜索服务的雅虎中国、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上查找任何东西,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百度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技术恶战。这是考验百度的技术水平和危机处理能力的时候了。

百度的众多相关技术工程师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赶到公司。在合作伙伴的配合下,这种“披着羊皮”的攻击于 5月 17日下午 4点左右停止,但这时黑客却彻底撕下面具,开始短兵相接,大量的无谓检索依旧铺天盖地。为保证服务,百度调动数十名工程师应战,以维护系统的正常服务。

直到 5月 18日下午,黑客的攻击才被完全击退。从发现攻击开始,这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持续了 66个小时。从发现黑客到击退黑客的时间里,黑客始终被百度技术人员围困在后台,难有作为,前端网民在百度和百度客户网站上的检索并未受到影响,各大门户的检索服务也运转良好。

每一次危机,其实都是一次机遇,把正确处理危机可以借此提升自己,把握不好则会被打倒。百度的技术和技术团队在这次黑客攻击攻防战中得到了检验,也向外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这比自卖自夸式的广告宣传效果好得多。于是,百度邀请媒体,借这件事情又热炒了一把。最终,百度没有花一分钱,损失轻微,且黑客和媒体又一起替它做了一回免费的形象宣传。

作为一名科学家,专长是技术;作为一名创业者,尤其是技术型创业者,必须知道产品要拿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会有人关注、有人购买。施正荣对这两个角色转换的把握,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于行业的熟识和专注上。

1998年德国政府提出开始实施家庭太阳能发电 10万屋顶计划,争取从这些屋顶上取得 300兆瓦太阳能。施正荣知道,早在 1997年,欧盟就发表了《可再生能源白皮书》,宣布到 201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达到 12%。

在尚德的第一条生产线即将投产之际 (2001年 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把太阳能作为主要的替代能源,鼓励民间使用太阳能发电,致使太阳能电池需求爆炸式增长。由于建一条生产线的周期需 20个月的时间,这一突然膨胀的市场让许多厂商措手不及,于是施正荣的机会来了。进军相对成熟的欧洲市场、培育空白的国内市场,成为施正荣市场策略的第一步。

但是进军欧美市场是需要技术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尚德的太阳能电力设备在德国市场并不是单纯以价格取胜。他们的中国太阳能设备,是针对欧洲标准、德国标准而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很高。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尚德:“抓住了欧美市场政策机遇。很多欧美国家的太阳能光伏产能不足,而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不仅遇到了很好的海外市场机遇,同时又有制造优势。”

在以质量取胜的欧洲市场中,如果价格上有稍许优势,质量又确实过硬,产品自然畅通无阻。施正荣正是凭着对市场的寻找和理解,对产品技术的严格要求,对时机的准确把握,让尚德的太阳能产品唱响了欧美市场。

施正荣曾经说过:“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产能的扩充使公司赶上 2001年以来全球太阳能产业的飞跃发展。”

2002年 9月,尚德在无锡建成了第一条 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4年的总和。 2003年 6月、2004年初、 2004年 8月,施正荣又三次向董事会提交报告,建议扩充产能,最后获得了董事会的同意。

对于资金时刻处于紧绷状态的尚德来说,每一次扩产都意味着极大的风险,稍有失误就全盘皆输。但从结果来看,施正荣当时的决定是建立在对于自身控制能力的把握之上的。

在这个结果决定一切的时代,施正荣如果在战略上摇摆不定,行情突然好转后,产能扩张又跟不上,那么就会失去抢占市场的机会。施正荣的成功让过去的冒险成为了值得歌颂的事迹。但不可否认的是,冒险却是施正荣对于未来有着明确判断力的一种合理表现。在解决资金和产能的悖论中,以貌似急智实则明智的举动,实现低成本扩张,也是一名成功创业者的天然素质。

中国有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山上的柴是永远也砍不完的,否则,如果砍柴的人很多而柴很少,等你慢腾腾地把刀磨好了,柴也早已被别人砍光了,你只能徒有一把快刀望山兴叹了。所以刀要尽量“快”磨,磨刀不能误了砍柴的时机。拖拖拉拉、畏首畏尾、不敢决断是创业的大忌,这会让你一次次错失良机。

有时候,我们虽然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却没有走进陌生而奇妙世界的勇气。因为没有勇气,多少美好的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抓住创业机会需要我们全力付出。

谁也阻挡不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潮流和趋势面前,谁能先改变别人的观念,谁就拥有了市场。在信息时代和商机时代,信息和机遇相随相伴,机遇不仅垂青于有思想、有准备的人,更垂青于敢于尝试的人。

在财富道路上,梁伯强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曾经几次被命运打倒在地,但每次又倔强地爬了起来。他积累的财富几度灰飞烟灭,但又一次次在他“再来一次”的决心中重新聚拢。 1998年,或许是出于感动,命运改变了对梁伯强的态度,开始对他有所眷顾。这年 4月的一天,梁伯强在一张别人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偶然读到《话说指甲钳》一文。文章说, 1997年 10月 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说:“(你们 )要盯住市场制品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文中还提到,当时朱镕基还特意带来 3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和美观的造型,并以此为例,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希望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使产品档次、质量尽快提高。

读到这篇文章,梁伯强眼前一亮。他了解到,这件事令当时国家轻工部压力很大,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轻工部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地区召开了几次会议,寻求突破这个问题的方案,但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梁伯强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兴奋,因为他做了 10多年的五金制品,这正是他擅长的事情,他知道机会来了。他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现在,梁伯强已被称为“世界指甲钳大王”。一个历经坎坷的创业者,在蹉跎了半辈子后,终于靠自己的一次敏悟改变了命运。当然,他的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明势与借势。他借的是朱镕基讲话之势,借的是轻工部“老房子着火”之势,因而一鸣惊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会感慨如果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无论过去是辉煌还是凄凉,上帝都不会给我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壮丽多姿。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机会是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所以,要把握时机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以自己的这万分之一的力量,希望把“机会”的运行改变为有利于自己的一刹那而已。

强者创造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愚者丧失机会。

创业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一般大家所认为的好机会,往往不是你的机会,“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做的便是蠢材。”所以,创业的第一要诀就是眼光独到、多动脑筋、超越常理、出奇制胜。

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跟风,但是要想找没有人做过的生意,几乎不可能。所以,要创业,首先要会解析这个时代的趋势,审时度势是创业者首要的基础性功课。

什么是趋势?趋势是现在没有将来会有,现在少将来多,现在多将来会普及的东西。

提起趋势,人们自然会想到流行及时尚。其实趋势往往出现在流行之前,而当流行盛行之时,趋势已成泡沫。只有滤去时尚的泡沫,才能把握真实的趋势。

史玉柱当年在房地产火热时进入房地产领域,在保健品行业火热时进入保健品领域,其实他抓住的只是时尚,而不是趋势。时尚就像海洋中的波浪,而趋势则是海洋中的大潮。时尚是短暂的,趋势是长远的。追逐时尚,只能获一时之利;把握趋势,则可以财通三江。

例如,1992年的股市风潮、 1993年的房地产热、 2000年的网络大潮等等,无不充斥着时尚的泡沫,多少企业、多少人追赶这些热潮,又有多少企业、多少人折戟沉沙。如今,股票热浪退去了,房地产热潮过去了,网络大潮落幕了,追赶这些热潮的人大多已被淘汰,但股市、房地产、网络经济仍在发展,这些趋势都是在热潮出现之前就出现了的。走在趋势前面的人能获得丰厚回报,而盲目的时尚追逐者常常被撞得头破血流。目光远大的企业家只会顺应趋势,而不是追逐时尚。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最关键的是要善于洞悉趋势的变迁,抓住机遇。成功者不是那些抗拒潮流的人,而是能预测大势并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的人。

杰克·韦尔奇曾谈到 GE公司两桩最赚钱的买卖。一桩是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铢的汇率几乎崩盘,没有人愿意在泰国制造汽车,但韦尔奇认为,泰国人最不愿意放弃的东西就是汽车,他们哪怕卖了房子也不会卖掉汽车,所以就在泰国收购了很多汽车的产能。在泰国经济下滑的时候,去收购那些汽车的产能,人们都认为通用电气公司疯了,但没过几年,随着泰国经济的复苏, GE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另一桩是在“9·11”事件之后,当时美国的航空业处于历史最低谷,很多飞机航班都停飞了,乘客数量大幅度减少,因此当时飞机的售价也大大下降,很多飞机被停放到沙漠当中,因为沙漠里面没有降雨,空气湿度比较小,飞机不易生锈。但此时的 GE却在美国收购了很多这样的飞机,使公司拥有的飞机数量居世界第一。后来美国航空业复苏,飞机售价大幅上升, GE又因此赚了一大笔钱。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成功人士不仅能比常人抓住更多的机会,他们还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当 IBM大型机一统天下之时,哈佛大学学生比尔·盖茨偶然看了一本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报道,他敏锐地感觉到电脑的小型化是必然趋势,而电脑软件的发展前景必将超过硬件。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哈佛大学的毕业文凭,投身电脑软件的开发。果然,时代大潮的发展证明了他对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IT业蓬勃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比尔·盖茨则成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除了知识、人脉,除了微软软件公司很会行销之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发现了大部分人没有发现的行业,这个关键就叫做眼光好。”

微软公司设计的软件是给微小型电脑使用的。 25年前,当 IBM的一台电脑有我们整个房子这么大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预见 25年之后,我们的桌子上会摆一台小型电脑,所以说他的眼光具有前瞻性。比尔·盖茨时常说:“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掌握资讯重不重要?事实上这个不太重要,掌握未来的趋势才是更重要的!”

生意场上,眼光往往能起决定性作用。很多创业英雄,都是依靠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挖到“第一桶金”的。

1984年,苏宁电器的创始人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中国出现“下海”热,年轻的张近东也跃跃欲试,他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 10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决定: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年 12月,27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了一个面积不足 200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他下海第一年就收入 6000万元,纯利 1000万元。

在当时南京的国有大商场眼中,民营的苏宁无疑是半路杀入空调业的“程咬金”。 1993年,“八大商场”联合发动空调大战向苏宁发难,宣称将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如果哪家空调厂商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面封杀该品牌。这场商战是中国家电业第一次在卖方市场中出现的“价格战”,不过苏宁反而一战成名,凭借平价优势,使当年的空调销售额达到 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最终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

但好景不长, 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经营电器也从单一的空调逐步扩大到综合电器。

2000年是苏宁电器的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 1500家分店”的连锁进军口号。

张近东说:“当时我们对连锁都很陌生, 2000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国开出 1500家店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同行嘲笑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苏宁不仅实现了全国连锁,而且全国的零售同行都在学习苏宁走连锁化的道路。”谁也不会想到,当年一家不起眼的“小门面”如今成了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了“中国连锁风云人物”。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愿意的人,潮流领着走;不愿意的人,潮流牵着走。”机会就是别人没有的,先人发现的,与人不同的。可以是质量的、功能的、外观的、设计的、成本的、模式的、规模的任何一个方面,总之是要高人一筹、优人一档、强人一处。如果你能选定一个趋势性的行业,成功创业就有更大的把握了。

在产品过剩、需求饱和的条件下,市场机会将越来越稀缺并难以发现。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挖空心思地去追寻那些需求高速增长、前景远大的市场机会,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呢?

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观点是:需求是企业家创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假如世界上没有录像机,大家是不会产生对录像机的需求的,没有 DV的时候人们也没有 DV的需求,只有当这个产品出现时,人们才有这个需求。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已经创办中国黄页网的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曾这样评价这段经历:“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使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 15%的顶尖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中小私营企业发达的浙江,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除此之外,现实的考虑是: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而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但这些小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则可以直接将商品带到美洲、欧洲。于是,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 15%大企业,只做 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 马云说。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 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 B2B模式,即便在今天的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 8.9万个; 2000年达到 50万;在 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网站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 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创业者所要捕捉到的市场机遇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一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既是威胁又是机会,有时候,企业会感到力不从心,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在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另一些时候,竞争的对手众多,如果改变一下方式,则可以创造出另一种需求,创业者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势篇》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大凡打仗,一般都是用奇兵抗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止。战场与市场竞争虽不尽相同,但是高明的创业者也独具慧眼,在市场竞争中,先知先行,为同行之所未想,为对手之所不能,出奇无穷,使经济实力蒸蒸日上。相反,你能人亦能,你有人亦有,满足于一般经营,对市场机遇熟视无睹,则必有倒闭破产的危险。但是,不断出奇品,攻市场之不备,出顾客之不意,都须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市场实际和企业的实力。企业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能捕捉到更多的市场机遇。

一次偶然逛街,江南春突然对徐家汇一个商场门口张贴的广告产生兴趣,为何不把这些广告变活?一个创业计划就此诞生:把电视广告从家中带到他们经常去的其他地方,并且通过在不同场合设置视频广告,帮助广告主将信息传达到不同的目标人群中,从而大大提升传播的有效性,避免大量的媒体预算浪费在错误的人群中。凭着这样的理念,江南春首先想到的是利用高档写字楼里的电梯,让人们在等电梯的时候观看广告。

江南春将目标锁定在月收入 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的三高人群。在他们每天至少 4次等候电梯的短暂时间中,形成强制性的广告效应,成本却只有传统电视广告的 1/10,这是广告领域里的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

2003年 5月,江南春注册成立分众传媒 (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并出任首席执行官。正如《福布斯》杂志所描述的:江南春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当地最高档的写字楼,将剩下的市场空间留给了随后出现的模仿者。

江南春说:“我的看法是,首先要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你原有的经验,然后以颠覆性的思考模式,去颠覆原有行业中的价值基础,发现自己的价值。分众如果坚信这个世界上电视是属于夜晚的、属于家庭的,那就没有今天。分众想的事情是既然电视属于夜晚,为什么在人们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亢奋的白天没有户外电视广告?为什么一个人 8小时在家里,有 16小时在家庭之外,却没有户外电视广告?所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白天的户外电视广告,它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如果有人坚信媒体一定是要有内容的,那分众就说为什么媒体不可以只有广告,纯广告就会失去注意力吗?不见得吧,如果我换一个角度说广告什么时候会被人看,当一个人处在比看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他就会看了。”

如果你以为户外广告关键是地点,就是坐落在淮海路徐家汇,坐落在外滩才是好的,当我们 2002年想起再次创业的时候,发现徐家汇屋顶上都是广告,然后淮海路每十米一个,已经看不清谁是谁了,外滩都在拆没有人在建,然后我们又失业了,我们怎么办呢?我说不要去想地点,中文系的人想什么?想人,人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轨迹的,如果你去想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去过徐家汇正常吗?很正常,一个礼拜没回家正常吗?不正常。

家庭的电梯海报它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去过写字楼正常吗?不正常。所以你在写字楼创造一个联播网,它就会每天跟你相遇,所以你发觉原来生活圈把广告植入到人们的生活轨迹当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一直说媒体是大众的,为什么它一定不会向一个特定的受众传播呢?其实市场本身是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你怎么洞察,第二你对现有经验的怀疑,第三是颠覆性思考,你可能会发现属于你的商机。

分众的楼宇电视广告诞生于江南春的一闪念,其实任何所谓的灵感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和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他 10年的广告生涯就是一个积累过程,使他更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广告主希望什么,广告媒体能够做什么,也使他在整个广告传媒产业的范畴上做很多的思考。

逆向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常被称为颠倒原则的运用。就是从反方向来思考问题、设想方案,能增强思维能力优势创新,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值。人们常常由于思维定势的羁绊,习惯于顺向思维,竞争者同样也存在思维定势的局限,如果企业能打破这种局限,在竞争中必然领先一步,不战而胜。

张近东对于苏宁电器取得的成就曾感慨地说过:“观念是制约中国人赚大钱的最大阻力。要有一种创造财富、赚取财富的动力,并快速地付诸行动,不要怕失败,跌倒了再爬起来。如果一味地求稳怕输,很难成功。”

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多数人只会等待机会的到来,却不具备创造机会的眼光。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要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就不再怀疑,立即勇敢果断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只要一到他们手里,就能够随心所欲,大获成功。努力挖掘你的创造力,围绕你的事业让思维不受拘束地展开联想。一个好点子、好创意往往能使你的经营之路柳暗花明,财富属于那些既有创意而又能把新观念付诸行动的人。

“创业指南”评估创业机会

有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和点子,对创业充满信心。有想法、有点子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个大胆的想法和新颖的点子都能转化为创业的机会,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好的商业机会呢?

《21世纪创业》的作者杰夫里·A。第莫斯教授提出,好的商业机会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它很能吸引顾客;第二,它在你的商业环境中行得通;第三,它必须在机会之窗存在的期间被实施 (机会之窗是指商业想法推广到市场上去所花的时间,若竞争者已经有了同样的思想,并已把产品推向市场,那么机会之窗也就关闭了 );第四,必须有资源 (人、财、物、信息、时间 )和技能才能创立业务。

第莫斯认为:在评价时,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按重要程度将以下因素分为关键因素与重要因素,对其中关键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任何因素都必须达标,否则创业机会就可能存在严重缺陷;此后,将关键因素与重要因素混合在一起,按重要程度设定权重,进行定量分析。

1.

行业与市场

市场容易识别,可以带来持续收入;

顾客可以接受产品或服务,愿意为此付费;

产品的附加价值高;

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大;

将要开发的产品生命长久;

项目所在的行业是新兴行业,竞争体制不完善;

市场规模大,销售潜力达到 1000万至 10亿元;

市场成长率在 30%—50%,甚至更高;

现有厂商的生产能力几乎完全饱和;

5年内能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达到 20%以上;拥有低成本的供货商,具有成本优势。

2.

经济因素

达到盈亏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在 1.5—2年以下;

盈亏平衡点不会逐渐提高;

投资回报率在 25%以上;

项目对资金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够获得融资;

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于 15%;

有良好的现金流量,能占到销售额的 20%—30%以上;

能获得持久的毛利,毛利率要达到 40%以上;

能获得持久的税后利润,税后利润率要超过 10%;

资产集中程度低;

运营资金不多,需求量是逐渐增加的;

研究开发工作对资金的要求不高。

3.

收获条件

项目带来的附加价值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存在现有的或可预料的退出方式;

资本市场环境有利,可以实现资本的流动。

4.

竞争优势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

对成本、价格和销售的控制较高;

已经获得或可以获得对专利所有权的保护;

竞争对手尚未觉醒,竞争较弱;

拥有专利或具有某种独占性;

拥有发展良好的网络关系,容易获得合同;

拥有杰出的关键人员和管理团队。

5.

管理团队

创业者团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组合;

行业和技术经验达到了本行业内的最高水平;

管理团队的正直廉洁程度能达到最高水准;

管理团队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

6.

致命缺陷

不存在任何致命缺陷。

7.

创业者的个人标准

个人目标与创业活动相符合;

创业者可以做到在有限的风险下实现成功;

创业者能接受薪水减少等损失;

创业者渴望创业这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为了赚大钱;

创业者可以承受适当的风险;

创业者在高强度的压力下状态依然良好。

8.

管理与现实的战略性差异

理想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管理团队已经是最好的;

在客户服务管理方面有很好的服务理念;

所创办的事业顺应时代潮流;

所采取的技术具有突破性,不存在许多替代品或竞争对手;

具备灵活的适应能力,能快速地进行取舍;

始终在寻找新的机会;

定价与市场领先者机会持平;

能够获得销售渠道,或已经拥有现成的网络;

能够允许失败。

“创业思考”不要放弃创业机会

成功的人生不能没有机遇。机遇能让一个不名一文的人获得无穷财富,也能让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建功立业。成功的机会,生活公平地给予了每一个人,只不过,积极主动者抓住了它们,而消极怠慢者则与它们擦肩而过。

机会通常不会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如果那样,很多人都会发现。有时候,机会只会露出一点蛛丝马迹,只有具备慧眼的人才能发现它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关键在于你的那双眼睛能否发现它们。这好比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屋外阳光灿烂,窗户或门透进一丝光亮,这时,你需要找到一个缺口。

人生并非坦途。在每一个人流熙攘的十字路口,也许你会碰到红灯,或者绿灯,又或者黄灯。真正的成功者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机遇,他知道什么时候把果断勇敢留给绿灯,把审时度势留给黄灯,把耐心等待留给红灯。

“创业测试”你是否具备把握机会的才能

1.测试内容

有个年轻的异性向你问路,他 (她)要去的地方正好与你相同,你会怎么向他 (她)指路?

A.告诉他 (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很详细地告诉他 (她),再从后面跟着

C.你会默默地带他 (她)到目的地

D.告诉她走法,自己另走一条路

2.测试解析

选择 A的人: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一种缘分,你能与他 (她)同行,可以说是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你做事负责,也能有涵养地为对方着想,懂得尊重别人。

选择 B的人:你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得很清楚,但不会只告诉人家方法,而自己摆脱。你喜欢跟在人家的后面求安全,也许由于这种原因,使你容易得到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择 C的人:你是个只顾自己,自求满足的人。你无视对方的困难,而一味强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树敌;但因为你的态度强硬,也有不少人会跟着你走,是属于政治家型的人。

选择 D的人:你是一个意志软弱、讨厌人家误解或低估的人。一旦被人请托,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感到厌烦。你没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没有敌人,是个作风相当独特的人,所以有时你会让机会白白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