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06

第6章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的季节性和环境性较强,多在秋冬和春季发病。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哮喘”的范畴。中医常把它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主要临床表现为哮喘,呼吸困难,咳嗽,咳粘液性痰。发作时常可见端坐呼吸,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出冷汗,口唇青紫,表情痛苦。喘咳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以后逐渐缓解。哮喘患者应该认清哪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自己的呼吸管道,尽量避免接触。哮喘病人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清洁和空气流通,因为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是引致哮喘病发的主要致敏原,所以应该勤加打扫,减少空气中的尘埃。本病相当于中医“哮证”范畴。其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发作期分为:①寒哮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如塞,咳不甚,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②热哮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缓解期分为:①肺虚证:以自汗,怕风,易感冒等为主症,治宜补肺固卫;②脾虚证:以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等为主症,治宜健脾化痰;③肾虚证:以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悸,脑转耳鸣,劳累后易发为特点,治宜补肾纳气。

半夏定喘汤

“组成”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2克,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15克,桔梗、杏仁各10克,麻黄、甘草各9克,生黄芪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利湿,祛痰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热哮者加生石膏20克,天竺黄10克;寒哮者加干姜、细辛各9克;兼有血瘀者加赤芍、川芎各10克;发热者加柴胡、鱼腥草各12克。

宣肺平喘定哮汤

“组成”射干、紫菀、半夏、柴胡、丹参各15克,炙麻黄5克,款冬花、前胡、枳壳、郁金各10克,桔梗、生甘草各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2周为1个疗程。寒饮阻肺型加细辛4.5克,泽漆30克;痰热阻肺型加桑白皮、黄芩各15克。

麻杏葶苈平喘汤

“组成”麻黄10克,杏仁、葶苈子、地龙、法半夏、大枣各15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3次,取药汁混合。

“功效”温肺化饮,降气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益肺平喘汤

“组成”红参、杏仁、半夏、甘草各10克,生黄芪、生山药各20克,百合、白术、厚朴、桔梗、炙米壳各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肺护卫,宣肺定喘。

“用途”适用于肺气虚型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升陷汤

“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柴胡、升麻各9克,桔梗、桑白皮、杏仁各10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益肺肾,升清降浊。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补肾平哮汤

“组成”蛤蚧粉5克,熟地黄、胡桃肉、淫羊藿、代赭石各15克,沉香3克,紫河车粉6克,银杏、川乌(先煎)、杏仁、椒目、甘草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肾纳气,宣肺平哮。

“用途”适用于肾虚型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活血化瘀汤

“组成”丹参、泽兰、地龙、生山楂、虎杖各30克,大黄10克,降香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降气定喘。

“用途”适用于顽固性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疏肝解郁汤

“组成”柴胡、白芍、香附、五味子各12克,川芎、青皮、陈皮、半夏各10克,沉香6克,地龙15克,全蝎3克。

“制法”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

“功效”疏肝解郁,解痉止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温阳补肾汤

“组成”陈皮、半夏、淫羊藿各10克,茯苓、党参、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各15克,炙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阳补肾,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慢性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4日为1个疗程。

纳气平喘汤。

“组成”熟地黄、丹皮、泽泻各9克,茯苓、五味子各12克,山药25克,山茱萸15克,补骨脂10克,胡桃肉15枚。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肾,纳气,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剂为1个疗程。

蛤蚧咳喘散

“组成”蛤蚧1对,高丽参15克,款冬花、杏仁、苏子、紫菀、陈皮、半夏、茯苓各90克,补骨脂、胡桃肉、五味子、紫河车、杜仲、桑寄生、白术、炙甘草各120克,丁香30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

“功效”补肾纳气,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龙胆截喘汤

“组成”地龙20克,胆南星、北杏仁、桔梗、防风各15克,瓜蒌10克,枇杷叶12克,甘草8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宣肺,利气,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三子陷胸汤加减方

“组成”苏子、葶苈子、白芥子、半夏、黄连、黄芩、川贝、杏仁各10克,瓜蒌、桑白皮各15克,羚羊角粉(冲服)1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化痰,纳气,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七味都气丸加味方

“组成”熟地黄10~15克,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五味子、僵蚕各10克,丹皮、石斛各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滋肾纳气。

“用途”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肾阴虚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止喘洗足方

“组成”鱼腥草60克,苏子30克,五味子20克,地龙30克,鸡蛋2个,沉香10克。

“制法”以上前5味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加入沉香稍煎,取出鸡蛋,去渣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止喘。

“用途”适用于名种类型的哮喘的辅助治疗。

“用法”吃鸡蛋,取药汁温洗双足,每晚1次,10天为一疗程。

麻黄苏子姜熨方

“组成”麻黄150克,苏子150克,老生姜150克,面粉150克,白酒适量。

“制法”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生姜捣烂,再加入面粉一同和匀,下锅炒热,加白酒少许拌炒至热,用消毒纱布包裹备用。

“功效”宣肺散寒,降逆止喘。

“用途”适用于寒性哮喘。

“用法”热熨背心部,冷则加白酒少许再炒再熨,每日热熨10~15分钟,每日热熨1次。

寒喘散

“组成”麻黄15克,细辛4克,苍耳子4克,延胡索(醋炒)4克,公丁香3克,吴茱萸3克,白芥子3克,肉桂3克。

“制法”以上8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即可。

“功效”散寒平喘,止咳化痰。

“用途”适用于寒喘,症见胸闷喘急、咳嗽、吐痰清稀色白、喉间痰鸣等。

“用法”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药棉包裹如小球,敷塞脐孔,再用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10天为一疗程。

补骨脂茴香散

“组成”补骨脂、小茴香各等量。

“制法”以上2味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即可。

“功效”补肾纳气。

“用途”适用于虚喘,症见哮喘日久、肾不纳气、气喘、喉间有哮鸣音、动则喘甚。

“用法”药末敷于脐孔,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一疗程。

三白硫甘散

“组成”白芍20克,白术20克,白矾粉10克,硫黄粉50克,甘草50克。

“制法”先将白芍、白术、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2次,煎液合并浓缩成膏,再加入白矾粉和硫黄粉,烘干后研为细末,备用。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用途”适用于哮喘缓解期。

“用法”取药末200毫克敷于脐部,然后用软纸片覆盖,上以药棉轻轻压紧,再用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

地骨车前芩龙膏

“组成”地骨皮、车前子、黄芩各等分,鲜地龙适量。

“制法”以上前3味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3克与鲜地龙共捣成膏状,即可。

“功效”清热平喘。

“用途”适用于热喘,症见咳喘气粗,痰黄质稠,咯痰不爽等。

“用法”敷于脐部,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桑杏石芩膏

“组成”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

“制法”以上4味共研细末,用凉开水调和成直径约2.5厘米的药饼8个,备用。

“功效”清热平喘。

“用途”适用于热喘。

“用法”分别贴敷于双侧肺俞穴、华盖穴、膻中穴、膈俞穴,外用胶布固定,贴4~5小时取下,每天贴药1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

芥子细辛半夏姜方

“组成”白芥子21克,细辛21克,半夏12克,南星12克,生姜45克。

“制法”以上前4味共研为细末,备用;生姜捣汁,调药末成糊状,摊在6块油纸上,备用。

“功效”温中散寒,化痰平喘。

“用途”适用于哮喘。

“用法”分别贴敷于双侧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外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取下,每10天贴药1次,共贴3次,以暑伏天使用为佳。

二香菖蒲姜方

“组成”公丁香6克,松香3克,菖蒲根20克,老姜6克,樟脑0.3克,凡士林适量。

“制法”以上前5味共研粗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功效”降逆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贴敷于膻中穴、肺俞穴。

芥子元胡甘遂方

“组成”炙白芥子21克,细辛12克,甘遂12克,元胡21克,生姜汁适量。

“制法”以上前4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分摊于直径约5厘米的塑料布中间,备用。

“功效”散寒化痰止喘。

“用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用法”贴敷于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如果贴后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提前取下,夏季入伏后每10天贴药1次,共贴3次,一般连用3年。

止咳平喘被

“组成”麻黄15克,炒萝卜子15克,紫苏30克,厚朴20克,磁石30克,陈皮20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细辛15克,半夏15克,杏仁15克,白前15克,前胡15克,款冬花30克。

“制法”以上14味共研细末,撒在棉花之间,做成棉被,备用。

“功效”止咳平喘。

“用途”适用于咳嗽、哮喘。

“用法”让患者睡眠时盖上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