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15

第15章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病变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也可弥漫到整个胃部,临床常有胃酸减少、食欲下降、上腹不适和疼痛、消化不良等。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一般可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有饱胀憋闷感及疼痛感、恶心、嗳气、消瘦、腹泻等。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状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本病相当于中医“胃脘痛”、“心下痞”、“反酸”等范畴。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致使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终成疾患。若久治不愈,脉络受损,气血失和,阻滞胃络,而致疼痛。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以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为多见。治宜清热利湿、运脾和胃、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益气温中、养阴生津、通络止痛。

健脾调胃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克,代赭石、白术、山药各15克,当归、炮姜、白芍、吴茱萸各12克,木香、乌梅炭、山楂炭、川芎、半夏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中降逆,理气止痛,养血生肌。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服20剂为1个疗程。

苏夏和胃汤

“组成”制半夏、苏梗、党参、川楝子各10克,代赭石30克,大腹皮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降逆和胃,健脾理气。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剂为1疗程。

健脾生肌散

“组成”党参、茯苓各2.5份,白术、制附子、黄柏、益智仁各1.5份,半夏、苦参、地榆、明矾、川厚朴、槟榔各1份,生甘草0.5份。

“制法”将上药按比例用量净化后研末,每次服10克,早、午、晚饭前30分钟服用。3~4周为1疗程。

“功效”健脾生肌,消食解毒。

“用途”适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疏肝降逆汤

“组成”柴胡、枳实、白术、郁金、陈皮、半夏各12克,白芍18克,黄连、山栀子各9克,茯苓15克,代赭石30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汁400~500克。

“功效”抑肝健脾,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益气化瘀汤

“组成”炙黄芪、徐长卿各30克,丹参、莪术、当归、赤芍、延胡索、炙木瓜各10克,砂仁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化瘀。

“用途”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4周为1疗程。

愈糜散

“组成”地榆200克,枯矾、甘草各60克,白及、白芍各100克,血竭30克,蒲公英、生黄芪各300克。

“制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功效”抗炎解痉,祛腐生肌,愈合糜烂,健胃镇吐。

“用途”适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

“用法”每日2次,每次15~20克,饭前半小时用粥汤或蜂蜜调成糊状吞服,服后勿饮水及其它果汁。30天为1疗程。

益胃散

“组成”淮山药、太子参各60克,白术20克,白芍、延胡索、茵陈、山楂、鸡内金各40克,法半夏30克,石斛、百合各50克,炙甘草25克。

“制法”上药共碾细末。

“功效”润胃益脾,降逆平冲,燥湿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饭前服。1个月为1疗程。气滞血瘀明显者加蒲黄30克;脾胃虚寒者去百合,加桂枝30克;胃热明显者加蒲公英40克;阴虚胃燥者加生地、玄参各40克;大便带血者加三七粉20克。

镇逆汤

“组成”代赭石20克,青黛、吴茱萸各6克,半夏12克,白芍15克,龙胆草、党参各9克,生姜3片。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药30天为1个疗程。

英黄砂苓汤

“组成”蒲公英15克,大黄10克(后下),茯苓12克,砂仁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胃化瘀,理气健胃,抗炎止痛。

“用途”适用于浅表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日为1疗程。

养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枳壳、白芍、炙甘草、制香附、木香、红花各10克,三七粉5克(冲服)。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饭前半小时服。4周为1疗程。肝胃不和者加柴胡6克,郁金10克;胃阴不足者加麦冬15克,石斛10克;食滞者加鸡内金10克,焦六曲15克;湿热内郁者去党参、白芍,加黄连3克,藿香、蒲公英各10克。

良姜百合汤

“组成”高良姜、制香附各6~10克,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9~12克,檀香6克,砂仁3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宣畅气机,和胃止痛。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2周。胃寒盛者,丹参减为20克,加砂仁6克,高良姜10克,吴茱萸、干姜各5克;中湿不化,泛恶清水、便溏者加陈皮10克,半夏9~12克,白茯苓10克,木香6~9克,煅瓦楞子10克;肝郁犯胃者,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加柴胡9克,川厚朴、金铃子各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2克,并把檀香改为9克;若出现标热本寒者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减砂仁;中焦气化不利者加知母、葛根各9克,焦三仙各15克,香稻芽10克;若见黑便者加白及9克,生藕节15~20克,茜草炭12克,减高良姜为5克;若胃阴不足者高良姜减至3克,砂仁3克,加沙参9克,麦冬6克,知母10克,白梅花3克。

参芪养胃汤

“组成”党参、黄芪、丹参各30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瓦楞子、赤芍、鱼腥草、大枣各20克,乌梅、桂枝、甘草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养胃,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4周为1疗程。

灭幽汤

“组成”黄连6克,蒲公英24克,丹参、元胡、白及各15克,百合、鸡矢藤各30克,佛手12克,吴茱萸、九香虫各5克,甘草3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清热抗菌,健脾护胃。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2~6周。

脂胡郁黄汤

“组成”五灵脂(包煎)、元胡、郁金各10克,大黄、甘草各6克,砂仁、厚朴各8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胃寒者加吴茱萸、陈皮各8克;饮食积滞者加法半夏9克,炒山楂、神曲各8克;肝气不舒者加柴胡、白芍各9克;胃阴亏虚者加沙参、石斛、当归各10克;脾胃虚寒者加黄芪10克,桂枝6克,白芍8克;并发溃疡者加乌贼骨、瓦楞子各10克;有不典型增生者加白花蛇舌草25克。服药期间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忌服辛辣香燥之品,以及烟、酒、茶等。

健胃和肠丸

“组成”党参、黄芩、炒白芍各12克,蒲公英、煅牡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徐长卿、云木香各6克,郁金、丹参各10克,炙甘草5克。

“制法”上药中徐长卿、煅灶蛎、云木香研末,余药加姜、枣等煎液收膏与药末混匀,60~80℃干燥成细小颗粒,水泛成丸。

“功效”健胃,祛邪,和肠。

“用途”适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2~3次,每次6克,8周为1疗程。

芪术蔻仁汤

“组成”黄芪30克,白术、党参、白芍、乌贼骨各15克,白蔻仁、厚朴、白及、木香、石斛各10克,枳实20克,炙甘草、三七粉各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消瘀,健脾温阳,扶正祛邪。

“用途”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3个月为1疗程。

香白胃窦散

“组成”白芍、香附、茯苓各30克,枳壳、郁金各20克,苏梗、青皮、陈皮、桔梗、元胡各15克,川楝子、柴胡、砂仁、半夏各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法”上药加工成细粉。

“功效”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用途”适用于胃窦炎。

“用法”每次10克,每日4次内服。连续服药1个月。若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舌苔白润,脉迟缓者加良姜15克,肉桂12克,丁香、吴茱萸各10克;若口臭烦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脉滑数者加麦冬、竹茹各15克,沙参、石膏各30克,大黄10克,竹叶6克;若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腰膝无力,舌质淡,脉沉细者加代赭石20克,附子10克,白术、旋复花、干姜各12克;若口舌干燥,烦渴不安,舌质红,脉细数者加枇杷叶12克,石斛30克,刀豆子12克,玉竹20克。

疏理通降汤

“组成”炒柴胡、延胡索、广郁金、草豆蔻、制半夏、枳壳、川楝子各10克,蒲公英20克,生大黄、生甘草各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胆,通腑气,和中降逆。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肝胃不和者加川连9克,淡竹茹10克;气滞血瘀者加青陈皮各10克,三七粉3克(分冲);阴亏虚热证,加北沙参、麦冬、石斛各10克,去枳壳。

补肾复萎汤

“组成”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5~30克,北沙参、鳖甲、麦冬、石斛各12~20克,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淮山药各12~30克,柴胡、白芍、枳实、元胡各10~15克,仙灵脾12克,甘草8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温肾活血,健脾养胃。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45天为1个疗程。若纳差加鸡内金、焦三仙各15克;若泛酸、嘈杂加左金丸10克(吞服);若便秘加槟榔20克,生大黄10克。

理中失笑散

“组成”党参、白术、干姜、五灵脂、蒲公英各10克,甘松、砂仁各6克,乌梅、黄精、蒲黄各15克,枳壳、白花蛇舌草各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中健脾,活血理气,酸敛解毒。

“用途”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30剂为1疗程。

利胆通降汤

“组成”大黄10~30克,莱菔子、赭石、麦芽各30克,金钱草、白芍各24克,白术、藿香各15克,枳壳、川朴、砂仁各10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利胆通降和胃。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化瘀和胃汤

“组成”三棱、广木香、丹参、厚朴、白芍各10克,生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和胃。

“用途”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疗程。

一贯煎加味方

“组成”北沙参、枸杞各24克,麦冬、生地、白芍各15克,当归、川楝子各10克,石斛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养胃阴,清肝热。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半月为1个疗程,连服2~3个月。服药期间忌辛热油炸的食物。

利胆和胃汤

“组成”柴胡、黄芩、姜半夏、白术各10克,郁金、虎杖、党参、乌贼骨(杵)各15克,茵陈、木香各20克,砂仁(后下)4克。

“制法”水煎取汁分2次饭前温服。若呕吐影响服药可改用少量频服。

“功效”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活血止痛。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参脂理胃散

“组成”人参15克,五灵脂、元胡、草豆蔻、没药、白及、木蝴蝶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理气活血,祛瘀止痛,温中燥湿,收敛生肌。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饭前半小时温服。3个月为1疗程。

柴枳芪芍汤

“组成”柴胡、甘草各6克,枳壳、郁金、元胡、鸡内金、麦芽、白术各10克,黄芪、丹参各15克,白芍30克,山药20克,大黄3克。

“制法”水煎取汁300克。

“功效”疏肝和胃,益气健脾。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30天为1疗程。一般连续治疗1~2个疗程。胃阴不足型去郁金,加石斛、麦冬、天冬各15克;肝郁脾虚型加砂仁6克;脾胃虚寒型去柴胡、大黄,加干姜10克。

四逆左金汤

“组成”柴胡、半夏各10克,枳实12克,白芍、公英各20克,甘草、黄连、大黄各6克,吴茱萸2克,代赭石30克。

“制法”水煎2次,共取药汁300克。

“功效”疏肝泻热,利胆和胃。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做胃镜复查。

温润建中汤

“组成”黄芪、丹参各20克,党参、仙茅、百合各15克,莪术、蒲公英各12克,淫羊藿、炒白术、白芍各10克,乌药5克,炙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3个月为1疗程。

“功效”补虚健运,活血祛瘀,生肌复萎。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降逆和胃汤

“组成”陈皮、半夏、旋复花、干姜、黄连各12克,柴胡10克,木香9克,代赭石、白芍各30克,吴茱萸、甘草各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利胆,降逆和胃。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胃中嘈杂,烦心严重者加煅瓦楞15克,乌贼骨12克;口干渴者去木香,加玉竹、沙参各12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15克;大便稀溏者加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12克;呕吐甚者加竹茹、枳实各12克。

四逆散加味方

“组成”柴胡、法半夏各12克,白芍、枳实各10~12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为6~8周。

理中降逆汤

“组成”柴胡、郁金、枳壳、佛手、竹茹、半夏各10克,公英20克,生大黄、生甘草各3克。

“制法”加水600克浸泡30分钟,小火煎熬成150克,药汁倒出,再放水400克,小火煎熬成100克,将2次药汁混合,

“功效”疏肝利胆,和中降逆。

“用途”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15天为1疗程。肝胃不和型加川黄连4克,草豆蔻10克;气滞血瘀型加青皮、五灵脂各10克,三七粉3克(分次冲服);阴亏虚热型加北沙参、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脾胃气虚型加党参、黄芪、白术各15克,大枣10克。

理气活血汤

“组成”元胡、五灵脂、白及、制没药各12克,木蝴蝶9克,草豆蔻(后下)6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理气活血,祛瘀止痛,温中燥湿,收敛生肌。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

养胃通瘀汤

“组成”党参、北芪各40克,枳壳、莪术、郁金、云苓、莱菔子各15克,白术20克,陈皮、甘草各10克,百合30克。

“制法”水煎2次,共取药汁300克。

“功效”补脾益气,养胃祛瘀生新。

“用途”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偏寒者去百合,加白豆蔻、良姜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