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13

第13章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患者的上腹疼痛有下列特点:慢性疼痛病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发作一般与季节转变、过度疲劳、饮食失调有关,一般都呈节律性疼痛。进食或内服碱性药物多可使疼痛缓解。疼痛性质以饥饿样不适和烧灼痛为多见,亦可为胀痛、刺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嗳气、便秘及消化不良症状。并发症常可出现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癌变。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可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本病相当于中医 “胃脘痛”、“吐酸”、“嘈杂”、“呕血”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气血阻滞,脉络瘀塞,久之则胃膜受损为病机关键。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见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寒热错杂,伤气、伤阳、伤阴等特点。故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理气活血,养阴益胃,制酸止痛,收敛生肌,清热化湿,消食导滞。

消疡汤

“组成”黄芪30克,桂枝、黄连各10克,白芍15克,吴茱萸5克,金银花20克,甘草9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抑菌制酸。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4周。

愈疡消溃汤

“组成”炙黄芪、党参、乌贼骨、白花蛇舌草各15克,茯苓、枳实、白及、法半夏、黄芩各10克,怀山药20克,珍珠粉0.9克(冲服),锡类散0.6克(冲服),三七粉(冲服)、生大黄粉(冲服)各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益气,收敛生肌,祛腐活血。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有出血者凉服,血止后或未出血者微温服。连续服用3天。

康宁溃疡灵

“组成”白芍、当归、柴胡各10克,川楝子、瓦楞子、乌贼骨、白及、地榆各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营,制酸收敛。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

溃疡灵

“组成”枳实、半夏各12克,黄连、干姜各9克,佛手、厚朴各15克,党参18克,甘草6克。

“制法”上药浓煎取汁250克。

“功效”和胃益气消痞。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4周。

愈疡散

“组成”乌贼骨、白及各200克,元胡10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上药研碎成粉,过筛,混合均匀装入空心胶囊。

“功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生肌祛湿。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次5粒,每日4次,饭前1小时及晚睡前服用。6周为1疗程。

溃疡汤

“组成”蒲公英30~50克,白芍20~30克,白及、延胡索各12~16克,海螵蛸30~6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上药用小火水煎3次,共取药汁约500克加蜂蜜烧开分为3份。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制酸止痛。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3次,每次1份,饭前1小时空腹服。

参芪健胃汤

“组成”黄芪15克,党参、桂枝、赤芍、白芍、煅瓦楞、浙贝母各10克,乌贼骨30克,生姜、甘草各7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阳益气,疏肝健脾,培土理中。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黄愈疡散

“组成”黄连、三七各45克,丹皮、白及、黄芪、枳实各135克,元胡90克。

“制法”共研细粉。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生肌,理气止痛。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次5克,每天3次,饭前半小时开水冲服。

白及建中汤

“组成”白及15克,桂枝、甘草各3克,杭白芍9克,大枣5枚,饴糖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活血止血,生肌愈溃。

“用途”适用于溃疡病。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海贝草胡散

“组成”海螵蛸250克,浙贝母、甘草、砂仁各200克,元胡、佩兰、白及各100克。

“制法”诸药粉碎,混匀,过80~100目筛,备用。

“功效”行气活血,敛疮生肌。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次10克,每日2~3次,早、晚饭后1小时用白开水送服。20天为1疗程。疼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各100克;胃脘胀者加厚朴、佛手或广木香、炒莱菔子各100克;酸水过多者加瓦楞子100克;偏胃寒者加良姜、吴茱萸或荜茇、干姜各100克;胃热者加黄芩、山栀各50克;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麦芽、炒山药各100克。

生肌益胃散

“组成”白及、生甘草各30克,三七粉、陈皮各15克,生白术1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200目筛贮瓶备用

“功效”健脾和胃,生肌敛口。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次口服10克,温开水或用相应药引送下,饭前2小时服,每日3~4次,15日为1个疗程,休息2日继服下1疗程。

健脾化瘀汤

“组成”党参、白术各15克,陈皮12克,木香9克,白及、佛手、台乌药、蒲黄、炙甘草各10克,三七0.5克(冲服)。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温中,行气化瘀。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延胡甘楞散

“组成”延胡索、吴茱萸各10克,黄连、黄柏、毕澄茄各20克,金铃子、瓦楞子各60克,甘草30克。

“制法”上方共研细末,调匀为丸。

“功效”疏肝和胃,解痉止痛。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次6粒,每日中、晚餐前服。

益气温中汤

“组成”黄芪20~30克,白芍10~20克,肉桂、乌药各6~10克,良姜3~6克,元胡、炙甘草、砂仁(后下)各6克,山药10克,丹参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温中散寒,补气摄血。

“用途”适用于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五香附子膏

“组成”生附子30克,巴戟天30克,炮姜30克,炒茴香30克,官桂21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吴茱萸15克,炒白芍15克,白茯苓15克,良姜15克,甘草15克,木香12克,丁香12克,沉香末9克,麝香1克,麻油、黄丹各适量。

“制法”以上前14味共研粗末,再将麻油加热至沸,入药末炸枯,过滤去渣,再熬炼成膏,至滴水成珠为度,加入黄丹,兑入麝香、沉香末,捣搅均匀,摊成膏药,备用。

“功效”补脾益气,祛寒止痛。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用法”用时将药膏温化,趁热贴敷于中脘穴和脾俞穴,3天换药1次,双侧交替用药,亦可同时贴用。

仙人掌敷脐方

“组成”仙人掌适量。

“制法”以上1味去刺捣烂,用消毒纱布包裹,备用。

“功效”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热性胃痛。

“用法”将消毒纱布包置于脐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