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01

第1章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半数以上。大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小部分为细菌感染。局限于鼻腔、咽喉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本病相当于中医“感冒”的范畴,是由于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临床分①风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流清涕,喉痒等为主症,治宜辛温解表;②风热证:以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为主症,治宜辛凉解表;③暑湿证:以身热,微恶风,胸闷泛呕,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为主症,治宜清暑祛湿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方

“组成”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各10克,川芎8e,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稀薄,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表寒重者,可加麻黄6克,桂枝9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汗少加豆卷3克以解表祛湿;头痛身痛加白芷6克祛风散寒;脘痞、苔腻者加苍术6克,厚朴10克以燥湿宽中;咳嗽粘加半夏10克,陈皮10克宣肺化痰。

银翘散加减方

“组成”银花、连翘各15克,牛蒡子9克,桔梗、薄荷、生甘草、荆芥、淡豆豉各6克,竹叶4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葱豉桔梗汤加减方

“组成”鲜葱白5根,桔梗、焦山栀、薄荷、生甘草、连翘各6克,淡豆豉9克,鲜淡竹叶4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6克,菊花6克,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加浙贝母10克,前胡6克,杏仁6克,咯痰黄稠加黄芩10克,知母10克,瓜蒌皮10克;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10克以解毒利咽。

香薷饮加减方

“组成”连翘、鲜扁豆花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暑祛湿解表。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暑湿证:身热,微恶风,汗少或无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暑热偏盛可加黄连3克,青蒿6克;湿困表卫,加豆卷3克,藿香6克,佩兰6克,芳化宣表;里湿偏重,加苍术6克,白蔻仁6克,半夏6克,陈皮6克,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滑石 10克,赤苓10克,清热利湿。

银芪柴荆汤

“组成”金银花、柴胡、连翘、桔梗、前胡各5克,荆芥、防风各3~5克,黄芪5~8克,生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固表。

“用途”适用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风寒表证明显,鼻塞,流清涕,咽部不充血或稍充血加羌活3~5克,痰多加制牛夏3~5克;风热表证热象重,咽部充血明显,舌质红、苔薄白或黄加薄荷3克,葛根5克;扁桃腺肿大明显或化脓加鱼腥萆5~10克,七叶一枝花3~5克;咳嗽痰脓加浙贝3~5克;痰少痰粘,咽干声嘶或咽部糜烂去荆芥,加桑白皮、北沙参各5~8克;大便溏薄,加茯苓、白术各5克。

速效止咳汤

“组成”炙冬花、炙僵蚕各8~12克,川贝、炙罂粟壳各4~6克,桔梗6~8克,炙全蝎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解痉,化痰,止咳。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解热合剂

“组成”紫苏、荆芥各1500克,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00克。

“制法”上方加水25000克,浓煎成每克内含生药4克的合剂。

“功效”清热解表。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口服3~4次,每次50克,病重热甚者可3~4小时服药1次。

银蒿汤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菊花各15克,青蒿、黄芩、牛蒡子、柴胡、芦根、蔓荆子各12克,桔梗、荆芥各10克,板蓝根20克,甘草6克。

“制法”上药加水煎取药汁600克。

“功效”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银翘退热散

“组成”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柴胡15克,连翘、黄芩各12克,羌活、知母、槟榔、薄荷、荆芥穗各9克,甘草6克。

“制法”上药水煎2次,每次10~20分钟,共取药汁600克。

“功效”清热解毒发表。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所致发热。

“用法”每日2剂,每2小时服200克。体温降为38℃以下可改为早、晚分服,每日1剂。

银花清透汤

“组成”银花25克,连翘、地骨皮、青蒿、白薇、牛蒡子、威灵仙、桔梗各10克,荆芥6克,薄荷(后下)4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透邪。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上感清解汤

“组成”夏枯草15克,黄芩15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山豆根10克,薄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用途”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重者可每日2剂。一般用药3~7日。高热者加石膏15克,柴胡15克,土茯苓30克;咳嗽甚者加苏子15克,葶苈子10克,枳实20克;咯痰多者加瓜蒌15克,远志10克,半夏10克;咽喉红肿者加玄参10克,蝉蜕15克,僵蚕10克;胃纳不佳者加白豆蔻10克,大枣6枚;大便干结者加大黄3~10克。

桔梗诃百饮

“组成”桔梗、百部、诃子、枇杷叶、前胡、炙紫菀、杏仁、枳实、旋覆花(包)、贯众各9克,蒲公英、四季青各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宣肺止咳。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解表退热汤

“组成”银花、板蓝根、石膏(先煎)各30克,淡竹叶4克,荆芥10克,薄荷(后下)6克,连翘15克。

“制法”每日2剂,除先煎药物外,其余药物用大火急煎,煎煮时间不宜太长,以煮沸后5分钟为宜。

“功效”发汗透邪,解表退热。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第1剂服后2小时再服第2剂,每剂药只煎服1次。服药后及时饮热粥一碗以助汗出。夏天无汗者加香薷10克;口干加芦根30克;肢节酸楚、恶心欲呕、苔黄腻酌加藿香、佩兰、六一散(包)、淡豆卷各10克;咽痛酌加黄芩、杏仁各10克,射干15克,蝉衣5克;头痛、头晕加桑叶、菊花各6克;胃脘作胀、隐痛、纳差加苏梗10克,川连2克,吴茱萸1克;咳嗽咯痰加射干15克,杏仁、炙枇杷叶各10克,川贝4克;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各10克。

加减消风汤

“组成”荆芥、防风、浙贝、前胡、杏仁、木通各5克,粉葛根12克,枳壳4克,僵蚕6克,薄荷、蝉衣各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利咽。

“用途”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婴幼儿数次分服。咽喉痛而见咽红或扁桃体肿大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各5克,板蓝根12克;喉中痰鸣者加麻黄2克,赤芍5克,葶苈子6克,地龙10克,蒲公英10克。呕吐、腹泻、纳呆者,去杏仁、枳壳、防风,加桔梗5克,丁香2克,神曲10克,车前草5克;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15克,知母5克;低热不退者加青蒿5克,知母5克。

加味苍耳子散

“组成”苍耳子、白芷各9克,辛夷花、荆芥各10克,薄荷5克,桔梗8克,生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祛风,解表,通窍。

“用途”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若风寒为主者则去薄荷,加细辛4克,以增强祛风散寒之效;风热为主者加菊花10克,僵蚕9克,以增强疏散风热之功。

金银咳止汤

“组成”金荞麦、金银花、生石膏、鲜芦根各30克,黄芩、地骨皮、前胡、枇杷叶各12克,知母、薄荷、杏仁、桔梗、炙麻黄各9克,碧玉散(包)18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宣肺止咳,祛邪安正。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急症每日可2剂,小儿量酌减,少量频服。发热加连翘、鸭跖草各30克;兼喘加地龙、枳壳各9~12克;咳久者加炙百部9克,南天竺子12克,去鲜芦根加石斛30克;苔腻脉滑或脘痞者加白豆蔻3~6克,因痒甚加急性子9克,威灵仙30克。

清解利咽颗粒

“组成”银花100克,连翘90克,牛蒡子80克,薄荷、桔梗、豆豉各60克,荆芥30克,板蓝根、炙杷叶50克,桑叶30克,芦根150克,甘草10克。

“制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过筛,然后加水煎煮合白糖制粒,60℃烘干,每袋装20克。

“功效”疏风解表,利咽解毒。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2岁以下1次半袋,1日2次;3~5岁,1次1袋,1日2次;5岁以上,1次1袋,1日3次。

清泄肺热汤

“组成”半枝莲、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枯黄芩、荆芥穗、苦杏仁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泄肺热,宣肺解表。

“用途”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

加味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1.5~10克,杏仁3~10克,生石膏15~60克,生甘草3~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用途”适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覆被而卧,连服3天为度。

青安甘桔汤

“组成”青果、前胡、百部、杏仁、甘草、桔梗各10克,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各15克,安南子4枚。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止咳。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痒干咳。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海青煎

“组成”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咽痛,发热。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双解汤

“组成”羌活、桔梗、羊蹄根、板蓝根各6~10克,七叶一枝花10~12克,淡黄芩5克,生石膏15~30克,寒水石10~30克,生甘草1.5~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表里双解,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滑石贯翘解毒方

“组成”滑石5~10克,贯众、连翘、茵陈、薄荷、佩兰、大青叶、黄芩、通草、藿香各3~6克。

“制法”上药加水煎取药汁1000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用途”适用于小儿夏季病毒性感冒。

“用法”每日1剂,病轻者,日3服,夜1服;病重者,日4服,夜1服。

防风黄芪肉桂方

“组成”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

“制法”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散邪。

“用途”适用于体虚易感冒者。

“用法”先将脐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趁湿撒药粉0.5克于脐部,以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隔3日用药1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可连用2~4个疗程。

柴胡归芎敷脐方

“组成”柴胡10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9克,桂枝5克,葱白适量。

“制法”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取药末15克,与葱白一同捣成泥状,制成1个直径约2.5厘米的药饼,备用。

“功效”和解退热,养血活血,温经通阳。

“用途”适用于妇女经期感冒,症见寒热往来、胸胁满闷、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

“用法”先将脐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将药饼贴敷于脐部,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感冒香囊

“组成”高良姜7克,山奈7克,桂枝7克,佩兰7克,雄黄3克,樟脑3克,冰片2克。

“制法”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再加入樟脑、冰片共研令匀,绛囊盛之,每囊装药末3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邪散风。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让患者挂于内衣和外衣之间。

良佩桂冰香袋

“组成”高良姜15克,佩兰5克,桂枝5克,冰片2克。

“制法”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共研令匀,装入布袋,每袋装药末5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邪散风。

“用途”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让患者将香袋挂于胸前。

桑菊荆芦洗方

“组成”桑叶15克,菊花15克,荆芥15克,芦根30克。

“制法”以上4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药汁,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风热感冒。

“用法”温洗全身,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每日1剂,连用3剂为一疗程。患者洗浴后要多饮一些水,卧床盖被以助出汗祛邪。

银翘牛蒡子方

“组成”银花4克,连翘4克,牛蒡子2.4克,桔梗2.4克,薄荷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荆芥1.6克,竹叶1.6克。

“制法”以上9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透表清里。

“用途”适用于风热感冒。

“用法”先将脐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将药末填敷于脐部,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天为一疗程。

连翘薄荷葱豉方

“组成”连翘15克,薄荷9克,淡豆豉30克,葱白适量。

“制法”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过筛,再加入葱白适量,捣成膏状,备用。

“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用途”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汗热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头痛、鼻燥、口渴、心烦、脉浮数、舌苔薄微黄。

“用法”将药糊贴敷于风池穴、大椎穴、神阙穴,以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2~8小时后去药。

香薷羌活洗方

“组成”香薷12克,羌活10克,苏叶12克,厚朴12克,淡豆豉10克,藿香12克。

“制法”以上6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药汁,备用。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用途”适用于暑湿感冒。

“用法”温洗全身,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每日1剂,连用3剂为一疗程。患者洗浴后要多饮一些水,卧床盖被以助出汗祛邪。

麻黄桂枝姜洗方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紫苏15克,甘草3克。

“制法”以上5味加水煎汤,备用。

“功效”辛温散寒,发汗解表。

“用途”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法”熏洗头面部,得汗而解。

感冒药浴方

“组成”苏叶50克,防风30克,荆芥30克,葱白10克,白芷20克,生姜9克,藿香20克。

“制法”以上7味加水煎汤2000克,备用。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用途”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法”熏洗胸背、头部20分钟,汗出而愈。

归芎散寒散

“组成”当归20克,川芎20克,枳壳20克,陈皮20克,苍术20克,厚朴20克,半夏20克,麻黄20克,桔梗20克,白芷2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5克。

“制法”以上14味共研细末,炒热分装药袋,备用。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风寒积滞之感冒,症见头痛恶寒,身热咽痛,项背拘急、肢体酸痛等。

“用法”趁热熨敷脐部神阙穴和背部夹脊穴、肺俞穴、大椎穴等。

椒香祛风膏

“组成”胡椒15克,丁香10克,葱白适量。

“制法”以上前2味共研细末,临用时加入葱白共捣成膏状,备用。

“功效”祛风发散解表。

“用途”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法”将药糊适量敷于大椎穴,以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另取药糊适量,分涂于两手心劳宫穴,再双手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侧位一屈腿夹好,侧卧将被盖严,使之汗出。每日用药2次,每次用药1小时,病愈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