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11175100000018

第18章 恋恋橄榄油

环地中海地区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从埃及、希腊、罗马一路下来,历经数千年,由于地位重要,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逐渐积累成昌盛的地中海文明。

虽然说,这一个地区的文化宗教相当复杂,希腊正教、伊斯兰教、罗马公教等都有自己的仪式及典范,但是因为地理条件接近,生活条件差不多,尤其是食材类似,所以在饮食习惯上倒是大同小异,其中,大量使用橄榄油恐怕是最重要的共通点。

少雨的地中海型气候,盛行浅耕,盛产橄榄、葡萄等作物,粮食反而要依赖外界供应。自古以来,农民打下橄榄之后,放入石磨盘中压榨成泥,再将橄榄泥置入水槽中,利用比重原理,将浮在最上层的油导入另一个管道中,就可以装瓶出售。

从古至今,橄榄油在环地中海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照明用它,烧菜用它,大有不可一日无此君之势。例如十三世纪时,控制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经常遭到奥图曼人的攻击,甚至长期被包围,城外的橄榄油及其他食物无法运进,城中的王公贵族必须放弃一贯享受的地中海式食物,改吃淡而无味的西欧式烤炉烘焙的面包,更无法点油灯,而改用蜡烛照明,这种伤害远远超过城外的伊斯兰军队的威胁。

油与面包有一定的关联,中国的葱油饼、油蓑饼都是面粉掺和大量的油,再烙制而成。意大利也有一种概念相当类似的橄榄油面包,将面粉与大量的橄榄油混在一起,洒上一些咸橄榄片烤成薄饼,好吃极了,当年君士坦丁堡的贵族们,可能就是因为得不到这种面包而苦恼。

有一回,在米兰街头买了一公斤这种橄榄油面包,原本打算带回旅馆,第二天可以当早饭吃,但边逛街边掰着吃,走着走着,不到晚饭时间,已经快把面包吃完了,弄得满手油,晚饭是省了,可是第二天早上还得另想法子。

希腊盛产橄榄油,产量大,消耗量也大,不只烤面包、拌沙拉,希腊有一道菜是把一只鸡切块以后,放进一种装满橄榄油的特制陶土容器中,加上柠檬汁及各种香料炖煮几十分钟,香喷喷的,吃的时候拿面包蘸着酱汁,配上葡萄酒,看他们脸上陶醉的表情,真像酒神迪奥尼索斯(Dionysus)下凡一般,土耳其也有类似的做法。这种菜相当油腻,对东方人的肠胃而言,恐怕是消受不起,不如西班牙的海鲜饭来得实在。

巴塞罗纳靠海,盛产海鲜,当地人讲究将一些好吃的鱼鲜做成pa-ella(海鲜饭)。用一个平底的小陶锅,加进大量的橄榄油,翻炒洋葱、大蒜、青椒等各种香料及番红花(saffron),再放进米同炒,炖煮几分钟之后,放上花枝、蛤蛎、淡菜或鱼片、螃蟹等海鲜,上桌前,在淋上墨鱼的黑墨汁,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当然,传播各地的海鲜饭也不再限于海鲜,猪、牛、鸡、羊等各种肉类一样入菜,但还是叫做p a ella。现代人吃素的多,甚至还有蔬菜p a ella,用各种蔬菜加上大量橄榄油炖煮,一样是异香扑鼻。

Paella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境界,不管你的口味如何,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口味,到西班牙的观光客如果没有品尝p a ella,大概就算白来。对咱们米食文化的拥戴者而言,在西班牙看到这一锅米饭时,一定会有“他乡遇故知”的感动,还得要狼吞虎咽,才不算辜负人家。

除了paella 之外,西班牙还有一种叫tapas的小吃,甜咸都有,但多为花枝、螃蟹等海里捞出来的东西,切成小块,用油一炸之后,提供客人下酒。据说原本经济情况好的时候,tapas是不收钱的,到酒馆之中,点一杯酒,就些tapas,连饭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