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文化常识(第二辑)(中国文化常识丛书)
11171700000024

第24章 晋商的实力与影响力

以商帮形式出现的晋商成名于明代,清代初年,晋商的代表为皇商,清代中后期,随着旅蒙贸易的发展壮大,主要由晋中商人构成的晋商成为诸多商帮中的翘楚,时人的评价,唯有徽商可以与其并驾齐驱;一般的描述,晋商与徽商并列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晚清以来,由于徽商的主要支柱—盐商的衰败,再加之晋商另辟财源,创办并长期垄断了旧式金融业—票号,此消彼长间,晋商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呈现出“一花独放”的局面,由此我们不难判断晋商何以能够持续辉煌五六百年。

晋商的实力和影响力可通过一系列统计数据得以印证:清廷的年财政收入大致在 8000万两白银;山西的数据为 300万两白银。而根据光绪朝文人徐珂的统计,山西富商家资上千万两的是平阳府的亢家,超过 300万两的有介休的侯家(700—800万两)、太谷曹家(600—700万两)、祁县的乔家(400—500万两)、渠家(300—400万两)(注: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 2292页。),一个家族的资产相当于全省的财政收入,有些商家甚至高于几倍,所以他们都可称得上是富可敌省的大商人,并且其数量不在少数。现代学者的统计数据,远在以上估计之上,拿乔家来说,其流动资金加上不动产在 1000万两以上;渠家后代一次在三晋源票号和自家地下挖出白银百万两以上;阎锡山成立督军府时,一次从乔家借得 20万两白银。

再看晋商在清代的捐输,官方资料总计为数千万两;在咸丰二年到三年( 1852年— 1853年)的捐炮助饷中,晋商捐银 150多万两,位列全国第一,占到全国总数的 37%以上,以边远落后省份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可见晋商在全国商帮中的地位。

受国家版图限制,明代晋商享有“行踪半天下”的美誉;清代的晋商,可用“行踪遍天下”来概括。不唯如此,放眼天下的晋商还将商业触角延伸到周边国家,在俄罗斯的一些城市中多见晋商活动的影子;在日本和朝鲜,祁县票号合盛元设立分号的举措,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只进不出”的半殖民地形象,梁启超先生对票号的作为评价颇高: “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以有历史基础能继续发达的山西票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注:《梁任公莅山西票商欢迎会演说词》,《大公报》 1912年 11月 6日。)商业活动意在互通有无,取得客户的信任成为重中之重,有关这一点是解读 “立秋”现象必要的铺垫,换言之,话剧《立秋》所展现的晋商对诚信理念的执著坚守并非空穴来风,表象的背后是其深厚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