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白话颐和园
11171400000009

第9章 乐寿堂与“青芝岫”

慈禧的寝宫原为乾隆时清漪园里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亲,下谕旨为其母60寿辰而营建的,并且在其檐下悬挂上了“乐寿堂”三个大字的匾额。

其实,乐寿堂的“乐寿”二字,与仁寿殿“仁寿”二字一样,追溯起来,也出自《论语·雍也》篇。但是,乾隆皇帝以示孝敬老母60寿辰而营建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为什么命名为“乐寿堂”呢?其实,取其“乐寿”二字,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乐寿堂》里,作了自注:“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其堂曰‘乐寿’。屡有诗,后得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以名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乐寿堂原为两层建筑,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时,改成现在的式样,成为西太后慈禧在颐和园的寝宫。

乐寿堂按照宫廷原状陈列,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宫,东套间为更衣室。起居室内,用名贵木材紫檀制成的相当精致的“御案宝座”,设置在室内的中间。在“御案宝座”后有十五折玻璃屏风,将室内照得格外敞亮在“御案宝座”的两侧,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这对孔雀羽毛掌扇不仅相当精致,而且能点缀出西太后慈禧的威仪。

在“御案宝座”的两端,还陈列有盛果子用的一对青花大果盘。每一盘能堆放四五百个各色水果。这是专供闻香味的。

在起居室的四角,还配置有4个镀金九桃大铜炉,专供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的。

在中间起居室内,还设置有两张“八仙鱼桌”,制作得相当讲究: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夹层嵌制以“鸂□”(水鸟名)和象牙雕造的相当精致的“亭台楼阁”。其下,为方形鱼槽,可放养金鱼。老佛爷——慈禧每天坐在桌旁用茶的同时,亦可以尽情观赏美丽的金鱼穿游在“亭台楼阁”之间,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乐寿堂庭院内的怪石青芝岫

怪石,自古以来,就被文学家、画家和造园艺术大师们格外重视。如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就将“怪石”撰写进《两游记》第一回里,说“花果山”有“丹崖怪石”及吸引人的“削壁奇峰”,有“麒麟独卧”,经过文学家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丹崖怪石”与被神化了的“花果山”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顿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那么客观存在的“怪石”究竟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呢?

“怪石”的突出特征是丑。对此,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他说:“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著名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画的几幅竹石画,最突出之处,就是画均未离开奇丑的怪石。因此,他在画题中说:“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丑石”能称“雄”见“秀”,反映出来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瘦、透、漏、皱。我国太湖地区所产的湖石,就有这些特点。瘦,指山石必须体态苗条,有迎风而立之势;透,是说石纹的贯通,“纹里纵横,笼络起皱”;漏,是指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是指山石表面凸凹褶皱,千奇百怪的形态。太湖石,据说自唐宋以后,便著名于全国。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将“太湖石”用来点缀园林的风景,使园林增添人为性质的自然情趣。例如上海豫园里就有点缀性的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其特征是:玲珑剔透,百窍通达。因此,它不仅被人们誉为“玉玲珑”,而且相传是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另外两块奇石是苏州“瑞云峰”、杭州花囿“绉云峰”)。

比较典型的怪石,就是如今仍然横卧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里的“青芝岫”。这一“怪石”,据传说是乾隆皇帝发现后,下谕旨将它搬运至北京颐和园,点缀在“乐寿堂”庭院里的。

在乐寿堂前,摆放有铜鹿、铜鹤、铜瓶等。合起来谐音成为“六合太平”。乐寿堂庭院内,除了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花卉外,还设置有一座巨大的“怪石”,长8米,高4米,宽2米,体态秀丽,色青石润,故被誉为“青芝岫”。在这巨大的“怪石”上,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我闻莫嫠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岦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蒐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窍中生树拱把强。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青芝之岫含云苍,崔巍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元黄。无斧凿痕剖昊刚,雨留飞瀑月留光。赐名题什翰墨香。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知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乾隆在青芝岫上题这一长诗,其内容就是说:我听说莫釐山缥缈峰皆在太湖洞庭山中。天所赋予的湖山秀气,生出玲珑剔透的奇石。这些奇石既实又虚,其中奥妙难以尽言。谁说南方北方的物性有燥湿的不同?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君不见房山巨石巍峨挺拔,正当米万钟勺同初建之时。各处搜罗的奇石如森笏般挺立,取自深山幽谷何等艰难。这块山石半途而废弃置路旁,只好覆以草棚,绕以围墙。年深日久草棚、围墙均已颓废,现在孔窍中生长的树木已有一握之粗。但天地之间并无弃物,何况此石质地如此之佳,得以屏放在我的乐寿堂前,如青芝般的山岫云雾苍苍,如鬼斧神工般的雕琢直且方。此石形成应是在开天辟地之时。石如吴刚伐桂无斧凿之痕,经过飞瀑的冲刷,月光的照射。如今我赐以名,题以字,使翰墨留香。米芾的皇山之石有孔窍八十一个,也没有听说其石穴中有此奇观。米万钟不能得到此石,而我能得到,事虽相同而力不同。此石能使智者乐使仁者寿,皇山洞庭还能有什么好的山石呢?

青芝岫这一巨大怪石,怪就怪在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它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因此被命名为“青芝岫”。

青芝岫产于房山区大山里。被明代太仆米万钟发现,欲移至当时他自己经营的勺园(现已无存)内陈设。米万钟雇用了许多人,用40匹马拉车搬运这一巨大怪石。结果由于财力竭尽,半途而废,将巨石弃置良乡(今房山区境内)路旁。后来传说米万钟因搬运这一巨大的怪石而败家。因此俗称它为“败家石”。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清漪园时,将米万钟弃置路旁的巨大怪石移至园内,作为园林中的点缀,以供人们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