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白话颐和园
11171400000005

第5章 颐和园万寿山的主体建筑——佛香阁

佛香阁

佛香阁在排云殿北,万寿山南麓正中,是万寿山伞山最高的建筑,也是万寿山前山建筑群中的丰体建筑,并且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颐和同的建造思想,受佛教的影响,而佛香阁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什么呢?

“佛香阁”匾额,据考证为佛陀众香。佛为梵语“佛陀”之简称,亦称“休屠”、“浮陀”,可译为觉者、智者,为如来十名号之一。香为“众香国”之简称,即为佛经中理想之国。对“佛香阁”所包含之义“佛陀众香之阁”,在《摩诘经·香积品》里,有比较透彻的解释:

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令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静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做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供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须臾之间至摩维诘舍……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

佛香阁,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宏伟,高耸入云。阁顶与智慧海琉璃坊齐。阁形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造型美观。而且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春秋冬夏,还是清晨黄昏,从颐和园造园装景艺术角度来说,佛香阁这座精美的古建筑,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除上所述,这里再提一下:乾隆皇帝时,曾在佛香阁的基址上,建造九层舍利塔,人们俗称为“延寿塔”。塔前有多层宝殿。对此,《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里有记载:

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青鸳大兰若,堂殿八九重。铁鏁界百道,铃铎半空响。后有舍利塔,直上凌虚空。高悬金露盘,去地百余丈。中为无垢地,处处白银阶。涂壁百品香,率地七宝饬。堂堂莲花座,宝相何庄严。

据说,此塔初建时仿浙江之“六和塔”,建造到第八层时,因有人提出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所以拆塔改建为“阁”,八角三层四重檐。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1892年光绪时重建,内供接引佛(即阿弥陀佛)。

佛香阁的四周有廊,在这里还可以眺望湖中山影。

佛香阁有匾额,其特点都是用来歌颂封建统治者的。

这里可举上几个例子说说。

例一:

佛香阁上层匾额:

式扬风教

这一匾额告诉人们:佛香阁是用以宣扬风俗与教化的。

例二:

佛香阁中层匾额:

气象昭回

这一匾额,是借自然气候的变化,如风雨、阴晴、寒来暑往等,来比喻封建统治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能将国家治理好并走向光明。

例三:

佛香阁下层匾额:

云外天香

这一匾额内容自然离不开佛。“云外天香”是说:祭神之香会飘到很远的地方去。

佛香阁前有“山门”,后有“众香界”和“智慧海”

佛香阁前,即南面,有“山门”。

那么,佛香阁南面的“门”,为何称为“山门”呢?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因佛寺多在山间,故称。当然,颐和园万寿山的主体建筑——“佛香阁”前面,即南面的“门”,亦不例外,沿袭名曰“山门”。

佛香阁“山门”,有匾额两幅,楹联一副。其特点都是歌颂封建统治者的。

山门匾额,即里外(南面和北面)分别为:

导养正性 澂莹心神

意思分别为:调养天赋平正之本性。使心神清净淡泊。

“佛香阁”山门楹联:

鉴映群形润生万物

贯穿青琐萦带紫房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佛光明照并养育万物;贯穿并萦绕宫苑殿宇(此条为歌颂佛法之意)。

佛香阁之北,有众香界和智慧海。

佛香阁往北,有石道盘登到“众香界”。所谓众香界,实际上是一座三间七楼的五色琉璃牌坊。

众香界这座五色琉璃牌坊之北,即琉璃牌坊的后面,是一座五开间两层的五色琉璃佛殿,名曰智慧海,其语出自《无量寿经》“颂曰:……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

智慧海这座五开间两层的建筑,其佛殿、因柁檩、椽窗等,都是用大理石垒砌而成的,其石的外表,则又嵌饰五色琉璃砖,故被称作“无梁殿”。因殿内供无量寿佛,而且琉璃砖上,满刻观音佛像,故又被称作“无量殿”。1900年8月15日,沙俄侵略军将智慧海抢掠、破坏一空。至今人们尚能看到智慧海里嵌饰着的一排排观世音佛像,被破坏得个个脸上都已经残缺了,这就是沙俄侵略军留下的历史性的侵略伤痕。

宝云阁、五方阁和清华轩

万寿山西侧半山坡上,一组楼、阁、廊、亭,皆依山而建。无论是登楼、登阁观赏山湖景色,还是沿廊入室随意游览,都会使人自然而然产生身在画中的感觉,因此被人们誉为“画中游”。

宝云阁 为一精美建筑,位于佛香阁西南,与大报恩延寿寺同时建造。宝云阁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建筑的梁、栋、窗、格、椽、瓦及阁内供奉的佛像,均为铜铸。因此,人们将宝云阁称为“铜亭”,或曰“铜殿”。铜亭通高7.5米,重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

“宝云”,是取晋代名僧之僧名,他是西凉州人。杭J州有“宝云山”、“宝云庵”等,皆出自该僧名。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有“宝云山前路盘纤”、“宝云楼阁闹千门”等诗句。

宝云阁前,还有牌坊,匾额有二:

暮霭朝岚常自写

侧峰横岭尽来参

这两幅匾额,前一个意思是说:山水间的暮霭朝岚经常变化万千。“暮霭”,指黄昏烟霞之气。例如,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而“朝岚”,是指早晨的一种山气。例如,唐李商隐《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斫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诗:“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后一匾额,其内容是歌颂封建帝王的,意为:群山都要来向帝王朝拜。“侧峰横岭”,语出自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宝云阁前牌坊横联、楹联:

山色因心远

泉声入目凉

境自远尘皆入咏

物含妙理总堪寻

前者的意思为:无边山色使我心胸开阔;淙淙泉声使我眼界清新。

后者的意思为:远离尘世的仙境到处都可以歌唱,可以诗咏;大自然中蕴含的哲理总是使人们能够探讨而得到。

宝云阁前牌坊的横联、楹联,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方阁 宝云阁后面的一高阁,其匾额为:

五方阁

五方阁下大石壁为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五方”,即指五方色,为佛家语。佛教密教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为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黄。因此,这块匾额取佛家语“五方色”之意,其意为聚有五方******。

五方阁原有一楹联,今已无存。现录于下,供您欣赏:

百川同源万物斯睹

二仪成象四大居贞

楹联中的“二仪”,指“天地”。例如成公绥《天地赋》: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爹阔”。“成象”,意指“兆象”,兆见为象。例如《易·系辞上》:“见乃谓之象。”“四大”为佛家语,意指“地、水、火、风”。将“二仪”、“成象”、“四大”联系在一起,其意就成为:天下百川皆为同一源流,天下万物皆可明察;天地可以显示兆象.地水火风都顺应自然之理。

清华轩 造园艺术大师们为了将万寿山西部半山坡上装景点缀性的重点建筑——铜亭、五方阁给衬托得更加使人感到在“画中游”,于是在五方阁、铜亭下,或曰在前哨的地方,还恰到好处地点缀上了一座精美的建筑,名曰“清华轩”,原为大报恩延寿寺罗汉堂遗址。光绪时与排云殿同时改建。南北轩皆五楹,东两厢各三楹,前庭有“八角莲池”,中架石桥。关于大报恩延寿寺罗汉堂,《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载:

罗汉堂为门三,南日华严真谛,东日生欢喜心,西日法界清微。堂内分甲乙十道,塑阿罗汉五百尊,东门内日祗树园,曰狮子窟,日须夜摩洞;转而南为阿伽桥;稍南日阿楼那崖,日徒多桥,桥上日弥楼,日摩偷地,日砥柱,曰摩诃窝;上日兜率陀崖,日功德池,曰栴檀林;再上日须弥顶,日善现城,日金田,日陀罗峰,日鸡园,日鹿苑;中为室罗筏雷音殿;北日耆阇崛:旁日舍利塔.日峰台,日毗诃罗桥;南日露山,日香岩;西日信度桥;诸额皆御书。堂之东有亭,卧碣上勒御制五百罗汉记。

清华轩楹联:

梅花古春柏叶长青

云霞异彩山水清音

这一楹联的内容与清华轩建筑密切结合,概括出梅花盛开季节,清华轩周围环境反映出来的一种自然美景:梅花盛开到晚春时节,柏叶常青;云霞呈现异彩,山水奏出丝竹之音。

清华轩东殿和西殿,皆有楹联,分别为:

怀抱同欣兰幽竹静

觞咏所会日永风和

玉韫珠怀山川辉媚

琼滋芝秀花草精神

这两副楹联,内容皆与东西殿周围的环境结合,概括出自然美景:美景会使人心中充满喜悦,兰竹是那样的幽静;饮酒赋诗的宴会,则常常是在这“夏至”风和之日。这里山藏玉,水含珠,山川显得如此明媚;这里琼花滋润,芝草灵秀,花草树木分外鲜艳。

清华轩东西殿楹联中的“怀抱”,见《文选·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怀抱观今古。”“觞咏”,意为饮酒赋诗,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日永”,意指“夏至日”,因为“夏至”这天,为白昼长,夜短,故亦被称为“日永”,例如《史记·五帝本纪》“日永星火,以正中夏。”

转轮藏和介寿堂

在万寿山佛香阁东侧,有与西侧精美建筑宝云阁(俗称“铜亭”)、五方阁相呼应的一组装景点缀性建筑——转轮藏和转轮藏下的建筑介寿堂。

不论是转轮藏,还是介寿堂,以及介寿堂的东殿、西殿,皆有楹联。

在转轮藏正楼和两翼廊亭的怀抱中,一座高9.87米的大石碑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这石碑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面刻有乾隆皇帝御笔手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刻有乾隆皇帝的手书《万寿山昆明湖记》,记述了开挖昆明湖的目的和经过。

颐和园中的转轮藏,是仿杭州法云寺藏经阁建造的藏经楼。正楼二层三重檐,在琉璃瓦顶上立有福、禄、寿三星三个琉璃小立像,正楼两翼以两层弯廊南接两座配亭。因亭中各有一可以转动的藏经架,所以叫做“转轮藏”。

转轮藏东、西两亭中设有木塔,木塔八面均可贮藏经书和佛像,中有轴,地下设机关,推之即可转动。封建帝王(皇帝)入室祈祷,只要用手扶一下转动的木塔,就算是将塔内的经书全念了一遍,取其象征性的意思。

转轮藏楹联:

藻绘春风万物资始

发挥天运四序成功

泰山乔岳运动无迹

祥风和气长养为心

这两副楹联的意思,分别为:色彩绚丽的春风,使万物开始生长;按照自然规律,经过春夏秋冬获得成果。高山大岳的移动无踪无迹;祥风和气都以养育万物为心。可惜的是,这两副楹联现在已经没有了。

为了将转轮藏装景点缀得更加美丽,与西部一样,建筑艺术大师们在转轮藏下建造了一座“介寿堂”。“介寿”,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以介眉寿。”

介寿堂与清华轩一样,也有点缀性的楹联。

介寿堂内楹联:

介三岛十洲特开胜境

愿千秋万岁长驻韶光

“介”为“借助”之意。“三岛”,指传说中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十洲”:指祖洲、瀛洲、玄洲、炎洲、元洲、长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韶光”:指美好时光。楹联的意思可概括为:借助自古传说中的仙岛和十洲般的景色,来进行建筑开辟名胜之地;自然离不开祝愿千秋万岁,让美好的时光常在的意思。

介寿堂东、西殿楹联:

千年露结蟠桃实

万顷波澄若木枝

园中草木春无数

湖上山林画不如

介寿堂东殿和西殿的这两副楹联,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与介寿堂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反映造园装景之美,即园中呈现的一种美景;千年甘露滋润,结出蟠桃之果;万顷湖水清澈,生长着奇树琼枝。园中草木呈现春光无限;碧水茂林真是胜比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