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白话颐和园
11171400000011

第11章 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玉澜堂的位置在仁寿殿之南。它是在颐和园内临湖水岸边上营建的一座相当精美的古建筑,并且其东西均有配殿,东面的配殿叫做“霞芬室”,西面的配殿名曰“藕香榭”。

颐和园内这座临湖水岸边上的建筑,为什么被命名为“玉澜堂”呢?

我们先从乾隆皇帝称赞这座精美建筑的一首诗说起。

乾隆皇帝诗里说:“澜实水所有,卡名水所无。借名以喻实,名实原不殊。溪堂俯临之,稚春冰尚铺。幻名仍幻矣,真实孰真乎?”从这首诗可知“玉澜堂”这一名称为“清漪园”时的旧名。但是,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玉澜堂其“玉澜”一词,实际上早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招隐诗》里就已经出现了。诗中云:“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清代时,当这座精美的古建筑落成后,就恰到好处地截取其“玉澜”二字,并命名为“玉澜堂”。

其实,所以被命名为“玉澜堂”,其原因还可以作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即玉澜堂的“玉”字,也可理解玉泉山麓的“玉泉”。此泉不仅是燕京八景之一,而且“玉泉垂虹”,“玉泉”是万寿山昆明湖之水的重要来源;那么玉澜堂的“澜”字,显然又是取其昆明湖水之意;而玉澜堂确确实实西面紧临昆明湖水。这样,将临湖的一座精美建筑命名为“盘澜堂”,不言而喻,当然是恰到好处,又非常贴切了。然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座精美的古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并成为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居住时的寝宫。

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下诏定国事,并颁发了十道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因为这年是农历戊戌年,故又被称之为“戊戌变法”。但是,朝廷中以“老佛爷”——慈禧皇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坚决反对变法,所以,双方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斗争。慈禧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统率大军,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掌握军政实权。七月中,守旧派密谋九月趁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八月三日,即公历1898年9月18日夜,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亲自赶到法华寺袁世凯的寓所,当丽相劝袁世凯助行新政,请求营救光绪帝。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世凯在政治上耍了两面派。他当着谭嗣同的面,满口答应支持维新变法,并声言杀荣禄犹如杀一条狗,等等。可是,袁世凯转过头来,就向荣禄告了密。荣禄连夜赶往颐和园向慈禧奏告。这一切,光绪皇帝都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因而,在9月20日,光绪皇帝还按照原来安排好的计划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慈禧已经回到紫禁城了。

还没等光绪皇帝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八月六日,即公历9月21日清晨,慈禧发布伪造的“上谕”,说皇帝“有病”,她要代替“训政”。就这样,光绪皇帝被囚禁在颐和园内的玉澜堂。“老佛爷”慈禧不仅囚禁了光绪皇帝,还下令杀了谭嗣同等6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废除新政。历时仅103天的变法失败了。慈禧反新政发动的这次“政变”,史称“戊戌变法”

物换星移,平日光绪皇帝就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老佛爷”慈禧每年进住颐和同时都要安排好,将光绪皇帝携带到颐和园,囚禁在玉澜堂。并将藕香榭和霞芬室的门里砌上墙,光绪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玉澜堂正殿和院子,人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两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