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1167200000018

第18章 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本节主要从个人的角度来介绍职业生涯规划。首先,了解了有关职业锚的理论;其次,介绍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目前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障碍。通过这些论述来帮助了解公务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程序。

一、职业锚的确定

指导并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向员工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这十分重要。职业分析专家认为,一个人如果十分清楚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规划,了解自身的职业锚倾向,那么他将比不知道或不能清楚认识到这些的员工具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由此可见,职业锚的确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锚理论是美国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果。施恩等人自20世纪60年代对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批管理系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大量采访、面谈和态度测量等手段,得出的结论是这批人在毕业时所持有的就业动机和职业价值观与十多年后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出现这样差异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准确之处,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受到客观实践的矫正才会慢慢回归真实。施恩根据这些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这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核心是追求自己擅长的技术才能的发挥。这批毕业生最后主要从事的是技术性职员、职能部门领导等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必须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这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核心是追求某一组织中的高级职位。

3.创造型职业锚

麻省理工学院的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后逐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在施恩看来,这些人都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核心是围绕着某种创造性努力而组织的。这种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创造了新产品、新的服务行业或者开拓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麻省理工学院的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这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核心是寻求“自由”,自主地工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调度时间。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像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那样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错

麻省理工学院还有一少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性。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类职业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这种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核心是寻求一个组织机构中稳定的职位。

施恩认为,职业锚可以描述为是个人工作的实际经验与自我意识中的技能、动机和价值观逐渐融合的产物。它作用于一个人的身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一系列驱动和制约的功能。因此,他认为,对于具有不同职业锚的人应该给予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根据这一理论,在最初的工作时间里是寻求自己的职业锚,一旦职业锚确定了,如果当时的职业与其职业锚不符合,则会设法更换职业,这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施恩给出的职业锚的自我评价。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有些书中是以职业生涯阶段划分来叙述,而有些则是从职业性向的角度来说明,在这本书中主要是从主要参与者的角度来加以考察,即员工的角度和组织的角度。我们知道了职业生涯的含义,了解了职业锚确定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但只有这些远远不够,要想职业生涯规划顺利且有效地进行必须有员工个人主动的参与和组织积极的指导。在这一节里主要介绍和了解的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因此关于组织的这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放到这章的下一节叙述。

(一)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方面。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员工的自我分析、实际检验、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四个方面。

1.自我分析

主要是指员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个人自己和外界的各种信息,从而帮助自己建立比较正确的职业锚,向着自己职业的目标努力。具体而言包括这样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员工首先要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比较深入和清醒的认识。比如要清楚知道自身的优缺点、了解自己擅长的技能、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总而言之就是首先要深刻地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我;第二,考察自己工作的动机、需求并结合自己的能力状况看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第三,根据目前自身职业的状况,预测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员工通过自我分析应该基本可以确定自己的职业锚,那样就可以确定下一步发展的要求了。

2.实际检验

主要是指员工通过实际工作来检验自己的能力,看与开始所预测的是否存在差距,找出问题所在。这里的检验具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员工经过工作的实际锻炼看岗位或职责与自己能力的符合度。比如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考察自己能否胜任,胜任的轻松度是多少,还是遇到困难,难度有多大等等。第二,员工通过组织反馈的各项信息认识自身职业发展的程度。比如组织发布的公开的绩效考核的信息能让员工个人了解自身在工作当中的成绩和缺陷等等。

3.目标设定

这主要是指员工在自我分析和实际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自己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员工就自己理想的职位需求、技能水平的运用、工作岗位的流动以及人际关系网络是否融合等因素的考虑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另一方面,良好的组织有专门考虑员工职业目标的系统,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并且互动的系统就可以帮助员工设立现实可行并具有战略意义的职业目标。

4.行动计划

这主要是指员工为实现其职业生涯的短期或长期的目标而采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并且针对性强的各种措施。员工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会根据目标的要求采用各种措施去达到它。比如员工为了晋升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了职业的流动会主动去参与一些培训,为了职位的稳定会积极去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资源等等。

(二)影响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自身的分析确定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背景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特别是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培养一个人性格的重要途径。首先,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选择职业或更换职业时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教育程度关系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端与适应期是否良好,还关系着他或她以后在发展、晋升方面是否顺利。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那么相对其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其次,一个人所选择的教育专业会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所学专业确定后,一个人即使要更换职业也会受其最初所选专业的影响。再次,每个人的教育水平都不一样,不同的教育等级、不同的教育层次以及同一教育层次的不同部类都会对个人有不同的影响,这也会影响一个人知识架构的建立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事实上,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发展,一个人的学历水平在选择职业时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2.家庭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看出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环境。一个人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否会直接影响这个人性格的塑造以及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这个人的学习技能、行为模式等。而这些会对这个人以后职业生涯的选择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次,家庭中的每个人是一种先天的人力资源,会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起到很大影响。比如一个人的家庭成员,在其择业时、在其就业后的流动上,往往会受到其他家体内成员给予的帮助。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一个大的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涉及的是相关职业方面的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规定。这些大环境决定着社会职业职位的数量、结构,决定着其出现的随机性与波动性,从而决定了人们对不同职业的认定和步入职业生涯、调整职业生涯的决策。总而言之,社会环境决定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迁,从而也决定了人的职业生涯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变动规律性。其次,它主要是指个人所在的工作单位、社区以及交际圈子等这些小环境。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具体活动的范围、内容、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人的职业生涯的具体机遇的好坏,诸如职业选择得合理不合理、职业有没有发展前途、自己所在的学校或工作单位是不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等等。

4.个人的职业理想

上面三个影响因素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因素,正如我们所说的外因,而大家都知道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因即个人的需求。个人在就业时会根据其对不同职业的评价和价值取向来进行选择,并基于发展机会做出各种调整。同一职业有人为之奋斗而有人却要更换,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不一样,个人的职业理想不一样,所以即便有同样外在条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结果,因此,个人的主观因素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公共部门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困难

目前在公共部门人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一些困难,但公务员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有助于成为优秀的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在公共部门遵循着一定的工作原则,但是随着现代公共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随着公共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1.客观原因

影响公务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原因缘于公共部门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在客观原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政府部门实行着强制性原则。与企业内部管理所允许的高度民主的文化(当然,这在于企业自身的选择,企业有选择采取任何管理模式的机会)有所不同,政府部门是公共服务部门和社会监管部门,为了公务员能够切实履行公务,并在履行中真正体现公民和国家的意志,表现出公平、公正和高效的原则,在政府部门必须实行对公务员管理的强制性原则。这一原则自然影响到公务员个人发展模式,因而这一模式只能是:个人发展服从公共需要。二是稳定性。政府部门是超稳定部门,虽然时代变迁,政府的职能、职权和工作流程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与企业经常性的组织变革相比,其稳定性远远超过其变动性,这一特点意味着政府的设置、管理流程,包括岗位设置和对其员工公务员的管理流程;从招用、培训、晋升、辞退和退休,也几乎固定化,没有多少变化,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成为公务员,其发展的道路已经被规定了,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根本就没有规划的余地或必要,公务员需要做的就是耐住性子,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的道路缓慢地前进就行了。

2.主观原因

影响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原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首先,旧有思维的惯性作用。近年来,虽然企业界开展组织生涯管理如火如荼,也有人提倡公务员要进行自我规划,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公务员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度,甚至可以用冷漠来形容。其次,公务员个性特征的影响。虽然公务员彼此间存在差异,但因公务员工作特征的内在影响,一方面,国家机关在招录公务员时通过录用指标对应聘者进行了筛选,另一方面,应聘者自己在选择职业时也进行自我筛选,因而最终被录用的公务员的个性特征就表现出相当大的相似性,与其他职业相比而表现出鲜明的“类”特征,公务员的类特征之一就是:沉稳、有耐心,换个说法就是喜欢稳定。第三,缺乏培训。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整群人的观念,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但与企业生涯规划的频率相比,政府机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极少,只有个别发达地区的政府组织过类似的培训,这使得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难以树立起生涯规划的意识,也掌握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