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11163900000012

第12章 柴窑之谜

柴窑是五代时期的另一大名窑,其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荟》、《清秘藏》、《事物绀珠》、《五杂俎》、《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但众说纷纭。基本有两种见解:一为周世宗姓柴,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器即“柴窑”。对其形质,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但均属传闻,未见实物。清末民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证诸柴窑,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历代名瓷差不多都有传世的器物,久享盛誉的柴窑器物却极为罕见,而且柴窑的窑址在何处,至今人们也没有发现。于是,历史上柴窑的有无及其窑址便成了一个疑案。

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柴窑。所谓“柴窑”是宋代以后一些文人的编造引出来的。否则关于柴窑的记载为何都来自明、清人的笔记,而不见于好瓷的宋人记载呢?再有,如果真有柴窑的话,何以至今连一件也未传下来呢?有人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柴窑,明、清的很多书籍都有关于柴窑的记载。明代宣德年间,为宫迁编制藏器目录的《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把柴窑器物与宋代五大名窑器物相提并论,可见并非无稽之谈,至于后来未见流传下来的柴窑器物,这是因为五代末至宋初战乱频繁;柴窑烧瓷的历史本来就不长,产品不多,又由于质地薄而易碎,故而很难留传至今。多少年来,由于人们对柴窑存在着上述种种不同的看法,因而直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有待揭晓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