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守护家园
11157600000057

第57章 保护文化遗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张 瑜*

专家呼吁:减少现代野蛮对“非遗”的威胁

“国家文化安全”,今年,这个名词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开始成为公众一个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昨天,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少专家惊呼:保护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乌丙安:传统节日只剩下吃了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正以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大量流失海外,有人甚至还声称要在外国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在会上痛心地说,这是他从海关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乌丙安说,“现代文明”和“现代野蛮”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对孪生兄弟,遗憾的是,“现代野蛮”总是以“现代文明”的诱人面孔展现在全民生活的所有角落中,无时不在破坏着我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孩子们喜欢过洋节,不能怨他们,而是我们没给他们留下有意思的节日。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我们的传统节日只剩下吃了。”

秦序:文化遗产就是要为保护而保护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在后面加上“开发、利用”之类的字眼。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秦序认为,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是第一要旨,与最终目的相比,任何开发、发展、利用、旅游、娱乐等目的和借口,通通都要排在后面。

同时,秦序还警告说,“申遗”不该是最终目的,而只是我们保护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的宣布和公开的承诺,“申遗”成功后的保护、传承才是更为重要的。从联合国现有的“申遗”规定看,每个国家两年才能申报一个项目,对中国这样的文化古国和大国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但是“申遗”不成功(这是大多数“申遗”项目的可能结果),不代表这项遗产就没有保护价值。

徐艺乙:保护不是原样照搬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艺乙在发言中称,精华和糟粕只是文艺创作中的命题,它不该简单地成为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事实上,当初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惑:一些人生礼俗和民间信仰都会涉及封建迷信的东西,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到底要不要保护?

徐艺乙说,我们要保护的是其中的艺术成分,而不是原样照搬。至于有些文化遗产,其价值目前还不能轻易判断的,可以先保护起来,等以后有条件了再慢慢分析。

田青:“青歌赛”也在保护“非遗”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是今年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评委之一。他说,今年没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的农民、牧民们能以原生态唱法进入央视主流大赛,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胜利。当时提议增设原生态唱法时,很多学院派的评委都反对,认为原生态各有各的唱法,根本没办法评判,没想到后来在网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原生态唱法让田青有了成就感,但其他唱法的选手仍让他感到担忧。“参加比赛的上百名美声唱法的歌手,只唱了一首中国歌曲,其他的都是唱外国歌剧。”“现在中国有700多个音乐学院,却都在培养着和我们传统文化毫无关系的歌手。”

关于地方戏曲,田青说,他曾经和余秋雨有过一番争论。余秋雨认为,就像生老病死一样,地方戏曲的灭亡也是很正常的,不必可惜。但是田青反驳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感情问题,“马兰(余秋雨妻子)病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忍心不去救治她吗?”